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

 淡泊人生书苑 2019-01-15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翻开中国地图,你会发现,在大亚湾和红海湾之间,有一块突出的陆地尖角,小得不能再小,这便是平海。这里的海滩很原始,藏有明初保留下来的平海古城,无论是赶海、吃海鲜,还是寻古探幽,这里都不失为一个度假好去处。平海古城建于明洪武18年(1385),被誉为岭南文化的一块活化石,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四座城门楼、部分城墙、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庙、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历史文物,1991年2月公布为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  平海地处惠东县最南端,面临南海,东靠红海湾,西倚大亚湾,历来是海防重镇和惠州南部海运进出口的咽喉。据《惠州府志》记载:元末明初,沿海盗寇猖獗,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27年(1394)派花都司南下建造平海城,以抵御盗寇。“城周五百二十丈,高一丈八尺,雉蝶八百七十一,城门四座。”形似古钟,故有钟城之称。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在平海城前沿相继筑有大星山炮台,盘沿港炮台,墩头港炮台、东缯头炮台和吉头炮台、筑成一道道壁垒森严的海防线。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七星井】古城内有七口古井,称为“七星井”。相传井是按照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名称标定的。七星井深约8米,均用规格石块砌成,十分坚固。井径全是圆形,井台有方有圆。七星井水质随气候变化,雨季水淡,冬旱水咸。【甘泉济师】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到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泉水从此不竭。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现位于平海村天后宫。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古城墙周围1700多米,高6米,有720个城斗眼,城上有四楼(东楼晏公爷,南楼协天大帝,西楼华光大帝,北楼玄天大帝),城内四条街正向4个楼门,并交叉呈十字型。日换星移,古城建筑大部分已毁,经过多次修缮,而今4个楼门仍保存完整。城门建筑坚固,各个城门厚10.5—14米,高3—4.2米,外宽2.5米—3.6米,内宽3.2米—3.5米。垫脚用整齐的石块,青砖砌墙,砖线整齐划一。城楼建筑精巧,在各殿顶、脊壁、檐口、殿堂,或雕刻,或镶嵌陶瓷,山水画玲珑剔透,人物神态逼真,呼之欲出。可见,当时人建筑沤心沥血,既在建筑防盗上做文章,以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堂皇。你若站在十字古街交汇处,远眺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定会被那雄浑苍古,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心中悠然升起一股思古幽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十字古街】贯通于平海古城东西南北城门楼的街道,即十字古街。与古城连接在一起,显得和谐得体。街道至今仍保持一排排、一座座古代民居的风貌。这些民居多是均衡对称式平面方形砖屋,为府第式、围龙式、四合院演化而来的综合结构。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  古城里面有不少房子已是新建的民居,破坏了古镇的观赏性,但是还是有股宁静的古城风情。古城依旧,平海安然,交通阡陌,古井链接古今。所有的愿望都那么直白的写在楹联上,所有的荣耀都挺立在屋檐的绚丽里,传承日用而不知,骨子里的繁华凿刻在目之所及的房前屋后,出门就打个招呼,说说家常,你是我的左邻右舍,我是你的嘘寒问暖——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  【平海军声】平海古城曾是守御城所和当时的商贸集散地,各地的将士、客商云集,南腔北调的人们长期聚居,不同的方言互相渗透,从而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混合型方言土语――军声。军声语音极富音乐性,总给人以清新、亲切的感觉。它是一种以北方语音为基础,融进了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的汇合体,对多种方言能运用自如,对答如流。因而,粤东一带流传着“晓得平海话,走遍通天下”之说。平海军声已经被国家列入濒危语言。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平海古石桥风】平海镇六乡村石桥头村口有一座建于清朝的4桥墩5孔石桥,该桥历经230多年风雨的侵蚀,除河中一个桥墩部分坍塌外,其余桥墩及桥身均完好无损。石桥桥面宽1.4米,全长约30米。这是惠东境内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石桥。石桥头村因为石桥而得名。离石桥数十米有一座小土丘,土丘下有一块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正月十日立的石碑,碑文依稀可辨:“昔明朝上古先人,建造桥梁五度,今经年深久远,惨遭洪水伤颓,沙压桥梁,路坎成坑”,为方便村民进出,村中贤达出面筹集资金,“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住之桥”。后面是建桥捐资者的姓名及捐资额的记载。据此碑文推断,石桥始建于明朝,后被洪水冲毁,乾隆三十六年重修。村民介绍说,现存的石桥依然是当年的风貌,虽然每年都要经历几次洪水,且有时几乎淹没桥面,但石桥一直不倒。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创] 平海古城:岭南唯一现存古老所城(24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源自路人@行者的网易博客 友情致谢 敬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