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斯们的老三样——二战德军的战地午餐

 老黄牛的书馆 2019-01-16

提到二战纳粹德军,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他们精良的武器装备、训练有素的官兵以及严密的部队组织。不过,再强悍的部队也要吃饭,当目光转向他们的军队伙食时,就会看到不同的另一面。二战德军的伙食据说被称为“寄宿人料理”,基本上以黑面包、汤(清汤和浓汤)、香肠以及咖啡(多为代用咖啡)为主。二战德军根据部队所在区域和任务定量配给伙食,具体有以下4个等级,1级: 一线作战部队;2级:占领区部队;3级:国内备守部队;4级:国内办公文职人员。1级配给的供应量最多,此后依次递减。而且,一线作战部队的伙食被称为“一号口粮”,属于优先补给物资。根据补给部队指南的记录,1942年一名德军士兵单日标准配给内容如下:军用面包750克、黄油(或人造黄油)或猪油(抹在面包上食用的动物油脂)45克、香肠(生香肠或罐头香肠)120克(有的地方是燻鱼和奶酪)、果酱或人造蜂蜜200克、烤土豆750克、肉120克、蔬菜或动物油45克、沙司15克、咖啡豆(有时是代用咖啡或红茶)8克、点心或巧克力1袋、香烟7根、雪茄2根以及其他调味品。此外,还有为行军部队或受地域限制无法正常供食的部队准备的口粮,主要以罐头及饼干为主,实际上,由于战况、补给状况的变化,战果伙食的供给也不一而同。


▲ 坐在火车上开怀畅饮的德军士兵,画面中有些模糊的前景是野战炊事车。

▲ 正在休息的德军士兵。左边的士兵一个叼着烟斗,一个叼着香烟,右边的士兵在吃黑面包,中间的小桌上有饭盒盖和水瓶。


二战德军的午餐——唯一能吃到热食的一餐


在战争爆发之前,虽然存在地域和阶级差异,但德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五餐。早晚各吃两次,基本是以面包为主的轻饮食,午餐则较为充足和丰富。德国人的早餐一般是咖啡、面包和果酱,午餐是唯一一次下厨煮热食的一餐,有土豆汤、肉类料理、蔬菜沙拉(或蒸煮的蔬菜)。到了下午有下午茶。晚餐也是吃冷食居多,有作为主食的面包、香肠或火腿、奶酪等,很多时候这些食物给人以啤酒或红酒的佐餐之感。到了二战军营,饮食改成了早中晚三餐,但充足和丰富的午餐这一点没有变。


 上图是现代人复刻的二战德军午餐范例,包括匈牙利风味浓汤、军用面包和代用咖啡。 

浓稠溢香的肉汤


这道浓汤正如其名所示,是源自匈牙利的一道料理,匈牙利当地的做法是把牛肉、土豆、洋葱、胡萝卜、红甜椒切块或切条放入汤中炖煮,然后加入较多的红甜椒粉一起煮制,但传到德国后,德国人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了改良,汤汁更为粘稠,像咖喱一样,重更要的是,德国人不放红甜椒粉,改用孜然,主要与黑面包或意大利面条搭配食用,有时也会配合德式酸菜等腌菜。在此提醒各位切粉,本文中的浓汤复刻的是匈牙利风味的。另外,战前的红甜椒如红辣椒一样辛辣,与现在几乎感觉不到辣味不同。在德国,红甜椒与胡椒的作用相差无几。喝了加有红甜椒粉的浓汤,能迅速让身体暖和起来,同时还能给身体补充维生素C和钾元素。从一战到二战,德军的战地伙食都包含了这道浓汤料理,是让前线士兵们倍感亲切的菜肴。现在将具体做法奉上。


  匈牙利风味浓汤。

  德军配餐一景。拿着饭盒排队领饭的士兵当中,有些人还穿着工作服,可以推测此时并不在战斗中。野战炊事车上方搭起了迷彩帐篷,或许不是为了伪装而是遮阳挡雨。


食材:

牛肩肉…500克

洋葱…2个

沙拉油…适量

红甜椒粉…一大茶匙

肉汤…1升

盐…适量

胡椒…适量

去皮番茄罐头…半罐

马郁兰…适量

月桂叶…1片

丁香…1个

土豆(不易煮烂的品种)…350克

绿甜椒…半个(或普通的2个青椒)

红甜椒…1个

红辣椒…根据个人口味取量

 

