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简介),关注《早安京剧》其他公众号 一天,广和楼演出中轴子是《连环套》。早上,盛戎嗓子哑了。他哑嗓子与众不同,一哑就是一字不出,说话干张嘴,不出音,何况是演唱、念、做兼重的戏呢!我们正在练功,几个“窦尔墩”一齐被叫到佛殿。 “成吗?”他又追问一句。 “成!”我还是慢声慢气地说。 “没有时间给你排了,你成当然好,你先来头场我看看。”他依然有点犹豫,别人又不答话,时间可不等人。 “来不及了,你就将‘盗马’中上场时的‘边挂子’边唱边念着鼓点一起来吧!”盛文哥拦住喜秀师兄对我说。 “嘟……八大仓……乔装改扮下山岗,……” 直到“四击头”下场,一点不错。盛文哥、王喜秀师兄连连点头。 “搭桌台!” “要吃饭了,就这样吧,甭排了,也没有时间了,勾脸时和盛麟对对词就得了。”喜秀师兄高兴地说。 我又振奋、又紧张地到后台勾脸。 提起勾脸也是很有些曲折。刚改花脸演《独占花魁》的武霸强时,求肖盛瑞师兄帮忙。那个年岁我们都很淘气,他不给我好好勾,急得我什么似的,因此一有戏,我就得用二大枚给他买一个烧饼、一碗豆腐脑请他。他有时还开玩笑,勾嘴叉子时,叫我张开嘴,然后用红笔蘸了红颜色往我嘴里抹,使得我牙齿、舌头、嘴上都是红色,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只好一声不响地擦了去,自己再照样勾好。到演周德威时,盛虹第一次给我勾了整脸,第二次就给我勾半个脸。我下定决心要尽快学会勾脸,平时多观察别的师兄怎么下笔,帮助管彩匣子的师傅准备东西、扫地,求他允许我用大白在脸上练习。现在演《连环套》时,已经自己能勾脸了。但边勾脸,边对词,分不过神来。我就果断地对盛麟说:“别对了,咱们台上见吧。”我心里是比较有底的,这出戏每个角色的台词、动作,包括所用的锣经,我记得都比较熟。在演出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没出差错,而且在“盗马”一场,唱完“要成功跟随他暗地埋藏”后的“崩登仓”中,将郝老师的身段用上了,真的获得满堂喝彩。 “这孩子真不错,一回没排过,也没出错,还有他自己的俏头,把郝寿臣先生的身段也给用上了。” “‘拜山’一场,白口、神气真不赖。” 喜秀、盛文二位师兄把场时,仔细地看了我的戏,感到很满意,给予我这么高的评语,也给师兄们留下了好的印象。从此后,这出戏基本上派我和盛戎合著演。他演“盗马”,我演“拜山”、“盗钩”,或他演“拜山”、“盗钩”,我演“盗马”。 就在我第二次要演此剧时,我和盛麟商量将窦尔墩与黄天霸初见面时的动作按名角杨小楼和郝老师的演法小改小动一下。“拜山”一场,郝老师扮演的窦尔墩与杨老扮演的黄天霸初见面时洋洋自得,未曾将年轻的黄天霸放在眼里,手挽手而行,狂傲地将黄手压下去拉着走。黄初未发觉,很快意识到这里有名堂,马上将手扳回,使窦一惊,心想:这小子乳牙未退,力气还不小。黄和窦对视,其意是:怎么着,要比比,那就比吧。然后两人大笑而行。短暂的一瞬间,二位老师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我们演窦、黄见面,只是两人握住手晃动几下,暗含较量之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却不如郝老师他们的感情细腻,潜台词清楚,效果明显。经过这一改动,我们也同样收到了良好的舞台效果。不过那时还不懂得这些内心的刻画,只知这几个动作比我们的好,就和盛麟照虎画猫地学了过来。 《连环套》的演出,是我入科后学艺最初阶段的重要一课。它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深刻含义,我若想学成,就要走“下苦功”这条唯一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