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问:陪孩子成长的路上你合格吗?

 平凡世界_001 2019-01-15

昨天偶然看到儿子的QQ签名“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我的第一反映:这是谁的诗句?主要意思是什么?同时我心里犯开了嘀咕:签名反映一个人当时的心里,这个签名从字面上看和“相思”有关,难道高三的儿子有喜欢的女孩子了?我为自己学识浅薄、因为无知走不进儿子心里而惭愧。虽然直觉告诉我应该不会,但想到儿子近期在家的表现,原来头发胡子长了,我需要叨叨好几遍,才会有行动,近些日子不用叨叨,自觉理发刮胡子,每天洗头洗澡时间越来越长,穿衣服讲究搭配,换洗衣服频繁……,这样一想,我不淡定了,高考在即不会因为有喜欢女孩子分心吧?于是我截图发给老公,附加问一句“咱儿有喜欢的女孩了?”想听听他的看法。同时为了解儿子心里并保有和他对话的能力,我马上上网查这句诗的出处及含义。网上一查发现这诗出自唐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的最后两句。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我详细看了古诗文网中关于这首诗的解释和鉴赏,网上解释是: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本诗的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将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其心理独白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看罢网上的解释我开始有点怀疑自己“儿子应该不会有喜欢女孩子”的直觉。

这时老公给我留言:“他内心可能有未来女朋友的大体模样。”

我回复:“相思了都,应该有具体目标了。”

老公回复:“不要乱想,这首诗也表达了一种坚定不渝的精神,说不定,是心中的目标。”

我猜到:“数学?”

老公回复:“可能把数学比作心中的女神了。”

我看了儿子QQ的签名时间是20181015日,正是他心心念念想获得奥数奖项却遭遇“滑铁卢”的时间段。用他自己的话说“辛苦两年,连个毛也没获得。”这样一想,我将信将疑。

晚上儿子下晚自习回家,我还是没有憋住。

故意问儿子:“‘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是谁的诗句呀?啥意思呢?”

因为我们家有一个习惯,经常在餐桌或生活间隙讨论问题,有疑问随时提出来,相互解答,解答不了,就上网查找并大声读出来相互分享。

所以儿子并没有怀疑我的动机,随口答道:“这是我的QQ签名,是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的句子。”

此时我本能地想到:儿子大了,对人对事是很敏感的,不能再套他的话了,否则被他识破,会觉得我伤了他的自尊,就没法继续沟通了,应该把沟通建立在开诚布公、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于是我直截了当说:“是呀,我就是看你今天的QQ签名才知道这句诗是李商隐的。”

随后我就笑着把今天看到他的QQ签名后,发生的事情经过半开玩笑却又一五一十和盘托出。

最后我说:“你20188月的QQ签名我今天才看见。疏于对你的关心呀。”

我当时无意中说错了时间。

儿子回答:“我的签名不是8月份,是10月份,正是我奥赛败北的时间呀。”

儿子这一说,时间、事件对应上了,的确如老公分析,儿子把数学作为他心中不渝追求的女神了。

老公笑着说:“看看,还是我最了解儿子吧。”

儿子笑着说:“老妈,你真有想象力呀!”

我由衷地对儿子说:“没想到你对李商隐这首大家不常见的诗都熟悉,并且还借其中诗句言志,把你对数学坚贞不渝的追求、考试失利后刻骨铭心的“相思”都表达出来了,用得这么恰到好处。你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孩子,你长成了爸爸和我敬佩的样子。”

随后,我在我家两个男人的揶揄中试问自己:“陪孩子成长的路上你合格吗?”通过这个事我反思:一是知识面狭窄,孤陋寡闻,不能和知识“日日新、苟日新”的孩子保留对话的能力;二是走不进孩子心里,读不懂孩子的行为,这不是真正的尊重;三是俗气味太重,好捕风捉影,不能无限相信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我认为,从生理上看,因为荷尔蒙的作用,孩子是有青春期的,但不代表有青春期就一定有叛逆。所谓的青春期叛逆真的不是孩子的错,恰恰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学识、思想不成长,造成儿女与父母沟通交流中的“鸿沟”,让孩子慢慢关闭了心门。

俗话说“教的曲唱不得”,社会上关于教育孩子有太多的理论,太多的观点,望子女成龙成凤的思想让许多父母趋之若鹜,我认为这是一种盲目跟风、没有责任的行为,是孩子不幸遇到了“假父母”。为人父母须认识到:社会上不管多少教育理论、观点都可以学,但对自己只是“抛砖引玉”的作用,必须结合自家实际、自家与众不同的孩子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才行。打个比方,就像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试想每个父母在学别人教的“育儿曲”时,如果不是出自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觉悟,不具备育儿专家那样的天赋、悟性和素质,光靠如何如何做或临时面授机宜,那是没有用的,甚至会南辕北辙、弄巧成拙。

每日三省吾身。每一个父母在陪孩子成长的每一天中都需要不断地试问自己:“陪孩子成长的路上你合格吗?”反思然后才能有切实的行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作为父母,首先需要不断地学习,博览群书,一直保留和孩子对话的能力。二是在学习中不断感悟成长,打造一个丰富高贵的灵魂,一直保有孩子对你的敬佩之心。面对自己与众不同的孩子,父母要有志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适合自家孩子心里、灵魂成长需求的“专家”,这才是真正做父母。

教育无他,爱和榜样而已,父母无他,学悟做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