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观N条 诗就是文字在呼吸中的组合。 诗歌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它是即兴。 要用简洁、硬朗的语言,在平面化中达到最令人富于联想的深刻,从而点破生活的秘密。 我的诗是对生存意义的固执拷问,是对时空奥秘的不倦探询。 诗歌是纯粹的想象的产物。 诗应该随意一点,简洁一点,松散中暗暗用力。 诗最迷人之处应是它独特的气息。气息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 诗歌应该有一种清晰的口吻。 诗歌的语言还应该是归拢一点的口语——辅以适当的书面语。 诗的魅力就是它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 诗歌应体现一种语言的力量。 诗歌不应缺少语言的趣味。 诗歌创作归根结底就是诗人智力的竞争。 诗歌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诗歌的创作能力往往与一个诗人的生殖能力有关。 诗歌强大的力量,足以改变人类社会的精神面貌。 通过文字,我触及到了那虚幻的神秘的一面。 诗歌应是清晰的文字,不清晰的表达。 不可能发现的,却在文字中发现了。这就是诗。 诗歌的写作能力就是一种处理能力。 读好诗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心灵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诗歌仅仅是一门单独的学问。 所有的诗意应该体现在语言的微妙和智慧上。 借用昆德拉所说的:“小说应该毁掉确切性”,“全部小说都不过是长长的疑问”;诗歌也应该是这样,它毁掉确切性,全部的诗歌都不过是长长的疑问。 我选择向南走,如果这就是优点的话,那么我没有向东、向西、向北走就是无法避免的缺点。大量所谓的缺点伴随着一条尖锐的优点,诗歌创作就是如此。 有一类诗,似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指斥其其实油彩太厚。 诗歌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语言问题。 汪抒,1966年4月出生于安徽肥东。1986年初发表处女作。曾在《诗歌报》、《诗歌月刊》、《诗林》(下半月)、《诗潮》、《清明》、《诗选刊》(下半月)、《诗刊》、《飞天》、《特区文学》、《中国诗歌》、《山花》、《广西文学》、《青年作家》、《青年文学》、《安徽文学》、台湾《乾坤》诗刊、美国《新大陆》诗刊等,以及大量的民间诗刊发表作品。出版有诗集《堕落的果子》、《餐布上的鱼骨架》等。主编民刊《抵达》诗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