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感冒 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风池大椎外关合谷列缺 风池是足少阳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大椎是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外关通于阳维脉,三穴配合以疏风解表;合谷是手阳明经的原穴,祛风解表;列缺是手太阴经的络穴,能宣肺止咳;合谷、列缺原络配穴,更能加强宣肺解表的功效。 (2)临床运用 风寒风热袭表证:加风门、肺俞以祛风散寒清热。诸穴针用泻法。 暑湿伤表证:加中脘、足三里以和中化湿。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法。 气虚感冒证:加膻中、气海以益气解表。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阴虚感冒证:加鱼际、复溜以滋阴降火利咽。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头痛:加太阳、印堂以祛风止痛。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鼻塞、流涕:加上星、迎香以宣肺通窍。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咽喉肿痛:加少商、商阳点刺出血以清热利咽。余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3)其他 耳针疗法:取肺、气管、内鼻、耳尖、肾上腺、轮4~6,每次取2~3穴,毫针浅刺,中等刺激,每次留针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水针疗法:取风池、定喘、尺泽等穴,每次选一穴,交替选用,用板兰根注射液2毫升穴注,每天1~2次。 三棱针疗法:取耳尖、少商、商阳、委中、尺泽等穴,每次选用1~2穴,点刺或刺络出血。适用于风热犯表、暑湿伤表证。 拔罐疗法:取大椎、肩井、风门、身柱、肺俞等穴,每次选2~3穴,留罐10分钟;或在背部督脉、膀胱经走罐。适用于风寒束表证。 第二节咳嗽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肺俞膻中天突列缺 按前后配穴法取肺俞、膻中调理肺脏气机、宣肺化痰;天突可宣肺利气、止咳化痰;手太阴经列缺与肺俞相配,宣通肺气。诸穴合用可收驱邪化痰、宣肺止咳之功。 (2)临床运用 风寒风热袭肺证:加风门、合谷、大椎以祛风宣肺。诸穴针用泻法。 风燥伤肺证:加鱼际、液门以润燥止咳。诸穴针用泻法。 痰湿蕴肺证:加足三里、丰隆以化痰止咳。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法。 痰热郁肺证:加鱼际、阴陵泉以清热化痰。诸穴针用泻法。 肝火犯肺证:加行间、侠溪以清泻肝胆。诸穴针用泻法。 肺阴亏耗证:加太溪、复溜以滋阴降火,针用补法。余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胸痛:加内关以宽胸理气。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胁痛:加支沟、阳陵泉以疏利少阳。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咽喉干痒:加照海以滋阴利咽,针用补法。余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痰中带血:加孔最以清肺止血。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3)其他 耳针疗法:神门、肺、气管、交感,采用毫针刺法,用中等刺激,留针10~2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压贴,每日1次。 穴位注射疗法:取风门、肺俞、定喘、孔最,每次选1~2穴,用维生素B1注射液或胎盘注射液、普鲁卡因等药,注射量根据不同的药物及具体辨证而定。局部常规消毒,在选定穴位刺入,待局部有酸麻或胀感后再将药物注入。每日或隔日1次。 拔罐疗法:取肺俞、膈俞、风门、膏肓,每日1次,留罐10~15分钟;或用走罐。 第三节哮证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肺俞天突膻中孔最丰隆 肺俞配天突、膻中,遵前后配穴法之意,旨在调理肺气、化痰止哮;天突、膻中宽胸理气,降气止哮;郄穴孔最,肃肺平喘;丰隆功善化痰。 (2)临床运用 冷哮证:加风门、列缺以祛风散寒。诸穴针用泻法,或加灸法。 热哮证:加大椎、曲池以祛风清热,大椎放血。余穴针用泻法。 寒包热哮证:加风门、鱼际以解表散寒、清热平喘。诸穴针用泻法,或加灸法。 风痰哮证:加中脘、合谷以祛风涤痰。诸穴针用泻法。 肺脾气虚证:加脾俞、足三里以健脾益气、培土生金。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肺肾阴虚证:加膏肓、肾俞、太溪以滋肾益阴,膏肓可用灸法。诸穴针用补法。 肾阳虚证:加膏肓、命门、肾俞、关元以益阳化水。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3)其他 穴位敷贴疗法:取穴:大椎、肺俞、膏肓、百劳、膻中;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甘遂、细辛各10g;方法:上药共为末,密封瓶中备用。在夏季三伏中使用时加麝香0.6g,和匀,分3次用姜汁调成糊状,敷于穴位上,大小如蚕豆,约1~2小时去之,每10日敷1次。对减少和控制哮证发作有一定疗效。 耳针疗法:取肺、肾、肾上腺、平喘、交感、皮质下、神门,每次取2~3穴,毫针刺法,中等刺激,每次留针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穴位注射疗法:取穴:胸1~6夹脊穴;方法:以胎盘组织液,每次取穴一对,每穴注射0.5~1ml,由上而下,适用于缓解期。 埋线疗法:取穴:大椎、定喘、肺俞、膏肓、膻中、足三里、丰隆;方法:将羊肠线用埋线针植入穴位内,无菌操作,每月1次,连续3次。 穴位割治法:取穴:膻中、大包、鱼际;方法:每次选1~2穴,常规消毒后,局麻浸润,切开穴位1cm,割去皮下脂肪,缝合,外敷纱布包扎即可,每10~l5日1次,一般1~2次。 第四节喘证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肺俞膻中天突鱼际定喘 肺俞、膻中前后配穴,天突、膻中同经相配,理肺平喘;定喘为穴名选穴,鱼际为本经选穴,宣肃肺气。 (2)临床运用 风寒壅肺证:加风门、孔最、合谷以宣肺散寒。诸穴针用泻法,或加灸法。 表寒肺热证:加大椎、风门、尺泽以解表清里。诸穴针用泻法,或加灸法。 痰热郁肺证:加大椎、曲池、丰隆以清热化痰,大椎放血。余穴针用泻法。 痰浊阻肺证:加丰隆、中脘、足三里以祛痰降逆。