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张爱玲 一、客观化叙述是写小说的基本功,一切小说技法都要从这里练起。所谓客观化叙述,就是叙述人在小说中尽量避免投入个人主观色彩,用冷静客观的态度描写小说涉及的对象,叙述者像一架照相机一样如实地记录所见所闻,让小说的事件、人物、场景客观呈现,尽量不作主观性概括或议论,叙述方式上通常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或第三人称限制视角。 张爱玲的《沉香屑 第一炉香》的开头,就是客观性叙述:
这是一段典型的客观化叙述:主人公葛薇龙第一次到姑妈家,看到姑母家的花园。叙述人顺着葛薇龙的目光对这个花园进行了客观性的描述。从园子的地理位置、形状、到栽植的树木、盛开的花朵都像摄像机一样尽收眼底。写得生动,鲜活,港味儿,且有色彩,也为葛薇龙进入姑妈家经历一场看似花团锦簇却迷离未知的婚姻生活奠定了基调。 《沉香屑 第一炉香》插图 客观化叙述训练的是作者的随物赋形、描摹现实的功力,就是用文学语言去描述对象,呈现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感和真实感,达到我们通常说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形似逼肖'、'如见即人、如闻其声'等叙述效果。 这是一种造型能力,也是写小说最基本的功力,就像画家的素描和透视功夫。小说写得好不好,能否动人,与作者的这种能力有直接关系。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主要以客观叙述为主,但是优秀的小说家并不只是一味'客观',在细致描摹现实的写实基础上,也会加入非客观化叙述,也就是进行一些必要的人物心理描写。比如《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之间的关系,叙述人站在白流苏这一边,对她的心理活动进行一些揣度和探索,比如这一段:
爱情变成了交易,谈恋爱成了一场算计,这是《倾城之恋》的主题。上述这段叙述讲这一主题叙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段心理描写恰恰在大段大段的客观化叙述之后,自然而然引入,毫无违和之感。 《倾城之恋》剧照 前面两段都取自张爱玲的小说。 两相对比,我们会发现,客观化叙述能够给小说带来真实感和画面感,很快让读者进入小说情境,有身临其境之感;而非客观化叙述则让读者跟随叙述人的指引,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或她)的所思所想。 作为一为小说初学者,练好客观化叙述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功夫直接涉及到你的小说是否引人入胜,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让读者产生深深的'代入感'。 而练好客观化叙述,最要紧的是掌握三个硬功夫:呈现、场景化和描写生动。换句话说,这三项基本技能是小说家的敲门砖。手握这三块敲门砖,作家梦一定能实现。 二、'呈现':让事物自身说话,让小说活起来。让读者跟着叙述人马上进入情景,这种叙述方式叫'呈现'。与呈现相对的是“概述”。 写小说是为了让读者的感受呈现出来,而不是让叙述者说出来;换句话说,你不能代替读者感受事物,不能代替读者做判断,而是要尊重读者的感知权利。 你的美德是让读者去感受,将你的人物老老实实'呈现'出来。 如果你在小说的开头写道:'在黄土高原上行车,真实一种享受。'读者不会有特别的感受,因为这是一个概述,不是'呈现'。 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插图 在小说中,你说一百遍'在黄土高原上行车,真实一种享受'这样的概述,不如这样鲜活地去呈现——
这是作家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的开头。这样的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跟随'他'进入了伟大的黄土高原上去了。 写小说还有一种'呈现'方式,就是介绍性的呈现——犹如电影画面,由远及近,镜头从远景拉到近处,人物和场景定格在一个特写中。 比如沈从文的《边城》,呈现主人公小翠和爷爷出现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画面:
