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格局,决定了你未来生活的高度

 秋荷荷 2019-01-15

原著 | 李永宁

解读 | 羚羊


慈怀为你读的第三百七十九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18:19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安东尼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传有李嘉诚的名字。作为当代世界华人企业家的成功典范,李嘉诚先生传奇神秘的一生令许多人津津乐道。


他亲身演绎了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到华人首富的神话,他白手起家的商业经历令许多人钦佩。


李嘉诚的成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幸运,也没有祖上的荫蔽,完全靠他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从零起步,由小到大,创造出了富可敌国的财富神话。


《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一书将他的创业神话还原为活生生的现实。这是一部融传奇和励志于一体的力作。


这本书从人生哲学和商业智慧入手,对亚洲首富李嘉诚的人生风云及商海沉浮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


让读者能透彻的了解李嘉诚关于商业、关于人生的大谋略和大智慧,领悟李嘉诚坚韧不拔、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受他想常人所不敢想、为常人所不敢为的魄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商业天才,去领略一代儒商叱咤香港、纵横海外的无畏气魄,去感受一位善者慷慨解囊、造福他人的执着。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成功没有捷径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李嘉诚受父亲李云经的影响,自幼酷爱读书,见到书就爱不释手。从书中他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本想长大后和父亲一样从事教育工作。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日本入侵广东后,为了躲避战乱,一家人逃亡香港讨生活。父亲在他14岁那年病逝。作为家里的长子,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辍学,打工养家。


没有任何背景的李嘉诚初入社会,品尝了各种人间辛酸。


他先是在茶馆工作,李嘉诚很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想尽各种办法,将工作做到最好。


茶楼是供客人悠闲的、消磨时间的地方,每天的营业时间特别长。李嘉诚总是第一个去,最后一个走,每天超负荷工作十几个小时。


每天天不亮就去茶馆准备,白天客人不多时,他就打扫卫生,听从客人差遣,晚上茶客多是他更是忙的晕头转向,一直到夜深人静打烊之后,他才能休息。


李嘉诚的认真勤勉、真诚敬业被茶馆老板看在眼里,很快他便赢得了老板的赞赏,也由此成了加薪最快的堂倌。


李嘉诚牢牢抓住机会,打开了他闯入社会的第一道大门。在茶馆打工的李嘉诚深知,尽力而为是无法让自己在社会上立足的,只有拼命的努力去工作才能争得一席之地。


之后,他又去做钟表店的店员,做五金厂的推销员。


在艰苦的环境中,李嘉诚没有随波逐流,他努力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身。17岁就被升为经理。22岁时李嘉诚成功创业,建立了长江塑胶厂。


当了老板后他没有放松下来,而是以更加紧凑的节奏工作,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非常敬业。


打开成功大门最关键的钥匙不是各种有利的条件而是拼命奋斗的毅力。


李嘉诚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成功实际上是相对的。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真正做到中国古话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是从创业开始还要不断地学习。”


李嘉诚一生都将勤勉贯彻在生活工作中,他的成功是时势造就的,更是自身拼搏的结果。


当他以自己雄厚的财力、庞大的商业帝国以及超凡的生意智慧成为了“商界精英”,被人们誉为“世纪超人”而名扬天下时,他的创业经历早已成为了各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范例,他本人也成为了年轻人奋斗努力的偶像和榜样。


现在有些年轻人好高骛远,觉得自己是做大事情的人,不愿意做手头那些琐碎的事情。


其实每一份工作,每一个细节,不管你是否喜欢或者是否适合自己,都会给你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也是一个体验人生、积累经验的好机会,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激。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成功的智慧


李嘉诚20平米左右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24个字凝聚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李嘉诚先生将它视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恪尽职守。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人生大格局和大家情怀让他无论在多么错综复杂的生活面前都能够处变不惊、遇险而不乱,让他既能创造一番事业,又能守住一番事业。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不光要有精明的头脑,还要有为人处世的智慧。


