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号称有十万历史典故。 有的,以四字成语方式呈现,有的,以三字词语留传,当然,还有一些是五字或更长的词句。 一个内涵丰富的典故,让人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但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总是少了点味道。 更有许多典故,与它原来的意思早就大相径庭。 让人不免有沧海桑田之感。 比如“无毒不丈夫”,原指“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说大丈夫要有度量,现在却变成了毒辣的意思。 比如“人尽可夫”,原指“女子嫁人,可以有很多选择,但父亲只有一个,没得选”,而今变成了“女子生活作风不检点”。 又比如“空穴来风”,原指“有洞穴就会有风进来”,现在变成了“毫无事实根据”的意思。 再比如“呆若木鸡”,原指“大智若愚,霸气内敛”,现在变成了“呆傻发愣”代名词。 再比如“难兄难弟”,本来应读nán xiōng nán dì,原意指“两兄弟的功德都很高,已经难以区分是兄更高还是弟更好”,现在变成了“兄弟处在同样困难境”的意思。 等等。 这样的典故有太多。 其实每一个典故,都有一个有意思的背后故事。 知道背后的故事演变,我们才能更好的应用典故。一个典故,可以为文字增添无限内涵。 《国人必知的中华历史典故》,收集中国几千年来的500则历史典故,介绍历史上各朝各代最为经典的故事,以及他背后发生的真相,并以独特的视角,挖掘出现代主流文字中所没有的观点。 中华上下八千年,前后十九朝,典中有历史,史中有经典,一个典故就是一个微缩的历史事件,所以,历史可以很复杂,历史也可以很精炼。 你可以认为,这是一部历史典故的百科全书。 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部历史文学的故事集。 你同样可以认为,这是一部精练的三千年历史。 各朝各代有不同的流行,黄帝之前能者为王,夏商之时德者居之,西周之时崇尚礼仪,春秋之时讲究仁义,战国之时强兵才是王道。 带着典故看历史,就在历史的典故中领会中华文字的魅力吧。 |
|
来自: 青青i43vizd9qb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