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入川带庞统而不带诸葛亮的真实用意

 tng1959 2019-01-15

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时人称凤雏先生,三国时“凤雏卧龙”齐名,当时有凤雏卧龙得一人者得天下这说,足见其才气之大。公元209年,经鲁肃引见庞统初投孙权,孙权见其相貌丑陋未用,后经鲁肃书信推荐复投刘备帐下,被拜为中郎将。鲁肃此举大概是怕其投曹操的缘故吧,因为当时正是孙刘两家联盟抗曹。

赤壁大战后刘备图川,以诸葛亮留守荆州,以庞统为军师率军攻打益州。庞统为刘备献上、中、下三策,刘备为笼络人心,采取中策。初期进展比较顺利,但在进攻雒城时遇到了蜀中名将张任近受挫,又是庞统献计拟绕道偷袭,后在落凤坡庞统中流矢而亡,时年36岁,可谓是英年早逝了。

刘备入川为何不带诸葛亮而要带庞统?或者说将二人都带上岂不是把握更大些?其中的真实原因史书没有详尽的记载,但是从有关的事件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当时的考虑是因为荆州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而且是他当时唯一的存身之处,绝对是不能丢失的,所以给诸葛亮委以重任,让其守荆州,只带庞统去取西川,因为以庞统之才足以胜任。其实不然,刘备的这种安排是在玩他的帝王之术,是在搞政治平衡。

从史书记载可以看出,刘备在世的时候其实并不完全信任诸葛亮,他在用诸葛亮的同时也在无时不提防着他。庞统死后,刘备急如诸葛亮入川,荆州交于何人防守,这是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其实诸葛亮当时应该是倾向于赵云,因为他素知赵云为人谨慎,必不负重托。但是刘备却选择了关羽,而关羽恰恰是诸葛亮最不放心的人选。因为他知道关羽为人狂傲,未必能协调好与东吴的关系,这将破坏他联吴抗曹的大计。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刘备对诸葛亮不放心的一点影子。和历代帝王一样,扩疆是要靠大家,但守土还得靠自家的兄弟,别人是难以相信了。

我们再来看白帝城托孤,则更能看出刘备的用心良苦。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时要安排后事,他选择了两个人以托付后事,其实这两个人也代表着当时蜀中的两大政治势力。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楚集团,这个集团还是比较可靠的,因为都是随他打天下的老臣,对于蜀汉政权的巩固是必不可少的,是他的重中之重了。然而,太子刘禅软弱,而诸葛亮又才大,这也是他最不放心的。怎么办呢?刘备不愧为世之枭雄,他想出了一个既能相互制衡,又可稳定蜀中的办法,他又选择了另外一个托孤之人,这个人就是蜀人李严。

李严是刘璋的旧部,在蜀中影响很大,此人当时也代表着蜀中的政治势力,也算是实力派人物了。刘备的这种安排,巧妙地平衡了两大集团的力量,使其互相制衡,不至于权力过分地掌握在其中一方手里。当然,他也明白李严的威望难以和诸葛亮抗衡,所以最后又不失时机地仍给了诸葛亮一句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当时就惊了诸葛亮一身冷汗。他这是给诸葛亮又套上了一条精神锁链,做的可谓是滴水不漏了。

由此可见,刘备当时带庞统而不带诸葛亮,其实真实意图是他在防备诸葛亮。当初诸葛亮出山后,按照他给刘备规划的蓝图,一步步都很顺利,刘备也算是见识了他的大才,诸葛亮也确实名不虚传。然而,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想来也是有真才实学的,所以刘备当时也是很器重庞统的。

庞统自投刘备一直未有尺寸之功,而且刘备也是看准其在军事上的才能更是胜于诸葛亮。刘备是怕诸葛亮功高盖主,一家独大,难以控制,他带庞统入川其用意是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也好制衡诸葛亮。然而庞统时运不济,英年早逝,使刘备折一臂膀。庞统死后刘备非常惋惜,他的死推迟了刘备进军益州的时间,对于刘备其损失可见之大。事实上刘备在世的时候,虽然重用诸葛亮,但也是无形中在压制诸葛亮,入川时,诸葛亮的地位还不及糜竺、孙乾等人高。其实刘备父子均在防诸葛亮,诸葛亮至死只戴相帽,未曾封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