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谁? 关于这个问题,似乎有一个标准答案: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人山人海的鲁迅故居 从小学上语文课本开始,我们就与他结缘。学生们更是长期口口相传这样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网络上,鲁迅先生一不小心又走红了,还出现了各种他的各种表情包。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鲁迅本人就是一个极其开挂的天才,文学、医学、艺术、矿物、地质、地理、设计等等都有涉猎,而且都能做到极高的境界。 木刻鲁迅表情 民族魂是鲁迅的重要标签 鲁迅关于艺术的论文集 鲁迅不止一面:关于先生的多识、多才、多艺,很多人已经撰文提到,尤其是在美术和设计方面的才华。 |鲁迅为小说集《呐喊》设计的封面|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 鲁迅渊博的知识体系中,地理也没有缺席。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位被文学耽误了的地理学家。这么说,并非刻意恭维和拔高,而是名副其实的。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鲁迅先生身上的地理传奇。 三味书屋百草园:一个少年的乡土地理我们初识鲁迅,几乎是从他笔下的百草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许并非我们最早接触的鲁迅的作品,但很可能是印象最深的一篇。相比其他烧脑的杂文,这篇回忆童年妙趣生活的笔记式散文,显得通俗易懂。 鲁迅故居 百草园 所谓百草园,是鲁迅对少年求学私塾「三味书屋」后的一片后花园的称呼。 从11岁时遇到「百草园」到后来46岁时文章出炉,隔了35年:「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多年以后,先生对院中的动植物依旧如数家珍: 文章开篇短短的300多字,提到了6种植物:皂荚树、桑、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7种动物:蝉、黄蜂、叫天子(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这些只是随机描述,百草园带给少年鲁迅的博物学启蒙远非这些。博物学近年来大有复兴之势,有呼吁:博物学应当优先传播,因为它与「地方性知识」及百姓的「生活世界」关系更密切(语出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 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的百草园描写,具有浓厚的博物学意识。2017年,就有科普界人士将鲁迅视为「博物学家」(金涛《鲁迅的博物学情怀》)。 |
|
来自: 公司总裁 > 《近代(18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