分享

国际减灾日:一场被小视的旋风,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轻风无意 2019-01-15

前言:自1989年以来,每年的10月13日,是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2009年前为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笔者响应平台的倡议,也为了提高大家的防灾意识,决定挖一挖古往今来比较重大,但又鲜为人知的人类灾难。

国际减灾日:一场被小视的旋风,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有详细文字记录着各种恐怖的自然灾难,比如:明朝明嘉靖年间的关中大地震,就有83万人丧生,创造了世界地震伤亡之最;十四世纪横扫欧洲,夺走了数千万人生命的黑死病,甚至让整个欧洲社会都为之倒退了150年;黄河历史上无数次的溃堤,洪水肆掠,千里无声,受灾人数更是无法统计。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获得了高速发展,许多人因此见识了南国的风景,也认识了新的自然灾难——台风。

国际减灾日:一场被小视的旋风,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就在半个多月前,台风“山竹”横扫了我国广东沿海,以及各位的朋友圈,想必17级超强飓风,以及摇摇晃晃的高楼至今仍令大家心有余悸。不过好在我国相对于太平洋,还有很大的纵深,只要合理防范,台风威胁相对来说就不会很大,因此大家并未听说过台风像水灾、地震引起伤亡人数太多的情况,但这并不表明台风造成得灾难要比地震、洪水弱。

比如说1970年发生在印度洋北部孟加拉湾的气旋“波拉”,就让这个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恒河三角洲)丧失了数以几十万计的人口,甚至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国际减灾日:一场被小视的旋风,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一般来说,台风是指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以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而发生在北大西洋地区的就叫做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地区的,就叫做气旋,所以我们很少听说印度、美国等地区刮台风。

1970年10月23日,一股小规模热带气旋在恒河三角洲登陆,但是这次风暴并未对当地造成多大的损伤,可以说是虚惊一场。但是很快传来消息说又有一股巨大的热带高压风暴(波拉)正在靠近安达曼群岛,在风暴前夕(前三天)美国气象局就已经预测出台风可能会在恒河三角洲登陆,但似乎并没有人在意,只是在风暴登陆当天上午才有广播提醒大家注意躲避,并没有人知道这次气旋将会带来多么恐怖的灾难。

1970年11月12日晚上,“波拉”乘着茫茫夜色冲向恒河三角洲,当人们发现事情严重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命了,因为附近几百公里全是恒河河道和海拔仅有3-5米的大平原。海边低矮的小岛瞬间被数十米高的巨浪吞没,岛上居民和他们的房子一起被卷入大海……

国际减灾日:一场被小视的旋风,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很快,138英里/小时的飓风(折合222公里/小时,17级风力)让受灾区的通讯与外界隔绝,成为孤岛。等到救援来临时,这里的遇难者已经多到无法掩埋的程度,被海水冲走的不计其数,许多沿海小岛因此沉没。据统计,至少有24万人在此次风灾中罹难,甚至有统计称遇难人数超50万,毕竟当时失踪的人也相当多。

“波拉”过后,来自当地以及世界各国的各种救援队伍带着药品和各种救援物资迅速奔赴受灾地区,但当地的公路、机场几乎全部被冲毁,给救援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几天后就爆发了霍乱。

此次恒河口之所以会受到如此惨重的灾害,其原因无外乎三点:

  • 两次气旋间隔太短,使得人们掉以轻心。
  • 当时的气象监测技术不够成熟,使得当地未能提前获得真实的风暴数据。
  • 恒河三角洲一马平川,平均海拔低于5米,人口密度太大。
国际减灾日:一场被小视的旋风,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1970年11月19日,达卡爆发了大规模游行,抗议政府救灾不力,并要求总统叶海亚·汗辞职。在紧接着到来的12月大选当中,人民联盟利用缝在赚足了民心,一口气拿下议会313个席位中的167个,叶海亚·汗宣布不承认选举结果,拒绝移交政权。

1971年三月,巴基斯坦内战爆发,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孟加拉建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