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嘉诚的印象,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地产商人。事实上从80年代开始,李嘉诚已经从单一的地产商转型,变成了多元化经营的商人。 李嘉诚是靠塑料工厂完成了原始积累,靠着地产实现了暴富,整个80年代,仅仅他在香港盖的4大屋村,就让李嘉诚赚到几百亿的利润。李嘉诚靠着这些资金,收购了香港电灯公司、加拿大赫斯基能源、欧洲的ORANGE通讯公司等等。靠着这些收购,李嘉诚在90年代中期实现了登顶香港首富,随后连续20年蝉联了香港首富。 李嘉诚在的福布斯上的财富是349亿美元,事实上他的财富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李嘉诚拥有大量的隐形资产,另外他还把大量的资产都捐给了自己的慈善基金,这让他私人的财富并不是太多。许多人都相信如果他愿意的话,他早就是世界首富了。 图:李嘉诚视察屈臣氏集团旗下百佳超市,价格显示采用汉朔电子价签 李嘉诚用了60多年,在全球52个国家,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旗下员工超过30万人,每年的收入数千亿元,业务主要集中在地产、零售、能源、通讯、基建这5大板块。 其实零售业务目前在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许多女生都喜欢去屈臣氏买东西,不过许多人都不知道这家全球知名的连锁企业也是李嘉诚的资产。 目前屈臣氏在全球24个国家都有开店,总门店达到了14400家,是全球最大的连锁经营体系之一,仅仅在中国它就拥有3千家门店。 去年屈臣氏总进账是1350亿元,平均下来每天可以赚3亿。单单是屈臣氏这个板块,李嘉诚就拥有10万员工。屈臣氏每年服务超过40亿的人流。屈臣氏巨大的人流让许多电商平台都自愧不如。 屈臣氏这家公司本来是英国人创建的。100多年前一个叫沃森的英国人在香港开了一家杂货店。由于沃森的粤语读音为屈臣,所以这个门店又叫做屈臣氏。19世纪末的时候,屈臣氏已经在香港拥有超过30家的门店,主要卖化妆品跟一些日用品。 60年代的时候,和记黄埔公司把屈臣氏收购了。1978年,李嘉诚在收购九龙仓的战役中,结识了包玉刚这个贵人。包玉刚是当时的华人首富,也是世界船王。李嘉诚当时不过是香港的中等富豪。 李嘉诚凭借包玉刚成功搭线汇丰银行并形成良好合作,最后仅仅以3千万美元的定金,就拿下了市值60亿港币的和记黄埔。 李嘉诚收购了和记黄埔,也成功拿下了屈臣氏。其实当时屈臣氏的规模还不太大。李嘉诚控制了屈臣氏之后,这家公司才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军了内陆的市场,更是让屈臣氏搭上了快车。 李嘉诚随后在全球各地收购其他的连锁企业,然后并入屈臣氏,实现了快速的发展。2014年开始,李嘉诚就开始打算为屈臣氏寻求独立上市。当时屈臣氏的单独估值已经达到了3000亿港币。 不过最后由于当时许多人一直说李嘉诚脱亚入欧,于是李嘉诚一怒之下,就接受了新加坡淡马锡主权基金440亿港币的投资。这笔投资所获得的70%的现金,李嘉诚以现金的方式派发给了和记黄埔的股东。当时连长江实业的股东也跟着获得了特别派息。 李嘉诚不仅是地产大王,他在零售业每天赚3亿,全球有1.4万家门店,其实屈臣氏是李嘉诚最大的一笔隐形财富,如果这家公司上市的话,李嘉诚的财富将进一步提升。 以屈臣氏母公司发布财报来看,2018上半年屈臣氏中国市场实现营收123.53亿港币(约合108.2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毛利达24.7亿港币(约合人民币21.64亿元),同比增长13%。上半年,屈臣氏中国同比店铺销售额跌幅在第二季度收窄至1.4%,去除新开店铺对老店的影响,同比店铺销售额增长2%,快速回升。上半年屈臣氏中国市场新增店数为106家,平均每两天开出一家,中国区总数达3377家。而且屈臣氏在中国内陆拥有逾6,500万名会员。 图:屈臣氏店内应用汉朔电子价签便捷打通线上线下
屈臣氏在宣告着自己实体经营实力的同时,同步发展着自己的新零售业务。屈臣氏目前已拥有10个以上电商平台,并且不断调整品牌结构引进更多消费者青睐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服务。2018年8月屈臣氏旗下【屈臣氏小店】小程序上线,以线上自购省钱,自卖赚钱的社交电商模式迅速扩张,屈臣氏小店的全面开放是屈臣氏抢占社交电商的重要一步。
其实,屈臣氏APP早在2017年8月率先推出“闪电送”服务,顾客通过屈臣氏APP下单选择“闪电送”服务,享受最快1小时内送货到家,另外还可以选择“门店自提”服务,选择就近门店取货。 图:屈臣氏入驻美团,升级1小时“闪电送”
不仅如此,屈臣氏还于2018年10月入驻饿了么、美团与京东到家,使得闪电送服务的覆盖渠道更加多元化,可让更多消费者方便快捷地享受到“线上下单1小时闪电送”的购物体验。 华人首富的百佳超市与屈臣市都选择了汉朔的电子价签,作为身处9102年的你还不奔走相告快来体验一下新零售的智慧升级? (微信搜索:汉朔商业智能 关注更多智慧门店解决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