李嘉诚在商界之所以成功,更多的取决于他做人的成功。他通过做人的原则来做生意,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用做人的魅力为自己赢得成功。


李嘉诚对商场里的尔虞我诈颇为反感,他说,人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首先在做人上就失败了。做人失败了,即使一时赚了利润,也如朝露,很快就蒸发了,是不会长久的。做生意要诚实守信,否则就如无本之木。


一家企业的管理者具有怎样的素质,这家企业的员工就具有什么素质。因为管理者的种种思想会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不仅会被下属们所效仿,还会深刻的影响到企业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管理者的的素质高低甚至会影响到一家企业的成败。


所以,一个管理者首先应该做好自我管理,如果连自己都管理不了,又怎么去管理员工呢?在这一点上,李嘉诚就做的非常好。


虽然李嘉诚是公司的董事会主席,位高权重,但是他和普通员工一样,每天第一个到公司上班,下班后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离开前他会仔细检查公司的每一个地方,以防有些粗心的员工忘记关闭门窗。


李嘉诚给高层管理人员做了一个规定,那就是给下属开会的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一旦超过时间,就要立刻终止会议,有什么事情没有交代清楚,私下里去找员工说明白。


这也就保证了管理层不会在会议上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把重要的事情说出来。


有一次,李嘉诚和几名高层管理人员一起商讨一件事情。由于事情比较棘手,过了一个小时仍然没有讨论出结果,这时李嘉诚发现自己已经违反了规定,就马上宣布散会并向大家道歉。


由于事情没有解决,并且还比较紧急,所以高管都劝说李嘉诚破一次例,坐下来继续开会把事情解决掉。


李嘉诚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说“大家都是公司的高层人员,公司上下数千双眼睛都盯着我们看,我们要给员工做一个好的榜样。”


很显然,李嘉诚给员工们树立了一个完美的形象,因为自律的人更容易倍受欣赏,也更具向心力和号召力。


李嘉诚十分注重在日常管理中注入感情因素,对待员工他总是非常的仁爱宽厚,关注他们的利益,因此也赢得了员工的尊敬,他们尽心尽力的为公司效力,从而为公司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培养员工的业务能力,李嘉诚经常会从公司选拔一批业务骨干,把他们送到国外进行学习。公司不仅负责他们的全部开销,而且在学习期间他们的薪水照发不误。


每一个被李嘉诚送到海外学习的员工都心存感激,他们都说“李先生对待我们就像一家人,他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能不加倍努力报答他吗?”


对于病患和离职的员工李嘉诚同样十分关心。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李嘉诚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有一个跟随了李嘉诚十多年的会计,因为患了青光眼不得不选择病退,此时公司规定限度的医疗费用已经被他全部用光了,这让他感到压力倍增。


李嘉诚知道这件事后不仅支持他去看病,还给了他太太一份稳定的收入。


后来这位会计接受医生的建议到新西兰进行治疗,李嘉诚仍然十分关心他,每当看到报纸上有治疗青光眼的文章,他就会让秘书剪裁下来给那位会计邮寄过去,以便对他有所帮助。这让那位会计一家人都非常感激李嘉诚。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叱咤商场几十年而经久不衰,与他对人才常怀仁爱之心有着巨大的关系。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能从细微处体谅和善待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必定有很好的人缘关系。这种人缘关系就是他成功的基石。”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同样,管理者想要赢取民心,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作为管理者,只有凭着一颗仁爱之心,处处为员工着想,知道他们的困难所在,并及时予以解决,才能促使他们真正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和能力,最大化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充满爱心的管理者必然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运作和企业的文化氛围。


在爱心的包容下,企业管理层和被管理层的关系会变得融洽和协调,制度才会被员工自觉的维护和遵守,上下也会齐心协力地推动企业向前。


在少年时代李嘉诚就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常常利用打工之余抓紧学习,毫不在意别人的嘲讽。


通过学习他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还拓宽了胸怀和境界。如果没有当初的勤奋努力,就不会有亚洲首富李嘉诚。成功后,他依然保持看书学习的习惯,这让他一生收益。


