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稼句先生:风流旷达不过冰山一角?结识三十五年,看老友薛冰是怎么说的

 星河岁月 2019-01-15

去年春天,王稼句到南京来,参加中国古旧书业前瞻高峰论坛。第二天,我陪他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王欲祥商量编《中华竹枝词》的事。我因路远到得稍晚,三个人就直接去了饭店。正事闲话,都是在饭桌上谈的,按时下的说法,便是工作餐了。

正事聊罢,稼句忽然冒了一句,说四月里,他满六十周岁,要正式退休了。

王稼句先生

我们祝贺稼句年交花甲,祝愿他健康长寿。又想起去年大家开玩笑,说朋友们已为稼句办过七回生日宴。稼句也说,今年不打算做寿。然人生易老,年交花甲便是法定的老人,三个老人煞有介事地讨论起养生之道。我叮嘱稼句,老人的第一要务是保健,不服老是不行的,生活节奏一定要慢下来。稼句说,他现在喝酒有节制了,最近都没有再大醉过。确实,前一天的晚餐,虽然南北老友欢聚一堂,稼句的酒喝得很文明。这让我颇感欣慰。几十年了,稼句一端起酒杯,旁边的人就拦不住他,必得一醉方休。只有我劝他少喝他不会发火,但嘻皮笑脸地耍赖,要么说没喝多少,要么说再喝一杯。饮酒健康有了保障,又研究欲祥点的菜,似乎也不符合养生要求。于是回想起三十几年前,我与稼句陪同江苏的老学者、名作家,自苏州乘船去乌镇采风,那正是臭老九“咸鱼翻身”的辰光,一路上各地政府热情接待,每一餐都是太湖佳肴,可惜当时没把菜单记下来。现在就是有钱有闲,也吃不到那样的美味了,环境污染加人工养殖,再觅不出当年纯粹的食材。

退休对于稼句,无非办个手续而已。那种必须站在职务平台上才会被人看见的人,退休于他们是人生途程的急转弯。而我们,读书界的同人们,愿意结交稼句这个朋友,从来就与职务无关。大家是从他的作品中认识他的,很多“王迷”可能到现在也没见过他,更不会去想他是不是已经退休。退休后的稼句,不会脱离既定的人生道路,想读的书继续读,想写的文章继续写,继续策划一套套精彩别致的文化丛书,继续像小旋风柴进一样热心而周到地接待来访书友,为朋友们增添一分今日苏州的美好记忆。就在这街边小店的餐桌旁,我们聊起了可以做的新选题,商量了旧著的修订重版,约定了稍后的苏州之行。我们也不约而同地说到不写回忆录。自以为功成名就的人,或者自知难有新创造的人,才需要用回忆录的形式,给自己做人生总结。至于尚在奋力前行的人,前瞻当然比回顾更重要。

王稼句 、薛冰 、韦明铧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同路人。有些人能做朋友却不宜共事,有些人能共事但不会成为朋友。坦白地说,可共事的好朋友十分难得,而志同道合、能够长远相伴前行的人,就更少了。许多老朋友渐行渐远,如今见面已只有旧情可忆,再无新图共谋。我与稼句结识三十五年,在朋友中不算最早,可是共同的志趣,共同的担当,让我们至今还常常在一起吃工作餐,以后想来也不会少。

有人见到稼句在酒桌上的潇洒,喻他为《世说新语》里的人物。稼句言语捷悟,雅量豪爽,形容清减,纵酒服药,确不愧魏晋风度。然而,风流旷达只是稼句的一面,有如冰山浮在海平面上的八分之一。与《世说》中人不同,稼句在有所不为之外,更是一位有所为的文人,真正领略其分量,还要看海平面下的八分之七啊。

专注藏书文化1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