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汤白酒,亲人闺蜜,温暖了我的人生

 昵称61841301 2019-01-16

冬天里,暖心的食物太多了,像羊肉汤、烤红薯等。但不同年代、不同人、不同地点,同样的食物温暖的不只是冬天,而是人生。外链代发

彭文娟 | 文

重庆已入冬了,天气阴冷潮湿,寒气入骨。每天下班时,天已经黑透。

街边食店陆陆续续打出“羊肉汤锅”的招牌,街角卖糖炒板栗和烤红薯的小摊也多了起来。

冒着热气的羊汤、烤得微焦的红薯以及甜腻油亮的炒板栗给山城雾蒙蒙的冬天增添了几分暖色。

这些食物也是我珍贵的冬日记忆。下班路上,我兴起买了一块烤红薯,回家后迫不及待吃了几口,但颇为失望。

也许是因为产地不同,也许是因为烤炉不是家乡用的煤球炉,这块烤红薯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

少时,冬夜的羊汤、烤红薯等都是用煤球炉做出来的。那些围炉开饭的时刻,掺杂着自己的期盼、家人的关怀,所以食物才回香萦绕吧。

爸爸熬的羊汤

让每个冬日充满暖和爱

十几年前的家乡,冬天经常是冰天雪地。蜂窝煤球是百姓最主要的取暖物。

刚一入冬,勤快的农户就把煤球码得整整齐齐,像个小山丘,我家也不例外。

早上,爸爸通常是第一个起床。他把易燃的干草放入炉膛点燃,然后放入煤球,打开炉子风门,煤球会逐渐燃烧起来,火苗由红转蓝,越来越旺,屋内就会越来越暖和。

爸爸为了节省费用,总是把煤球炉用到极处。屋子暖和起来后,爸爸接着烧好全家早上用的热水,然后再用炉火做饭。

之后的炉火也不能浪费,爸爸马上在炉上烤些红薯、花生、板栗之类的零食,一部分让我装在包里带到学校当零食,一部分留作妈妈和邻居阿姨们中午聊天时的吃食。

蜂窝煤球由于是煤渣做成,炉火不急不缓。恰巧鲁豫交界一带水质含碱量略大,这种奇妙的水火搭配非常适合熬粥炖汤。

把老家常见的东北米撒进去,炉火慢炖,添足水、给足时间,熬出来的粥就又糯又香甜。

熬好粥之后,爸爸还会做点简单的佐粥菜。冬天乡下鲜有新鲜蔬菜,最日常的就是白菜粉条和盐豆。

等白菜粉条在煤球炉上咕噜咕噜冒热气时,把盐豆放入,这时的白菜粉条总氤氲散开一股特别的香味。一家人围炉喝一碗白粥、嗦一口白菜粉条,外面虽冷,屋内却也平淡暖和。

气温低至零下时,爸妈偶尔会炖羊肉汤改善生活。老家所处的鲁豫交界处出产青山羊,百姓认为青山羊肉驱寒保暖功效足,飘雪落雨时有喝羊肉汤的习俗。

爸妈都是乡村普通人,熬羊肉汤没有高超的厨艺和私家秘方,羊骨羊肉入锅,白纱布包上良姜白芷做成调料包,丢入汤中,中间不加水,撇净浮沫,在炉火上慢炖一下午,就是一顿豪华的羊汤晚餐。

初中时,晚上下课已经夜深。若天空飘雪,爸爸就在村口接我回家。冬天乡下的夜晚,寒冷、寂静,没有一丝丝喧嚣。

爸爸寡言,我走在他身后,真的听见雪花“噗噗”落下的声音。父女俩一路沉默到家。

煤球炉上油亮雪白的羊汤已热腾腾冒着香气,撒上绿油油的香菜和葱花后,就可以犒劳我饿瘪的胃。

爸爸总是一边提醒我“慢点喝,别烫着”,一边又督促我“多喝汤多吃肉,补充营养”。那时,我常笑他矛盾。现在回想起来,也只有父母才会这么细致紧张地督促自己吃饭吧。

羊肉贵,普通农户并不能常喝。没有羊汤的晚上,爸爸会变着花样在炉子上给我准备晚饭:烤馒头片、煎带鱼、烧胡辣汤……

两面金黄的带鱼,热乎焦香的馒头片,酸辣爽口的胡辣汤,有了这些热腾腾的食物,有了爸爸的默默陪伴,那些雨雪交加的冬夜留给我的都是暖和爱。

闺蜜家微黄的灯光,照耀至今

高中时,我同样爱喝闺蜜家的羊肉汤。每年寒假到她家小住时,叔叔会照例熬羊汤。

他熬羊汤和爸爸做法不一样。他一次熬出一大锅,然后放入瓦罐,封存到气温零下的户外。每次喝时,在煤球炉上重新煨至滚烫。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他自豪地打开瓦罐,煨好羊汤,然后再煨热白酒。

悠闲地嘬几口白酒后,他总是笑嘻嘻地给我说“闺女,多喝碗。我熬的羊汤可是村里最好的。你再吃个我蒸的菜包子,蘸上我自制的辣椒油。包管你吃了明年还来。”

我总是经不起诱惑,每次喝完羊汤吃完包子就撑得不敢走路,经常被闺蜜取笑为“猪”。

吃饱喝足后的晚上,俩女生挤在被窝里胡聊一气。炉火红旺,灯光微黄,青春豪气的俩女生会因为聊到梦想幸福地满脸通红。

或许那就是被“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映照过的小时光。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我俩约定每年冬天要到她家喝羊汤吃包子,一直相知相伴到老。

但大学毕业后,为了生活,她一人留在了兰州工作,我到南方读研究生。冬天,她打电话给我:“我很想家,一个人的冬天真难熬。”我拿着电话小声哭泣却不知怎么安慰她。

后来,她调岗至离家较近的济南,节假日可以回家,状态明显好了很多。

研三快毕业的我,找不到工作,和她挤在济南的出租屋里。

一天晚上,因为考试失利,我蹲在济南街头大哭。

她找到我,拍着我肩膀说“有什么好哭的哦,我先养着你啦。”她拉我到超市买一块羊排,回家一起剥葱洗菜聊天熬汤,羊汤香气渐渐溢满整个小屋。

没有烧得火红的炉子,没有叔叔煨热的老酒,但热腾腾的羊汤让我俩想起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家人,彼此安慰后,一起咬牙撑过了那段艰难日子。

如今,当年那个豪气万丈的姑娘最终回到了县城,我落户重庆,形影不离的俩人天涯相隔,但扎根于少时的情谊从未转淡。

苦过彼此的苦,路过彼此的路,见证过彼此的狼狈,我们仍约定要一起变老。

一晃十几年,爸爸已经离开,闺蜜已为人母。大家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再也不会因为一顿羊肉汤、一块煎带鱼开心雀跃。

前几日,我兴冲冲给小儿熬了羊汤、煎了带鱼。他假装很好吃,嘬了几口就给我说“妈妈,你这煎带鱼挺好吃的,但我在幼儿园里吃过饭了,我饱了,明天再吃哈!”

他小小年纪,已懂我心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味觉记忆,我也并未勉强他。

只是一到冬天,我还是会想念爸爸熬的羊汤、叔叔煨的老酒、闺蜜家微黄的灯光。这些平凡无华的琐事成为我厚重的回忆,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