这种呈现是文学性的介绍,是一种优游不迫的叙述,是为主人公要发生的故事做好环境铺垫,很自然地把人物“带出来”,与此同时,也很自然地把读者“带进去”。 《边城》剧照 三、'场景化':让小说更加具有画面感,更好地再现和还原生活原貌。写小说为的是讲好一个有趣或动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里面有人性的魅力和生活的真谛,隐含了作者对世界的看法。让故事抓住读者是作者的第一要务,而让读者跟着叙述人尽快'陷入'小说情境,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将故事'场景化'。 美国小说家E.L.多克托罗说:
就是说,你的小说不仅要把读者带进你的故事里,还要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环境,让读者真切感到他已经与你的故事融为一体。做到这一点,就让小说场景化。 小说大师契诃夫说:
契诃夫 这是契诃夫的著名小说《小公务员之死》的场景:
在嘈杂的剧场里,一个小公务打了一个喷嚏。起先他不以为然,可是当他发现他的喷嚏已经打到了将军的秃脑袋上,他慌了。 这样的场景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故事里,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接下来的命运如何,揪住了读者的心。这就是故事的情景化:它充满了画面感,也充满了戏剧性,将读者代入到主人公的身世和遭遇之中,读者随着故事的起伏而心情动荡。 《小公务员之死》插图 四、'描写生动':给读者更深刻的刺激,传递更传神的信息与思想。呈现、场景化这项功夫达到要求之后,还要考虑到你的描写是否生动。 我读过很多初学小说作者写的'习作',发现有的作者写得很老练,没有什么大毛病,场景也有,人物也有,故事也有,但就是不够生动。读起来乏味、啰嗦、冗长,令人提不起精神。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你的描写不够生动有力。 '描写生动'是为了给读者更深刻的刺激,传递更传神的信息与思想。 '描写生动'四个字很简单,但是值得作者用一辈子为这四个字努力,因为这个要求浸透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他要一辈子与'平庸'作斗争。怎么才能描写生动,没有一定之规,但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以遵循。 1.避免陈词滥调,尽量避免使用成语。 学生写作文喜欢用成语,觉得文章里成语满篇,这样显得有学问,有文学味道,其实这叫'文艺腔'。写小说最忌讳大量使用成语,因为成语里面有一个故事(典故),这个故事(典故)和你写的故事必然产生冲突。 也有人喜欢摘抄华丽词句,以为这样积累多了,写小说自己搬用一下,也是不错的,但是须知,这些文章中的华丽词句还不知多少人用过,已经成了滥调套语。 老舍 老舍先生有篇文章叫《学生腔》,就是批评这种情况的。他说学生腔有两种情况(两样):
《老舍全集》书影 2.善于使用比喻,但比喻要恰当充分。 巧用比喻增强小说的魅力,尤其在小说的描写方面,令人耳目一新的比喻更是令人惊艳。众所周知,钱钟书的《围城》比喻奇崛,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效果。在人物描写方面更是奇崛,比如:
再如:
又如:
这些比喻的使用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非常用心,也贴切得如影随形。但是,也不能乱用比喻,用的太多太滥会伤及小说的本体,变成炫技和堆砌。这方面的毛病,初学小说的作者或年轻而有才气的作家容易犯。 3.人物描写注重细节和标识性的特征。 请注意这10类人物外貌描写: 1) 坐姿、卧姿、独处时候的习惯性姿势; 2) 与人交流时候的表情; 3) 身体的味道; 4) 衣着习惯; 5) 说话方式、语速、口音; 6) 口头禅; 7) 走路姿势; 8) 应急反应; 9) 习惯性眼神; 10) 手指、手型、手的习惯性动作。 《围城》剧照 4.景物描写要尽量照顾到主人公的情绪和小说格调。 现代小说很少像19世纪小说那样太过关注景物的描写,因为小说的重心放在揭示人的心理变化和思想状态。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小说对自然景物予以强化描述的趋势再次恢复,比如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的小说,非常注重景物描写,只不过她的小说中景物描写与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意在加深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节奏的渲染,非常高妙。