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丑八怪”的来历吗?

 妙理闲谭 2019-01-15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説文解字》:丑,紐也。十二月,萬物動,用事。象手之形。時加丑,亦舉手時也。凡丑之屬皆从丑。


白话版《说文解字》:丑,用手指拧衣纽。在十二地支中,“丑”代表农历十二月,此时万物萌动,可以预备用事。字形像手有所用事的形状。一天之中的丑时,也是举手用事的时候。所有与丑相关的字,都采用“丑”作边旁。


“丑”是“扭”的本字。丑,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又”(抓)的三(以三代五)根手指指端,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与手指动作有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点指事符号写成两点。有的金文误将两点指事符号连成一撇



造字本义


动词,用手指拧、扭、搓、转。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丑”的“拧、扭”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手”另造“扭”代替。《汉字简化方案》用“丑”合并代替同音、但含义毫无关联的“醜”  。  


你知道“丑八怪”的来历吗?


来历一:


丑八怪”用以形容外貌丑陋的人。它来源于“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批人,他们是:李蟮、汪士慎、高翔、金农、郑燮、黄慎、李方膺、罗聘、高凤翰、华岩、闵贞、边寿民、陈撰、杨法、李勉等诸人。(在中文里“八”往往用作虚数词,表示数量多,并不意味“扬州八怪”只有八个人。)


其中尤以郑燮、金农、汪士慎更著名。这些人在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我从我法、推陈出新。所以被篾成为“丑八怪”。然而,他们的怪异又入情入理,很被广大百姓喜爱,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画家和上层社会所攻击、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众喜爱,名气大振。



来历二:

话说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户人家,生了七个孩子了,个个都英俊潇洒、楚楚动人,可是生下的第八个却奇丑无比,于是人们都叫他丑八。


丑八长大后,感觉很自卑,就离家出走,到晋国去打工了,由于人长得不咋的,在家中也没受到过高等教育,只能干些粗活累活。


第二年,晋王心血来潮,举行了一次选丑比赛,也是海选、分区赛、半决赛、总决赛的搞了将进一年,最后南晋第一丑和北晋第一丑终于对决于晋都。而南晋的第一名就是这个打工仔丑八。


在众多的目光中,丑八先上场了,赢得大家一阵阵的掌声。晋王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丑八就说:小人名叫丑八。晋王笑道:连名字都带丑字了,真是人如其名啊。


轮到晋北选手入场,顿时将所有在场女人吓得面如土色,据史料记载,高贵的妃子们三月不知肉味。晋王自然是又惊又喜,对这个人说:你咋比丑八还怪捏~~~寡人就封你叫丑八怪吧。那人领旨谢恩后,就以丑八怪为名,倒也拿到可观的奖金,而丑八只拿到第二名。


春秋时,怪也有了妖怪,奇怪,怪模怪样的意思了。从这时开始,人们看到稍有和常人不一样的人,都会用丑八怪去形容了。这就是传说中丑八怪的来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