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改变命运

 昵称29894591 2019-01-16

文/王 托 弟

知识改变命运

一、我的成长及求学经历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以务农为生。我父母生有五个孩子,我排行老四。

我父母虽是农民,但他们对我们的学习很重视,尤其我父亲,从我记事起,他就经常以自己的初中同学张蕊兰激励我们要“本分做人、勤奋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来自近在咫尺的成功人士的鼓舞,会渗入到一个孩子的骨子里,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他/她的信仰。

在张蕊兰阿姨光芒的激励和引导下,还没上学,我就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的小学是在王湾小学上的。

王湾小学在当时的陇城镇是一座很普通的村小学,但正值黄金时期的它,五个年级的学生加起来将近有200人,老师虽然都是半农半教,但教得特别扎实,学校的教学氛围特别好。

小学就在我家门口,在每天朗朗读书声的熏染下长大,上学前,我就认识了很多字,一至三年级的课文我几乎都能背下来。正因此,我对“昔孟母,择邻处”这句话颇有感触。

在老师兢兢业业的教导下,1999年我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陇城中学。后来,在各级老师的悉心教导下,2002年我初中毕业后考入秦安一中,2005年以天水市文科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读取了法学学士学位,2009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中国政法大学读取了法学硕士学位。

2012年,结束了19年的读书生涯,我留在北京从事法律工作至今,家也定在了北京。

我虽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不算成功人士,但如今能拥有一份坐在高档写字楼中的工作,并让父母和孩子过上物质相对优裕的生活,业余还能将自己的文学爱好得以发挥,皆因19年的读书生涯,也就是说,是知识,改变了我的个人命运,也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

二、考大学对一个人的影响

首先,大学会给你一个学历。

无论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和大学期间的所学专业有无直接关系,学历对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学历是一个敲门砖,是一个人受用一生的名片。我们可以不用这个学历,但如果一份工作对学历有要求,没有学历这个硬性条件,无论个人实际能力有多强,都可能和心仪的工作无缘。

学历的重要性,在越大的、人才越集中、就业竞争越激烈的城市重要性越突出。

学历不能决定一切,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读书上大学获得学历,仍是逆袭的捷径。所以,无论如何都需要争取考入大学获得学历,最好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它是一个人走向更高更好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至少,在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形下,不会输在学历上。

其次,大学可以让一个人对未来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权。

尽管现在社会就业形式很多样化,很多工作并不一定要求有大学学历,但有和没有大学学历对一个人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比如我所在的单位,没有研究生学历很难进入总部,而只能应聘最基础的岗位,工资待遇和总部员工相差非常大。

此外,在一定的人生阶段,意义、自由、尊严和成就感等会成为影响一个人幸福指数的核心因素。

关于这一点,就像龙应台写给她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说的那样:“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如果所从事的工作是被迫谋生,是很难找感到快乐的,尤其在应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困境时,没有相对自由的工作会让人倍感艰难。如果有大学学历会,至少会给一个人多一个选择的权利。

然后,大学可以对提升一个人的软实力。

如果说大学以前的读书更多地是以应试为目的,到了大学,则对一个人的见识、格局和气质等软实力影响非常重大。

在上大学之前,我们接触到的人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比如我到北京之前,一起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农民的子女,其次就是教师或者基层公职人员家的孩子;到了大学,我们班里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儿子、有大连市长的女儿、有资产上亿老总的子女等。

这并非说小地方或者农民家的孩子必然比条件优越家庭的孩子差,但客观来讲,地方和家庭条件对一个孩子见识、格局、气质等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无论未来我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大学的经历可以扩展一个人的见识、提高一个人的格局、提升一个人的气质。

最后,考上大学可以改变家庭的命运。

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途径有很多,套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好好读书并不必然会改变命运,但不好好读书要走很多很多弯路。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衡量一个家庭的命运是否改变的因素也很多元,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让父母子女等过上相对优渥的物质生活,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水平。

譬如我们家是农民,陇城镇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家里只靠种几亩小麦、玉米等基本农作物在当下连养家糊口都很难实现,如果我没有考上大学,也许连农门都跳不出,在北京拥有一份工资待遇相较而言比较高的工作、给家里二三十万修房子、给父母每年三万块左右的生活费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在北京生儿育女。

我们常听人说“老了的幸福取决于孩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我们姐弟虽有五个,姐弟对我父母都很孝顺,但客观来讲,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我给予父母的是没有上大学的姐弟无法做到的。如果不是19年的读书生涯,也许我依然会努力让家人过上相对较好的生活,但取得北京户口、在北京生儿育女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从容。

从读书对我个人的影响以及我所耳闻目睹到的现实,人到中年的我切身以为: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便捷、有效、公平的道路。

知识改变命运

三、关于读书的几个误区

1.读书无用。

我小的时候,村里因为读书而走出去的人很少,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现在,无论网上还是现实中,我们屡屡看到或听到“读书无用”的论调。

出现这样的论调,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两点除了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还有一点就是昔日读书并不好的人反而比读书多的人挣的钱多,甚至有“大学毕业的给初中毕业的打工”、“北大毕业后卖猪肉”等个例广为流传。

因为我是读书的受益者,可以说,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皆因读书而来,加上这几年耳闻目睹了读书对更多人的影响后,我更加坚信读书对一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至于基于“幸运者偏差”理论等而滋生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个知识时代本身就是一个谬论。

2.富贵家庭多败儿。

因为我家经济条件比较艰苦,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寒门出贵子”,以及富贵家庭多纨绔子弟。

当我上了大学,看到条件在北京都属于中上层家庭的孩子比我们学习更加努力、对未来忧患意识更加强烈、德智体美劳发展更加全面,相较之下,我们这些来自小地方的孩子囿于见识等的限制,各方面和他们有很大的差距时,我就更加懂得读书的好处、更加珍视学习的机会,以期通过汲取更多的知识未来给父母和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至少,不能因为物质阙如而阻碍孩子的发展,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3.读书的料是天生的。

一个人学习成绩好不好,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比如从小的家庭教育、后天的个人努力程度等。

不可否认,有些人的确比较擅长读书,但因此认为读书好的人是天生的而否认其后天的努力,就太失偏颇。

比如很多人(包括我父母)都认为我读书好是因为我聪明,是天生的读书材料,事实上,我属于比较愚笨的人,求学、工作中经常因此被人戏谑。

我之所以学习比较好,除了家人比较重视、村小学在家门口的影响外,窃以为,是得益于贯穿于我整个求学生涯中从来没有懈怠的刻苦努力。

当然,学习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蛮学。

记得我读本科时,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来我们学校时说过一句话:“在知识面前,我们都是小孩子。”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让我在知识面前更加谦卑。

可能因为自知愚笨,尽管六年前我走出了象牙塔,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现在,任何时候我的包里永远会装着一本或专业或文学的书籍。

四、结束语

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是置身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还是已然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在这个知识时代,学习是每一个人一生的功课。

当然,无论最后是否考上了大学、取得了何种学位、从事哪种工作、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首先都应该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