比如《机缘》中的这段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与小说整个文本相协调:那是一个偷跑出来会情人的故事,充满了奇遇的欣喜和快乐,所以,风景也是纯洁美好的;但是在优美的风景中,也有'湍急、狭窄的暗流',预示着女主人公找她的情人并非那么顺利。 诺奖得主艾丽丝·门罗 5.对话力求简洁和多层意蕴。 小说的对话要尽量包含以下六层意思: 1)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 承担叙事的功能,情节的作用; 3) 塑造人物,强化性格特点; 4) 话里有话:丰富的潜台词在对话中埋伏; 5) 对话中机锋:避免冗长和拖沓; 6) 对话即叙述:更多信息从对话中呈现。 6.注重细节描写。 其实,小说就有大量的细节组成的,只不过这些细节要安排的巧妙和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才能给小说增添光彩。 其实,对于小说新手而言,他最关心的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比如阶层鸿沟啦、城乡对立啦、人性阴暗啦,对这些问题他思考较深,但是让小说作者写阶层鸿沟,他往往写成一个仇恨的故事,写一个家庭保姆和男主人偷情被抛弃或杀害的故事,但是他对这个保姆的真实心理和她的工作流程,甚至她的衣着和谈吐都懒得关心,只是关心男主人如何勾引她,她是如何一步步上钩,这样的小说缺乏吸引力和真实性,就在于缺乏必要的细节支撑。你要写保姆与男主人之间的关系,你必须真实地体会她的处境,你要详细描述她的工作,写她如何与男主人发生情感的交集,这些不是凭空想象就能获得真实感的,需要你真的有这方面的体验,才能令人信服。 体验是什么?就是细节的积累和细节的铺陈。为什么你的小说读起来乏味,苍白,甚至啰里啰嗦,那是因为你没有真实体验,你没有把生活的细节掰开了揉碎了,放入小说的肌体中,请记住这句话,当你呈现给读者一种生活经验的时候,你一定要对这种生活经验有高于读者的体验。这些体验就是大量真实的细节。不要被脑子抽象的概念绑架,抽空,一定要对具体的经验世界充满永远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然,你的小说只是理念的传声筒,永远写不好,无法动人。 深刻的生命体验 7.要写出有力量和有生命的句子。 生动的描写除了细节和经验世界在叙述中大量呈现之外,还要写出有力量和有生命的句子。句子。小说是给人看的,是语言的艺术,是通过文字和文字组成的句子形成的形象传达给读者的,没有优质的、有力的、有生命力的句子无法产生魅力。平铺直叙、质实无味、白开水一样的语言和句子永远无法抵达艺术的彼岸。 有人误解'朴实无华'和'质而无文'的区别。有的作者的小说平平淡淡,全是陈旧的套话,误以为这是朴实无华,其实真正的朴实无华是以'清词丽句'做铺垫的,是准确、精确和简洁。鲁迅先生说,真正描写富贵景象的,用'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就够了,不用那些'金''玉''锦''绮'之类的字面。 周作人的散文都是及其简朴无华的,但是那'朴实无华'的文章背后用多少学问和才华过滤之后得来,只有真正有才学的人才懂得。而写小说,小说语言和小说句子不必追求华丽,但是一定要准确、有力、有生命在里面。 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号称后现代小说的典范文本。下面摘录四个段落的句子,体会一下什么叫描写生动,什么叫妙不可言,什么叫神性一样的语言: 1)有的句子充满迷幻的感觉,而又说出了令人不安的事实——
2)有的句子绚丽多彩而又充满哲理,落霞一般灿烂而又令人神伤——
卡尔维诺 3)有的句子感伤之中带有某种超然,一种箴言与生命感悟结合在一起的优美文笔,令人扼腕痛绝——
4)有的句子中有看破红尘之后的清醒,但又不悲观颓废,是一种反抗绝望之后从容淡定的气息。
总之,写小说,写出好小说,首先要过的是客观化叙述这个关口。你只要刻苦训练,在呈现、场景化和生动描写这几个基本功夫方面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写出优秀的小说指日可待。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