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抚宁: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璇琮坑 2019-01-16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1)
冀东青山口至界岭口一段的长城非常经典,也是冀东长城中最漂亮最具景观的长城段之一。前段时间刚好跟随虫虫长城队走过一趟,竟因美景留步,最后在距离界岭口还有不到一公里的时候因天将转黑,时间不够而匆忙下山。今次活动仅行西部一段,石碑沟村至青山口一段,虽重行故道、重赏美景,但感受和喜悦却是新的。
从网上找了点秦皇岛长城的相关介绍,辑录在此:蜿蜒万里的长城,在秦皇岛境内自山海关的老龙头北行,沿市区北边绕过,又经抚宁、青龙、卢龙3县,最后在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小马坪乡杏树岭西出境,总长约250千米。本区长城走向地势复杂多变,有高山陡岭、平原坡地,还有大海和山溪。因而在并不长的区段内,城镇、楼台、城堡、关塞、隘口等都很齐全,特别是山海关境内有长城入海的老龙头,有闻名世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还有像三道关、九门口这样的险要关口。秦皇岛境内的长城,始建于南北朝,但现在能见到的长城,只有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在抚宁县的石门寨鸭水河东山至上庄蛇乡张赵庄西山为齐长城,总长9.5千米。这段长城的墙体已毁,现存的主要是堆积的碎石,一般宽3米,高2至5米。而现有的穿过秦皇岛的长城主要是明代长城。明朝是长城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长城建筑技术发展的高峰,所建城墙平均高8米,底部宽6米,顶宽5米,城上可容5马并骑,10人并行。城上每隔0. 5千米至1. 5千米,建有上下两层的敌台,全是砖砌结构。城墙外在险要处或交通要冲处,还建有烽火台。另外,关城是长城沿线的主要军事据点,往往设置几道城墙,派重兵把守,平时,关城又成了长城的重要出人口。本区段内主要关城有山海关、三道关、九门口、董家口、义院口、界岭口等。
公元1368年,明帝国为抵御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而造成的严重边患,开始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延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而与秦皇岛长城有关系的为辽东镇和蓟州镇,辽东镇总兵初驻广宁(今辽宁北镇市),隆庆后冬季驻东宁卫(今辽宁辽阳市),管辖的长城东起丹东市宽甸县虎山南麓的鸭绿江畔,西至山海关北锥子山,全长970余公里。蓟州镇总兵初驻桃林口,后移迁安寺子峪(也称狮子峪),天顺年又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境内),管辖的长城最初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城(原名灰岭口),自增设昌平镇后,西改至慕田峪(今北京怀柔区境),全长880余公里。而秦皇岛长城所经过的地段有:老龙头--角山--三道关--九门口--娄家沟--锥山沟--金家沟--小河口--董家口--平顶峪--板厂峪--义院口--拿子峪--花场峪--苇子峪--双楼--草原楼--背牛顶--梁家湾--箭杆岭--界岭口--罗汉洞--青山口--竭家沟--河口--重峪口--桃林口--水峪村--刘家口--河流口--冷口--龙王庙--白羊峪--小关---红峪口---擦崖子--杏树岭,共计:山海关段26公里,抚宁段142.5公里,卢龙段23.5公里,青龙县184公里(不包括海港区北齐长城里数),共376公里。
界岭口以西一段长城,文字砖较多,而且几座敌楼内有7处侵华日军刻字,记录了1933年3月中旬长城抗战的惨烈场景,只是当时为赶路,飞奔而过,未及细看。
原想自己补行界岭口至石碑沟一段,无奈虽两地不远,但山隔无路可行,只得随大伙一道对穿青山口至石碑沟一段了。
石碑沟村位于长城以南,距城墙不远,有土路可上。而北侧则有大小罗汉洞村,虽距离关口较远,但有一条较窄的水泥便道可至关前。
此段长城官称为罗汉洞长城,而一般人们则多用石碑沟长城来称谓。
一早,从抚宁剑南酒店出发,沿261省道北上,经天马山后至北寨,向西转上363省道。若继续沿261省道北行,则可至界岭口、罗汉洞。
