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1-15

《一个时代的经典》(作者:王立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局限。我想,拍摄87版《红楼梦》的一群人,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用自己的才华、汗水和最大的努力,用电视剧《红楼梦》筑起了一道高墙,不是为了让后人不可超越,而是让后人超越起来没那么容易,希望总是在前面。

30年过去,究竟有些什么值得我们记忆和思索呢?

首先,庆幸我们有一位优秀的导演——王扶林。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王扶林

王导最先提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的动议。他以一位优秀导演特殊的敏感和学识,审时度势,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妥当的方式,建议拍摄长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并得以立项、实施,开始了这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文化工程。

王导善于掌握全局,知人善任。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无论应对各种困难还是做出重大决策,他总是能团结、调动一班人马,发挥每个人的才华和积极性,用集体的智慧妥善处理各种难题。选演员、安排角色,对任何一部大戏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面对红楼梦这样众多年轻女性角色和大多未经专业训练的生面演员的巨大矛盾,王扶林导演带领各方面专家一道,群策群力,一方面敢选、敢用、会用,一方面有信心、有耐心、有措施,最终成就经典。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87《红楼梦》作曲人王立平

王导为人正派,一身正气、温文尔雅又极有原则。许多演员都非常尊敬他,又多少有点怕他,宽严适度,以身作则,堪称楷模。与他交往30多年的剧组成员都觉得他从来没有变过,而且时间越久越能感觉到他的人格魅力。很多剧组的老人过了这么多年依然经常聚会,正是这种在共同的创造、拼搏中结成的亲密无间、如同战友、如同亲人般的深情厚谊,才能一起完成经得住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其次,庆幸有一个强大的顾问委员会。

当年所邀请的专家学者都是闻名遐迩的大家、名家、权威。我记得在一起看片子时见过他们一次,这些鼎鼎大名的顾问不是挂名的,许多人都抱着极大热情参加这项工作,不但读剧本、看样片,还提出具体意见。87版《红楼梦》的成功自然有他们的一份劳动。光阴如梭,岁月无情。这些顾问中大多都先后离我们而去,如今健在的只有83岁的杨乃济先生一人了。但他们常在我们的心中,不会忘却。

让大家永远记住他们!

主任委员: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王昆仑(1902~1985)原名王汝虞,字鲁瞻。世居无锡,国内著名的红学家。他在抗战期间撰写的《红楼梦人物论》,是最早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红楼梦》的一部专著。时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副主任委员: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王朝闻(1909~2004)美学家、文艺评论家、雕塑家。《红楼梦》研究方面有《论凤姐》一书行世。

顾问: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朱家溍(1914~2003),文物专家、明清史及戏曲研究专家。九三学社文教委员会委员,剧组民俗顾问。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成荫(1917~1984),编剧、导演。时为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林辰夫(左)

林辰夫(1924~2006),编剧,首任中国视协电视剧戏曲艺术研究委员会会长。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阮若琳(1929~2010),时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首任中国视协儿童电视艺术研究会会长。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沈从文(1902~1988),著名现代作家、历史文物学家。作品有《边城》《中国服饰史》等,《红楼梦》服饰考证,多出自其手。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启功(1912~2005),书画家、文物鉴定家。九三学社中央顾问。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吴世昌(1908~1986),文学史家、红学家。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吴冷西(1919~2002),时为广播电视部部长、党组书记。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吴祖光(1917~2003),著名剧作家、导演。当年吴祖光先生曾坚决不同意拍摄《红楼梦》,说书中的人物本来就是曹雪芹先生心中理想化的角色,“能演贾宝玉的演员还没出生呢!”但当他看了欧阳奋强扮成贾宝玉的样片之后兴奋不已,连说可以拍《红楼梦》了,可以拍《红楼梦》了……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周扬(1908~1989),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中科院院士。时任中国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周汝昌(1918~2012),著名红学家、书法家。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杨乃济(1934~),著名旅游学家、古建筑学家。北京大观园的规划设计即出自其手。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杨宪益(1915~2009),著名翻译家。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华人学者)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全本《红楼梦》,由于译文准确生动,在国外获得好评,并有广泛影响。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赵寻(1920~2012),戏剧评论家。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钟惦棐(1919~1987),影视评论家。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曹禺(1910~1996),剧作家。《雷雨》《日出》作者。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蒋和森(1928~1996),著名红学家,剧组文学顾问。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戴临风(1920~2009),《红楼梦》监制,时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邓云乡(1924~1999),民俗学家,上海红学界元老,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担任剧组的民俗指导。

再次,成功和光荣归于可爱可敬、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摄制组。

在阮若琳、戴临风老台长亲切关怀、悉心帮助下,王扶林导演亲自带领任大惠、郑燕昌两位制片主任,马加奇、孙桂珍两位副导演,从演员进组到拍摄完成,克服了种种困难,把筹备、培训、学习、拍摄、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保障了导演意图得到全面贯彻,总体进度顺利实施。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摄像师 李耀宗

