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社交(pixabay) 大脑死机并非老年专利 预防失智6大生活习惯 除了平时自我检视,若总是担心或困扰脑袋当机的问题,或是忧虑自己是不是家族遗传的早发性失智问题而经常脑袋空白,建议可寻求专业协助。 您是否常觉得自己记忆不好,讲完话又再问刚刚讲了什么,脑袋似乎变得不太管用,但身体没有什么疾病,因此担心且情绪有点低落?50岁的曹先生(化名)是一名高阶主管,平时有规律运动习惯、年度健康检查皆无异常。近几个月来觉得自己容易忘东忘西,说过的话会重复再问一次,注意力无法集中。曹先生平日工作压力极大也肩负家庭照顾责任,总觉得身边的人无法理解他的状况,也担心年纪轻轻就失智,心里烦恼无处可说。 曹先生到脑力暨心理咨询门诊,寻求脑部功能及身心压力健康咨询。经心理师详谈之下确认没有记忆方面的问题,是曹先生自我要求高,面临工作与家庭压力让他造成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状态。经心理咨询,协助曹先生从困境中寻找身心安定。 预防失智症 从生活6大方向着手 优活健康发布台大医院新竹分院临床心理师林佳嬅表示,随着大众对于失智症的认识,许多人容易担心自己未来是否可能罹患失智症,虽然有很多外力无法控制的因子(如年龄、遗传),但美国阿兹海默氏症研究及预防机构(the Alzheimer’s Research & Prevention Foundation)提出6大方向,可以提早先做预防来降低失智或脑袋当机的风险:
1) 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度强度的运动。 此外,戒菸、控制血压及血脂、体重管理、勿过量饮酒,皆可降低失智症的风险。
常见退休长辈、照顾者 出现心理无助感 常见家中刚退休的长辈对未来感到茫然、社交活动越来越少,整日茧居在家中无法适应退休生活,不愿意跟家人谈谈。一些家人的照顾者感到孤单无助、气力殆尽的无望感,希望有人理解自己或抒发情绪。或是有些上班族总觉得记忆力变差、不想动脑,甚至曾经脑袋空白,同事问话也回答不清楚,睡眠品质差又很疲倦;这类民众都可是脑力暨心理咨询门诊服务的对象。 林佳嬅临床心理师呼吁,除了平时自我检视,若总是担心或困扰脑袋当机的问题,或是忧虑自己是不是家族遗传的早发性失智问题而经常脑袋空白,建议可寻求专业协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