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羡林大师: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

 开心会馆 2019-01-16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非常讲究身份感,善于寻找一切恰当的时机,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季羡林大师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一个人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的身份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能够始终如一地待人谦逊,而那些自以为尊贵的人,根本不值得别人的尊重。

季羡林大师: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

身份感太强的人,不值得尊重

人际交往有三种姿态:俯视、仰视和平视。经常俯视别人的人,给人以盛气凌人、狂妄自大的感觉;习惯于仰视的人,又是一副卑躬屈膝、没有尊严的样子;唯平视者,不卑不亢,一视同仁,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不失自重!那些喜欢刷身份感的人,说白了就是做人太势力,庄里汉把这类人称作“身份控”

季羡林大师: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

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关键要看他对待地位相对低的人时的态度!诸葛亮说:“勿以身贵而贱人。”身份控们待人会有两副面孔,即:对上点头哈腰,一副奴才相;对下颐指气使装大爷。做人不会平视对方,这也恰恰反应了在这些人表面风光的背后,是他们内心的自卑。或者说曾经内心极度自卑过的人,才会有如此强烈的身份感。

季羡林大师: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

身份感太强的人,人品好不了!

身份控的人生最大追求就是获得地位,而且越高越好。在他们眼里,人只有“有用”和“无用”之分,而没有好坏、立场、恩怨之分。看过《儒林外史》的朋友们,一定还记得一个叫“匡超人”的人物。匡超人本来出身寒门,后通过科举应试脱离贫穷,赢得了功名利禄。他由发迹前的大孝大善、忠厚可爱之人,到发迹后一步步变成虚伪做作、追名逐利、忘恩负义之徒。匡超人的蜕变过程,着实值得今天的我们反思。

季羡林大师: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不乏这样的人。本来一个老实本分、做人低调、待人谦和的人,稍微发点小际之后便和之前判若两人:在亲朋好友面前显摆嘚瑟,言语间时刻提醒人们自己的身份,看不起混得不如自己的人,却全然忘记了那些人以前曾经帮过自己!对于这种人,心中也曾为他感叹:这么好的一个人,如今怎么这样了?

季羡林大师: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

记得《围城》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猴子在树上怕的越高,它丑陋的臀部就会越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其实,猴子的屁股原本就是这样,并不是爬的高了的缘故!”

季羡林大师: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

身份感太强的人,最终会迷失自我

前些年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宋丹丹饰演的白云“成名”后,从一个朴实的农村老太太,变得世故虚荣起来,什么“衣服阿迪达的,裤子普希金的”,以至于本山大叔看不下去后说出了那句名言:“啥名人?不就是个人名吗?”

季羡林大师: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

身份感太强的人“地位至上”的人生逻辑,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极度的利己。时间长了就会让人感觉这个人已经不是原来的他了,甚至最终他自己都找不回原来的自己了。

季羡林大师: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

国学大师 季羡林

季羡林大师: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这句话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金子般的珍贵!

名利地位全是身外之物,人最可贵的是那颗,“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初心。懂得尊重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