服装设计师史延芹的设计工作量大、学术性强,受到专家和广大红迷的高度评价,至今赞誉不断,成为一种现象。学表演出身的摄像师李耀宗,把一部很难把握的大戏拍得精雕细刻、统一完整无论构图还是用光都很讲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尤其是剧组中一大批多为新手的青年演员,虽然大多基础比较差,面对的又是《红楼梦》这样不易驾驭的经典名著,没人敢有非分之想,但都抱着拼尽全力的决心,在王扶林导演的安排和指导下,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认真听专家授课,根据角色排练小品,相互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了团结、上进、求精、全力以赴的群体意识,这在我所见到的诸多摄制组中是很少见的。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他们在几年的工作中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边演戏,硬是收获了一大群个性鲜明、年轻可爱、表演到位、形象精准、生动活泼、配合自然、让人过目难忘的角色。演员们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大家平时看的、说的、想的和演的都是《红楼梦》,从而营造了一个浓浓的“红楼”情境、“红楼”氛围,不但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还产生了一起发酵的效果。王导绝招的核心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开拍前的集培训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和珍贵的财力、物力,回过头来看,这绝对是必要的、值得的,为后来全剧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次极为成功的、极具创意的艺术实践,当可为后人典范。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摄制组始终保持着一种务实、扎实的作风。从领导、导演到工作人员,我不记得哪个人曾讲过类似打造精品、创造经典之类的豪言壮语和高大上的口号。而在每天每日的具体工作中,求精、求细、求最好几乎成了每个人的自觉追求,形成了非常鲜明而强烈的群体意识,进而带动了全摄制组团结向上、精益求精、不怕吃苦、不计报酬的正气和良好作风。在生活条件差、伙食水平低、工作强度大、连导演和主要演员的每集片酬才六七十元的情况下,女演员卸妆有一段时间用的都是很差的粗卫生纸和替代的卸妆油,擦得脸皮生疼,而每天的工作依然正常进行。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在黄山拍外景时,不慎将一个重要的摄影器材零件掉进了很深的没有人迹更没有路可寻的峡谷,没人能帮忙,也没时间想别的办法,编剧周岭和摄像师李耀宗从当地借来几捆大绳,冒着极大的危险用绳子捆在腰上,沿着悬崖下到谷底,东西找到了,人却上不来了。几年如一日,我们的剧组就是这样逢山修路,遇水架桥,以顽强的斗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向高峰攀爬着、进取着。倘若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没有团结一致相互帮扶的团队意识,没有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职业操守和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样一个并不高大,更不宏伟,却明确而简单的目标,绝不可能共同完成这样一件伟大的事业。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是不是精品、能不能成经典并不是拍摄时大家心中所思所想,而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不甘平庸、决不懈怠才是最现实、最有效的方法和驱动力。重要的是要有所作为、有所创建、有所贡献。有理想才有追求,有敬畏才有标准,任何精品、经典都是用时间、拼搏、才华、心血和青春乃至生命在特定时代背景和适当条件下打磨出来的。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87版《红楼梦》面世已经30年了,一直到现在还经常重播,《红楼梦》专场音乐会还经常演出,影响还在扩大,还在经历着时间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考验。对所有参加创作、拍摄的人来说辉煌早已经渐渐成为过去,就如同慢慢散去的美丽浪花。我想,大家的心中永远不会退去的一定是对曹雪芹老先生的一份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是他给了我们难得的机会和三生难不能忘记的还有30多年前,从财力、物力、智力各方面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朋友们,他们没有跟我们在一起,甚至从未谋面,却是与我们一起参与创作、拍摄的合作者,当初的种种善举同样是你们永远的骄傲和荣耀。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最后要感谢的是,陪伴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一起走过30年漫长岁月的亿万热心观众,在超千次的重播时刻,无论在假日、在平时还是在夜深人静时,总是有无数痴迷于红楼梦的朋友们与我们一起激动、一起叹息、一起流泪。我们的心早已经贴在了一起。许多人甚至一次再一次地品其中味、解其中味,并且给我们鼓励、给我们点赞,也给我们批评和建议,让我们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和深深的感动。即便用如何如何感谢这样的言语,也无法表达我们切身感受之万一。这些肺腑之言我很想、也许能、我也敢代表我亲爱的87版《红楼梦》摄制组的全体同仁朋友。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之后好评很多,批评也不少。尤其对后40回,不同意见和批评最多。两年之后,89版电影《红楼梦》公映,人们对87版《红楼梦》的意见和批评几乎是戛然而止。到2010年新版《红楼梦》出来,反而引爆了新一轮87版《红楼梦》的播放热潮。到这时,人们对87版《红楼梦》越来越认可,甚至将其称为经典、高峰、不可超越。

曹雪芹当初刚写出《红楼梦》的时候都是手抄本,想必不会有人称其为经典。经典不是谁人颁授给的荣誉,不是按谁的意志打造的,更不是重赏之下买来的。经典是经过长时间历史沉淀、经过广大人民群众检验而被社会公认的。因此是全社会的财富,也需要全社会的珍视、爱护和弘扬,因为经典往往就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大师云集:87《红楼梦》空前强大的顾问委员会,永远记住他们

在拍摄87版《红楼梦》的时候,我相信,从领导、顾问、王导到摄制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不会有一个人想到我们将会拍摄一部经典之作,但是大家都朝这个方向努力去做了。经过30年的时间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验,87版《红楼梦》无疑是成功的,它站在80年代中期的时间节点上、面对几代人的跨度、在审美和认知的层面、对红楼梦进行了一次历史上空前的大普及。

一位已经故去的红学家称87版《红楼梦》是“首尾全龙第一功”,它做到了在不同的人群中求得最大的公约数,也就是雅俗共赏,这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