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的这首六言诗,画面实在太美,我与他之间只缺一个院子和家童

 梨山烏龍茶 2019-01-16

王维是众所周知的盛唐时代大诗人。

事实上,除了在诗歌上被唐玄宗的儿子尊为“一代文宗”外,他还相当的多才多艺:他既被尊为文人画的鼻祖,还很擅长音律(第一份官职就是与音律有关的太乐丞),而且,他还是个水平高超的造园师。

今天我们就讲讲他在自己造的园子里过的悠哉游哉的、令咱羡慕得流口水的半官半隐的生活。当然,这是他四十岁以后的事。

也许正是因为前半生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才会这么享受这后半生的安宁。

一喜、出身名门

他出身于名门,父亲太原王氏、母亲博陵崔氏,都是属于唐代“五姓七家”的世家贵族。

一悲、幼年丧父

王维九岁那年,父亲去世了,还给他留下了4个年幼的弟弟、1个最小的妹妹。

二喜、年少成名

身为长兄,王维15岁时,便独自前往京城谋未来。

他凭借自己诗书画乐全面高超的艺术素养,很快便征服了长安的达官显贵。

唐人所著《集异记》记载:“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抚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19岁的王维高中京兆尹府解元,也就是京兆府举人考试的第一名。

21岁,进士及第。

二悲、上任不久即遭贬官驱逐

王维被任命的第一个官职是太乐丞(从八品下),负责朝廷的礼乐。

可是,就在小王同学意气风发之际,他很快就被贬出了京城长安,从政治文化核心被驱逐到偏远的小地方济州(今山东境内),这对他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朝堂风云难测,年轻的小王同学成了“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的牺牲品”。所谓的手下伶人越制表演黄狮子舞,不过只是表面文章。

这是王维人生的低谷。

在济州这个小地方,王维只是个管仓库的芝麻小官。耗了6年,感觉仕途无望后,他便辞官回了家,和家人团聚。

很快,打击又迎面而来。

三悲、中年丧妻、终身无子

王维30岁那年,妻子去世了。

从此以后,他没有再娶,终身无子女。

三喜、重回朝廷行政枢纽

35岁那年,得益于贤相张九龄的提拔,王维被任命为右拾遗。

拾遗,是以谏为职的官员,也就是言官。虽然只是八品小官,但隶属于要害部门,35岁的王维,开始进入唐王朝的行政中枢。

自此之后,王维浸淫官场,直到61岁去世时,官职升到了四品的尚书右丞(所以当时很多人称王维为王右丞)。

在42岁过了不惑之年后,他终于找到了令自己心安、只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亦官亦隐,有事儿做做官,没事儿就在长安旁的终南山隐居。

在终南山,王维买了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辋川别业。

在这里,王维充分依据辋川山水的自然条件,在绵延二十华里的辋川山林川道中,营建了二十处充满山野气息和天然风致的景点。

在这里,王维也迎来了他诗歌的创作高峰。作为诗人,王维将山水田园诗上升到了禅宗哲学层面,闲适之外,独具空寂、静远之美。

他写辋川别业中的各景点,如:《竹里馆》(二十景点之一)的静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入不知,明月来相照。

再如:《鹿柴》(二十景点之一)的幽深。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以及,《辛夷坞》(二十景点之一)的美。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他还写山居的生活,如《山居秋暝》,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和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而小编最喜欢的,便是这首《田园乐七首》中的第六首,它是一首罕见的六言诗,写尽了王维无拘无束、闲适自在的心境。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些美到入骨的诗句,将“空寂、静远、闲适”的艺术感表现到极致......

它如此醉人,是因为——

它是王维用尽了一生的悲欢离合,精粹凝练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