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中,哪些情况下,背景不需要“虚化”?哪些情况下,背景必须“虚化”?

 长朋 2019-01-15

在摄影创作中,“虚化”确实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段。很多照片都通过“虚化”效果来突出照片主体,减少背景杂乱,制造照片美感,但虚化并不是各种题材都适用的,恰到好处地利用虚化会让照片更精彩,而滥用虚化则有可能让照片失去精神内涵。

那么到底哪些情况下不需要“虚化”?哪些情况又不得不“虚化”呢?

我觉得摄影创作中,可以分为“完全不虚化”、“可选择性虚化”和“不得不虚化”这么几种创作方式。它们所对应的摄影题材是不同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某一类题材就完全要遵循这样“虚化”或“不虚化”的创作方式,只不过通常情况下创作该类题材是这样的方式。

1、完全不虚化。

完全不虚化通常是风光类摄影题材、影棚产品类摄影题材等采用的创作方式。风光摄影一般情况下会尽可能使用较大景深,把所呈现的景物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照片观众能够体会到所拍摄风光的整体和局部风貌。因此,拍风光的摄影师通常情况下偏爱使用“广角”镜头加“小光圈值”的创作手段,将照片景深控制在较大范围,使得整体照片呈现出锐利、清晰的风格。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使用长焦拍摄风光也是常见的创作手段,用适度虚化体现风光的层次感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大部分风光题材更适合“不虚化”的创作方法。另外拍摄棚拍产品也通常使用不虚化的方法。因为产品照片通常是用于广告宣传、电商网页展示,这种摄影题材并不需要通过虚化表现什么所谓虚化美,而是要原原本本把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部分都呈现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了解这个产品,所以在影棚内采用多灯布光,打亮产品的各个部位,再使用小光圈增大景深,使产品更加清晰地呈现是常用方法。而想要表现产品的美感、层次感、立体感,通常会使用闪光灯的光线来营造,很少使用景深控制。比如常见的相机官网产品宣传图:

2、可选择性虚化。

可选择性虚化,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选择用虚化的方式拍摄,也可以选择不虚化的拍摄方式,还可以适度控制虚化的程度。那么这种题材范围就相对比较广泛了,很多题材都可以选择性虚化。比如静物摄影、人像摄影、新闻摄影、体育摄影、纪实摄影等都可以有选择性地虚化或者不虚化背景/前景,需要根据创作者的意图和想要体现的风格而定。举个简单例子,拍摄人像,一般情况下摄影师更喜欢使用中长焦镜头,把光圈开大,拍摄虚化背景的人像,把人像主体本身或身体某个部位突出体现出来。而如果拍摄有环境交代的人像照片,则可以适当降低虚化的程度,使用35mm或者50mm镜头,适当缩小光圈,让人物、环境都有一些交代,而不需要大幅度虚化。

3、不得不虚化。

不得不虚化的摄影题材比较有限,一般是必须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或者近距离拍摄,即使使用较小光圈也不得不因为焦距和拍摄距离而产生虚化的情况。比如拍摄微距题材的花草,即使光线充足,尽可能大地控制景深范围,但由于使用微距镜头离被摄物体很近,由于这种超近拍摄距离产生了虚化。另外比如使用长焦镜头拍摄野生动物,也会因为镜头焦距过长,其压缩感是不可避免的。

上述几种情况是本人对摄影中虚化的一些理解,欢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