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哥的战场历险(五):战时伙食标准还是四毛八

 slashu 2019-01-16

原创作者:代号华哥,如有转载请予注明!


常常有朋友问,打仗前那会儿,你们一定吃得很好吧?这时候我才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是啊,不管按常理也好按惯例也罢,打仗前都应该给即将上战场的人改善伙食,吃得好一点,打仗毕竟是要死人的,谁知道有多少人进去以后回不来呢!说个不恰当的例子,死刑犯杀头前也要给他们吃一顿很好的饭菜,可我们那会儿是真的没有。上战场前,伙食标准每人每天还是四毛八。



至于战时是不是提高了,我们真不知道。只知道留守的,没有上战场的那一帮弟兄们的餐桌上甚是丰肴。而战场上的我们,则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连个基本的保障都没有。合着那句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当然,即便如此,打完仗回来,吃得也没有现在的“周书记”们那么好,而且,干部战士都对全国人民心存感激(战后全国各省的人民都给参战部队送来吧慰问品,印象最深的就是山东的大花生。)


陆勤灶(即野战军连队的大锅饭)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四角八分钱也不知起于哪年,止于哪年,反正从华哥197211月份跨进军营起到19885月离开部队止,16个年头都是这个伙食标准。


华哥今天在这里不是要痛说革命家史,说实话那时候工资稳定,物价也稳定,大前门从当兵前每包4毛,到转业时每包还是4毛。国家收购农民的稻谷(公粮)每斤8分钱(送到粮库的价)的价格也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士兵津贴第一年6元每月,第二年7元每月,第三年8元,第四年10元每月也是一二十年没变动过。行政23级的连排干部每个月54.5元的工资(好像没有随职务提升而调整工资)养个老婆和一个孩子也还算勉强。当然,这个工资对我等单身狗来说那就很暴发户了,每顿吃蛋炒饭都可以,那时的鸡蛋也就是三五分钱一个。听说毛主席的工资每个月也才300多块。因此,每天四毛八的伙食费如果全部吃到战士的肚子里,按说也不算差了。


华哥今天说1979年大战之前伙食标准还是四毛八这事,可以将之看作正能量,也可以将之视为牢骚,见仁见智全在读者个人的理解。


部队在营区时,蔬菜基本上可以自给,到了战区,蔬菜瓜果都要买,就是说,打仗前那段时间,伙食标准实际上等于降低了。古今中外,见过这样的军队么?没有。不说皇帝不差饿兵,就是以前我军打仗时也是要尽量给部队改善伙食的。可是1979年打仗前,高层竟然没有想到这个事,中高级指挥员也没有为兵请命,可见记性都不好。不知道尖刀班尖刀排尖刀连(敢死队)出征前有没有加过菜,我想恐怕够呛。一是因为大家记性都不好,二是我们的士兵“苦惯了”,没有那个意识,大家都认为当兵打仗是尽军人本职,是应该的。这个没有半点夸张和抬高,那时候部队干部战士确实有这个觉悟和境界。


现在细想起来,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前,除了伙食费没有一点补助外,还有很多“抠门”的事,发一双防刺胶鞋还要算年度供给的指标(按照惯例规定,干部战士每年发一双胶鞋)。据四十一军政治部宋子佩副主任回忆,大战在即了,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仍然未能解决:作战熟给养不够,要干部自己掏钱买(千古奇闻吧)。参战人员每人携带五六天的熟给养,师,团无法解决,只好把白面、沙糖、食油发到连队,连队发到班,要战士自己动手做。做成“面果果”后再寻找各种工具来烘烤干,然后装进干粮袋,每隔三五天还要倒出来晒一晒以防发霉。(压缩干粮是临出发时才发的)。有些武器弹药和装备器材该发的不发,放在仓库里不准动。发给战士的蔬菜罐头一个四五斤重,规定一桶罐头一个班吃两餐……



干部战士发牢骚说,当年支援越南要什么给什么,应有尽有,今天打越南了要什么没什么,处处别别扭扭。整天喊备战,现在真的打仗了,还是手忙脚乱。


现在回过头去看,可以说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司、政、后三部门都在打乱仗。司令部门制定作战计划时不了解敌情我情地情;政治部门不合时宜地死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允许战场上断粮断炊的部队就地补给(到后期有放宽);后勤部门供应保障跟不上。平时口口声声喊着“练为战”,到了动真格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就是“练为看”,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做给首长看的,首长也喜欢热热闹闹大吉大利皆大欢喜。这个责任在谁不好说也说不清楚,就当一笔呆账坏账糊涂账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