西行之途多有带“营”的村落,许是当年驻兵之地。台营镇处据说曾有台营城堡,长城资源普查中似有记录,但在中国长城遗产网上好像没有标注,而在麻姑营处曾有小堡,现在残迹依存。
麻姑营处北折进入一条乡道,沿沟谷而行,道旁小溪名为麻姑营河,前行可至青山口村。
青山口村北距青山关3公里,此处曾设有一座堡城,现今部分墙垣可见,而长城资源调查中称其为青山口关城,似不妥。青山口关城实际上应该在北部长城处,只是在山梁垭口的长城关隘处所设不是一般小型的通关、控关的关城,而是一个周长五里的套城,也即在关隘处设置了前后两道墙垣。
路军一队将从青山口东行,拐弯一队将从石碑沟村北侧的罗汉洞关口西行。
石碑沟村虽距长城较近,但一段土路,一般小车难行。
地名资料记载,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至1398年),刘姓由遵化迁此定居,而后建村,因坡下有一分界石碑,故名,只是这块石碑早已无了踪迹。
罗汉洞关口内侧,一道边长近百米的关城,墙垣似简单石垒一般,残迹,与长城的规格、体量一点也不般配,似早期建筑,后废弃不用。
石碑沟长城,坐落在青龙县与抚宁区交界处,与大罗汉洞长城相连,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为嘉靖二十五年(1546)由谭纶主持修筑,明隆庆四年(1570)戚继光续任蓟镇总兵官后,再一次加固,修筑空心敌台54座,加强了墙台垒砌。在明万历十二年(1584)对长城墙体进一步修缮,增加了敌台上的楼橹。沿长城脚下,挖出了陷马坑,在山岗高处增加了烽火墩台。
本世纪初,秦皇岛市为了发展旅游,修复开发了董家口、板厂峪长城景区,而这段长城则是选定的第三处。经过了一定的修复,但未能成为景区。整体修复尚可,没有形成过度保护之态。
罗汉洞关口以东,地势平坦,耕地果林近至长城旁,所以敌楼较为密集,以为防御。而关口以西,一坡而上,此山名为程山。
关口南侧200米,一墩,长城普查中登记为罗汉洞第一号烽火台,第1号墩。
关门外竖有文保碑,正面书“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抚宁段 河北省人民政府 1982 年 7 月 23 日公布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7 年 10 月 16 日立”,左上角篆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背面书“罗汉洞长城坐落于台营镇石碑沟村,长城延山势东西走向,全长 5 千米。保护范围:以墙基外缘为基线各外扩 50 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为基线各外扩 100 米。”
疑虑顿生,抚宁和青龙以长城为界,南抚宁,北青龙。此段长城既属抚宁管辖,为何登记中采用青龙地名,造成了标注的混乱。
罗汉洞关门似有二次修复之迹,旁上墙处小佛龛处有文字砖,只是字迹模糊。另据我秦皇岛市郝三进统计,在市域范围内发现的长城文字砖计有24种之多,这些文字砖大多记载了烧制长城砖的年代与烧制砖窑所在地,另外就是一些寄托了人们美好愿景的文字,而在石碑沟一带则多为“台头营”字样。
登城,开行,老吴、拐弯、老丁向西穿行,秋月、小苑则在附近长城溜达留守。
第2号敌楼,残基,仅余西墙局部。
第3号墩台,马面。
墙下一处暗门,长城资源普查不做登记记录,不解。
第4号敌楼,残基一处。
第5号墩台,马面。
第6号敌楼,残,3*7规制,较矮。门洞位于南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箭窗下各一射孔,西侧北端1箭窗,中部1暗窗偏上,北侧7箭窗,东侧塌失,估计应为1上2下3箭窗。敌楼内南北向纵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南北两侧箭窗和门洞对应,通廊间东西向各对开三券洞。中部通廊对应北侧3箭窗,1上2下,两端偏下箭窗下部各一射孔。西部通廊对应北侧2箭窗,西下东上,上部箭窗为暗窗,偏下箭窗下带射孔。东部通廊对应北侧2箭窗,西上东下,偏下箭窗下带射孔。箭窗均为内八字形状。
第7号墩台,马面。
第8号敌楼,残基,仅余东部局部残墙。敌楼东侧一道暗门,西侧一上兵道。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2)
缓缓而上,第9号敌楼,相对完整,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南段,东侧门洞离地较高,北端各2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箭窗下各一射孔,箭窗下沿为石件铺装。敌楼内回字形通廊结构,中厅较小,南北向纵券顶结构,四壁各一券洞与回廊相通。回廊内侧西南角有蹬道上顶。部分箭窗旁刻有射击线。