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法。 肺气郁闭证:加中府、期门、太冲以开郁降气。诸穴针用泻法。 肺气虚耗证:加膏肓、气海、太渊以补肺益气。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肾虚不纳证:加肾俞、关元、太溪以补肾纳气。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正虚喘脱证:加百会、神阙、心俞以扶阳固脱,神阙施隔盐灸。余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3)其它 穴位敷贴疗法:取穴:大椎、肺俞、膏肓、百劳、膻中;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甘遂、细辛各10g;方法:上药共为未,密封瓶中备用。在夏季三伏中使用时加麝香0.6g,和匀,分3次用姜汁调成糊状,敷于穴位上,大小如蚕豆,约1~2小时去之,每10日敷1次。对减少和控制哮证发作有一定疗效。 耳针疗法:取肺、肾、肾上腺、平喘、交感、皮质下、神门,每次取2~3穴,毫针刺法,中等刺激,每次留针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穴位注射疗法:取穴:胸1~6夹脊穴;方法:以胎盘组织液,每次取穴一对,每穴注射0.5~1ml,由上而下,适用于缓解期。 埋线疗法:取穴:大椎、定喘、肺俞、膏肓、膻中、足三里、丰隆;方法:将羊肠线用埋线针植入穴位内,无菌操作,每月1次,连续3次。 穴位割治法:取穴:膻中、大包、鱼际;方法:每次选1~2穴,常规消毒后,局麻浸润,切开穴位1cm,割去皮下脂肪,缝合,外敷纱布包扎即可,每10~l5日1次,一般1~2次。 第五节肺痈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肺俞膻中丰隆尺泽曲池 肺俞乃肺之分野处,既可补肺,又可泻肺;气会膻中,疏调上焦气机;丰隆化痰而祛郁结;尺泽、曲池表里经相配,以调肺气。 (2)临床运用 初期表证重者:加鱼际、外关以疏表清热。诸穴针用泻法。 成痈期,热势较甚或高热不解者:加大椎、少商、商阳以清肺泻热,大椎针用泻法,少商、商阳点刺放血。余穴针用泻法。 溃脓期,咳甚痰多者:加定喘、中府以肃肺化痰平喘。诸穴针用泻法。 恢复期:加足三里、太溪以益气养阴。诸穴针用补法。 胸痛:加膈俞、内关以活血通络。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3)其他 耳针疗法:取肺、大肠、胸、膈、肾上腺、交感,每次选2~3穴,常规消毒,中等刺激,留针15~20分钟。 第六节肺痨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膏肓肺俞膻中太溪足三里 膏肓功善补肺滋阴;肺俞、膻中属前后配穴法,可补肺止咳;太溪补肾水以滋肺阴;足三里疗诸劳虚损。 (2)临床运用 肺阴亏损证:加肾俞、复溜、三阴交以养阴润肺。诸穴针用补法,膏肓、肺俞可用灸法。 虚火灼肺证:加尺泽、阴郄、孔最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膏肓、肺俞可用灸法。 气阴耗伤证:加气海、三阴交以益气养阴。诸穴针用补法,膏肓、肺俞可用灸法。 阴阳虚损证:加肾俞、脾俞、关元以填补精血、温补脾肾。诸穴针用补法,膏肓、肺俞可用灸法。 胸痛:加内关以理气宽胸。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心烦失眠:加神门以养心安神。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急躁易怒:加太冲以疏肝理气。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面浮肢肿:加关元、阴陵泉以温肾健脾利水。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关元可用灸法。 (3)其他 耳针疗法:取肺区敏感点、脾、肾、内分泌、神门,每次取双耳穴2~3穴,毫针刺法,留针15~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穴位敷贴法:取穴:颈椎至腰椎旁膀胱经第一侧线。药物:五灵脂、白芥子各15g,甘草6g,大蒜15g。方法:五灵脂、白芥子研末,与大蒜同捣匀,入醋少量,摊纱布上,敷于颈椎至腰椎旁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约1~2小时,皮肤有灼热感则去之,7日1次。 第七节肺胀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肺俞太渊膻中 肺俞、太渊为俞原配穴法,宣通肺气,止咳平喘;气会膻中,调气降逆。 (2)临床运用 痰浊壅肺证:加中脘、足三里、丰隆以健脾和中、运化痰湿。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痰热郁肺证:加大椎、曲池、丰隆以清化痰热,大椎、曲池针用泻法。余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痰蒙神窍证:加水沟、心俞、内关以涤痰开窍、熄风醒神,针用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 阳虚水泛证:加肾俞、关元、阴陵泉以振奋元阳、化饮利水。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肺肾气虚证:加肾俞、太溪、气海、足三里以滋肾益肺。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3)其他 耳针疗法:取交感、平喘、肺、心、肾上腺、胸,每次取2~3穴,毫针刺法,中等刺激,每次留针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保健灸法:经常艾灸足三里、关元、肺俞、脾俞、肾俞等穴,可增强抗病能力。 第八节肺痿 2.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肺俞膻中脾俞足三里 肺俞、膻中属前后相配,补肺益气;脾俞为穴名取穴、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使气能化津,肺叶得荣。 (2)临床运用 虚热证:加鱼际、尺泽以滋阴清热。津伤甚者:加照海,取其金水相生,以补肺阴,润肺燥。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虚寒证:加太渊、膏肓以温肺益气。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气虚证:加气海以培元补气、助气化津。诸穴针用补法,或加灸法。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5.中医临床的经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