▲  红甜椒。匈牙利人将原产南美智利的红辣椒经改良培养的品种,现如今没有辣味的品种于1945年培育。果实成熟后,表皮由绿色至红或黄色,最后变成橘色。

  正在削土豆的德军士兵。无论前线或后方,在给部队准备三餐时,常常会叫来士兵打下手,做一些诸如削土豆的活。


做法:

1、牛肩肉切成适合进食的大小,洋葱切成环状。

2、锅里倒油,然后加入洋葱炒至透明。关火,倒入红甜椒粉搅拌均匀,再加入少量肉汤。

3、加肉炒至变色,撒上胡椒。

4、将剩余的肉汤、罐头番茄倒入。

5、加入马郁兰、月桂叶、丁香,文火加热75分钟,煮至肉变软。

6、在炖肉的时间里,将土豆削皮,与甜椒一起切成适于进食的大小。

7、待肉煮软,加入切好的土豆和甜椒,继续煮至土豆变软。

8、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红辣椒。

  

▲  1939年,在某次野外演习的间歇,德军官兵们正笑容满面地休憩用餐。

永不缺席的面包


德军有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的军用面包,不过,提到军用面包一般是指黑面包,为了能在常温下保存更长的时间,这种黑面包烤得比较硬。


▲  战德军常吃的黑面包。口味偏酸,反正笔者不爱。


  一名前线战士正在切黑面包。每名士兵都随行带着切面包的折叠小刀、涂面包的猪油等。


据统计,德国的面包总类超过300种,根据形状、大小、重量、配比的不同,面包的名称也不同,比如,500克以上的面包称为Brot、黑麦含量90%以上的称为Roggenbrot、黑麦含量超过50%不足90%的称为Roggenmischbrot、小麦含量50%以上不足90%的称为Weizenmischbrot、小麦含量90%以上的称为Weizenbrot等。一般来说,德国北部的面包黑麦含量高,越往南走,小麦含量越高。德军的面包有黑(麦)面包(Roggenbrot)、混合黑麦面包(Roggenmischbrot)、多谷面包(Mehrkornbrot,除了黑麦和小麦之外还掺杂了燕麦制成的面包)等,另外还有保存期更长的面包干(rusk)、香脆饼干面包(Knäckebrot)和罐头面包等。在士兵生活指南一书中,从如何制作烤面包炉到面包发酵都有详细记载,而德军士兵们吃到的面包大部分是由所属部队的面包连制作的。


  正在烤面包的面包连,面包师们正在将发酵好的面包放入烤箱拖车中,画面左边是已烤好的面包。

  一名德军迷正在吃涂了猪油的黑面包,据说没有事前所想的那么油腻和难以下咽。


从编制上来说,德军只有师级以上部队才会配置面包连,步兵师所属面包连的人员编成具体如下:3名军官、2名副官、22名军士以及119名士兵。第1排配有2辆烤箱拖车,第2排配有3辆烤箱拖车,每辆烤箱拖车由2名军士指挥。每个排有24人(分成3个班),由面包师和辅助人员编成。面包连的辎重部队备有供水车、大型野战炊事车等,还有负责维护和修理的维修分队。面包连关系着全师的胃,通常置于比较安全的后方。


  部队中的炊事人员,通常由2名厨师和若干助手组成,视情况可以雇佣平民,有时帝国劳工阵线的人员也会加入炊事作业。 

难以舍弃的咖啡


在人们的印象中,德国人似乎最爱喝啤酒,殊不知,咖啡才是他们日常更爱喝的饮料。对于爱咖啡的德国人来说,如果因为战争导致属于进口商品咖啡供应中断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当时欧洲的咖啡豆主要通过汉堡港进口,因此,战前的德国在此储存了大量咖啡豆。战争爆发后,咖啡豆的进口量也跟着剧减。不过,德国在1939年战争爆发前就推行了咖啡配给制,而且从战前开始就利用麦芽和菊苣根制作代用咖啡,从而保证了战时咖啡的供应。虽然正宗的咖啡难以到手,但在战争结束之前,德国国内依然有正宗的咖啡豆库存。


  Linde's是战前某代用咖啡的牌子,据说现在还在生产。


德军也给士兵们提供了咖啡,但正如国内军迷所熟知的那个梗:“汉斯,你的咖啡真难喝。”德军士兵喝到的多数为代用咖啡,味道难以恭维,尽管如此,士兵们也离不开这种饮料,何时何地都想来那么一杯。


  乘火车转移的士兵正在接送来的咖啡。同行的列车上有可以煮咖啡的野战炊事车,休息时间里炊事兵将煮好咖啡装入士兵的水壶里,然后再分发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