虽然知识并不意味着财富,但是有知识就可以创造更多获得财富的机会。知识能给予人们智慧,善于用知识武装自己的人,能更从容的适应变局、识破迷局、打破僵局、掌握全局。


儒商李嘉诚博学多才,他管理的企业也因此极具生命力。


李嘉诚深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本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


他大胆启用年轻人,知人善用、任人唯贤、中西合璧、包容人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各种人才、建立精英团队。


他的雄才大略彰显了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成功智慧。


李嘉诚从一个打工者做到跨国集团公司的一把手,主要得力于他不择细流的管理方法,他将每一个人的才华都发挥到淋漓尽致,为己所用。这些人在一起关系融洽、情感和谐、智慧碰撞,成就了李嘉诚的商业帝国。


在李嘉诚眼里只有朋友,没有敌人。即使在一场激烈的商业厮杀后,他依然能和对手中的有识之士握手言欢,为下次合作打下基础。


一个人能有这样的胸怀,广交天下朋友,觉得生意只是游戏,不用勾心斗角,已在商业竞争中占了先机。


李嘉诚的节俭和谦逊在业界有口皆碑。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让他在生意场上收获了巨大的成就。


李嘉诚用一生践行诚实守信的原则,他说“诚实的人,方能永远有饭吃”。他将诚信落实到自己人生的每一步中,这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商道即人道。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李嘉诚的财富哲学


李嘉诚在几十年的商海沉浮中,始终坚持一条人生信念,那就是富贵如浮云。在他心目中财富不单单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内心的充盈才是真正的财富。


李嘉诚乐于助人,他觉得自己无论得到多少财富,也不如将利益分享给别人感到快乐。


李嘉诚说:“富和贵不是一回事,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于金钱财富的占有,但有了钱的人不一定就真正拥有了财富,只有把财富变成更多人快乐的一项事业,并使之代代相传才会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掌握财富的人也才能称得上是财富的拥有者。


钱是有用的东西,一个人一生中用不了多少钱,多了就是浪费。只有把钱用在更多人身上,帮助他人,才能让钱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通过投入资源和长期资助,竭力去改变当今社会对贫穷之人的冷漠,希望能唤起全社会的爱心和关怀。


李嘉诚所投入的公益事业很多,他觉得富有并非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如何运用财富。


他认为慈善是一种投资,通过慈善事业的连接,将爱心送给需要接纳的人,会令整个世界充满爱与和谐。这不仅是个人思想的提升与进步,也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1980年开始,李嘉诚就不断为公益事业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他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主要在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等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资助。


他陆续斥资18亿元,在中央政府和广东省政府的支持合作下创建了汕头大学、捐资1100万元帮助家乡潮州贫困地区建了50所基础教育学校、为北大新建图书馆、参与国家互联网发展计划、在清华大学建设国家未来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


李嘉诚是一个真正富裕的人,他拥有的不光是身外的财富,他内心的财富更加丰厚。他从做生意起就一心投身公益事业,他一生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是心灵上的满足。


“财富只有当它为人的幸福服务时,它才算作财富”。人生的高度在于他运用财富的态度。


李嘉诚无疑是一个有人生觉悟和人生高度的人。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内容。


成功没有偶然,也没有理所当然。能够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们幸运,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放弃努力。


能够一直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曾经的辉煌,而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路,尝试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浮躁风气也随之而来。许多年轻人每天被各种各样的海量讯息包围,变得浮躁而迷惘,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急于求成的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现实生活过的一片狼藉。


急于成功没有错,但是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现状,如果你很有天赋,勤奋努力会使天赋更加完善,能更快的让你走向成功。


如果你欠缺天赋、才能平平,勤奋努力就是你通向成功唯一的选择――因为有位哲人说过“所谓天才,就是努力的力量。”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成功就是能够沉下心来规划自己、更好地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承认自己的价值,从而充满自信、拥有充实感和幸福感。


平凡未尝不是一种成功,并不是只有鲜花和掌声围绕的人生才叫成功。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三百七十九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