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吼山,一步到山脚,两步到山巅,三步跨过去

 阿丁480 2019-01-15

初秋时节,酷热已去,几友相约出游,是无锡东郊的一座小山,名为“吼山”。对吼山的最初印象,是工商管理系网页上的一张照片,写着“全系教师登吼山山顶纪念”,那时我还没有到无锡。

无锡吼山,一步到山脚,两步到山巅,三步跨过去

清光绪《无锡金匮县志》载:“堠山,一作缑山,俗名吼山,在县东三十里。”清《梅里志》载:“堠山,在龙腿西,一名七云山,亦称缑山”。相传南唐设堠于此而得名。远看形如一头牛,当地又称金牛山。相传古时查桥堠山古庙,住着一个孝子,养了一头古牛,勤于耕种,供养双目失眠的慈母。孝感上帝,天赐良缘,玉女奉旨下凡为妇,织布为孝子谢债,当年三月十八结为夫妻。男耕女织,共享天伦之乐。古牛善解人意,高兴得高声吼叫,声震山谷,成为“金牛”。“金牛”一叫,年岁太平,五谷丰登,由此人们把“金牛山”称之为吼山,意愿“金牛”常吼赐吉祥。

来到查桥,吼山近在眼前,走过去,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高大牌坊,白柱青瓦,檐上有神兽雕塑。牌坊上有金色行体字样,“吼山森林公园”。再往前,就到了山脚下,又有一个牌坊,又写着“吼山公园”,笔力遒劲,又不失飞扬。我说,这怎么能叫做山呢,直曰“吼丘”可也。其实,姑苏名胜虎丘,亦是如此的江南小丘,却也没有沽名钓誉似地呼之为山,吼山似乎有些井底之见了。况且,这山远望也是郁郁葱葱,但与所谓的森林公园相距甚远。于是,我对它开始有了一点鄙夷的感觉。

无锡吼山,一步到山脚,两步到山巅,三步跨过去

进门以后,是人工修的登山路,弯弯曲曲,别有一番风味。有一巨石映入眼帘,上书二字“攀升”,龙飞凤舞,甚有意思。几十步余,有一平台,其上有寺院,皆读之曰“上云寺”。走到正面,才发现读错了,原来是“七云寺”。鄙以为,“上云”二字较之“七云”,更有意味。但寺院名字注定是有来历的,相传七仙女架祥云出游,途径吼山,见山明水秀,暑光普照,胜似仙境。于是,七仙女顿生下凡之念,登吼山憩息,下碧水涧嬉水。日后,常见七朵祥云缭绕在吼山腰,故曰“七云寺”。七云寺是比较小的一座寺院,却也钟声相伴,香火缭绕。

从七云寺左侧往上,拾级而行,有一楼阁出现。山野问,上面的字怎么念。我却不认识,很是惭愧。我笑着说,我刚对别人说过自己就是字典,就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可见鼠目寸光。从阁内的碑文里,始知其曰“贤光阁”。

无锡吼山,一步到山脚,两步到山巅,三步跨过去

贤光阁下有池塘,其中有石牛一,乃“放生池”。这头石牛卧在那里,头高高昂起,作呼啸状。立于旁边,似乎听到阵阵牛吼声,在山边回响。我村也有一头石牛,小时候爬山时,经常过去玩耍,抚摸其背。现在,却只能在异乡听那亲切的牛叫声了。

继续前行,又有一古建筑出现,上书“圣安宫”,却是一道观。里面在维修,此时还无甚看出。一个中年女人在哼着戏文,很是快乐,大概是维修的人员吧。这不大的一座山,却有佛道相伴而生,可见度量之大。看来,我初时的判断,似乎有些勉强。其实,我们看人看物,经常注意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由此做出很多不大妥当的断语。

无锡吼山,一步到山脚,两步到山巅,三步跨过去

从山脚到山顶,走走停停,约有半小时的时间。前时登吼山,一步到山脚,一步到山腰,一步到山顶,三步登上了吼山。这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运动一下,有些微汗发出。我抬头看天,是有些阴霾的样子,却未必会有雨飘落。看来,我终于做了一次明智的判断。

文中典故及传说,皆来自于网络。王山阳于东亭柏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