此楼也称红楼,长城资源调查中有如此称谓,四壁不红,周围无红,不知为何取名如此。
过此楼,城墙规格立马降低,包砖不见,石墙变窄。
前,第10号墩台,石砌,马面状,外凸于墙体内侧。
再前,第11号敌楼残基,北墙可见3箭窗。
继续前行,一处小台,墙体外侧变宽,并覆有包砖,但应不算一处墩台。
宽墙砖墙一直通往近顶处的第12号敌楼,敌楼前墙体外侧砖石完整,台阶状,呈锯齿形。
第12号敌楼,俗称花楼,3*7规制。门洞位于东南两侧,东侧门洞位于南端,北端1上2下3箭窗,南侧门洞位于正中,两端偏上各1箭窗,西侧偏北1上2下3箭窗,北侧则是3上4下7箭窗。敌楼内平顶木柱结构,顶失,顶东西两侧正中各一出水龙嘴,垛墙多存。
此楼,似一指挥所一般。
向上,墙内侧山坡上,一石砌方墩,第13号。
顶,平台状,北侧陡壁,山顶几乎无墙。
山梁中部,贴崖壁处,第14号敌楼,好似镶嵌在陡壁悬崖处一般,基本完整,3*3规制。门洞位于东南两侧,东侧门洞位于南端,北端2箭窗,南侧门洞位于正中,两端各1箭窗,西侧3箭窗,北侧3箭窗。敌楼内南北向纵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南北两侧箭窗和门洞对应,通廊间东西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东西两侧箭窗和门洞对应。
南侧门洞石券门楣上刻有“天下太平”字样,老丁眼神不好,似乎觉得上面有字,趴近细看,也没瞧明白,以为是近现代游人驴友随意刻划所成,两次路过,皆未留神。另有一倒伏在地面上的石券门楣上刻有“人马平安”。
细琢磨,这处敌楼门额上竖向所刻“天下太平”和“人马平安”,不应为当年建造敌楼时所为,其刻痕较浅,印迹不显,还应当是后人用利器划刻而成,非石匠錾石而成,难道是长城抗战期间守卫兵士所为?
敌楼西侧,一上兵道。
有资料称,此段长城上曾有一个敌楼有一扇铁门,但一路走来,不觉得那个楼子能安装或曾有过铁门的痕迹。而前面的花楼,似乎也有人称其为 “十二楼”。
前百余米处,一处下行之道,不远处,一段30余米的御墙,南北方向,与西侧1100多米外的另一道短墙形成了对山谷关口的防御。
此段墙体甚是奇怪,单墙体,厚实,中部一券洞,上下交错两排射孔,圆口,里大外小,似炮孔或火铳口,墙根几个泄水口。但此对应沟谷宽阔坡陡,并不是通行之所,加上东西开口较大,根本不能形成对向射击之态。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3)
向下,一处垭口,一石砌墩台,马面状,第15号。
向上,第16号敌楼,狭长,仅北侧墙体完整,门洞偏西,东侧一箭窗。
再上,山顶处,第17号敌楼,3*3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南端,北端各2箭窗,南北两侧各3箭窗。敌楼内南北向三纵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南北两侧箭窗对应,通廊间东西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东西两侧箭窗和门洞对应。西侧通廊南端东壁有蹬道上顶。
前。略下至鞍部处,一小墩台,马面状,外凸于墙体内侧,第18号。
再上,山顶,第19号敌楼残基。
前,一段垂弦状长城,修造俊美,砖石腰线,竟然打磨成圆弧状,使冰冷的石墙顿时有了一种妩媚之态。
此段山脊,刀刃般明显,起伏不大,有跳跃韵律之感。
山上,多石少土,植被疏荒,更显山脊之上墙体的形态。
哀草似为城墙披上了一层金黄之被,微风下轻缓摇曳。
第20号敌楼,3*3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东侧门门位于中部,两侧各1箭窗,门顶整块券石雕凿成门楣石,塌落在地,南侧门洞位于南端,北端2箭窗,门顶三块石件构成券形门楣,南北两侧各3箭窗。敌楼内南北向三纵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南北两侧箭窗对应,通廊间东西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东西两侧箭窗和门洞对应。西侧通廊南端东壁有蹬道上顶。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4)
继续前行,至第21号马面前,砖墙不再,裸石筑墙。
前第22号敌楼,3*3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东侧门门位于中部,两侧各1箭窗,南侧门洞位于南端,北端2箭窗,南北两侧各3箭窗。敌楼内南北向三纵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南北两侧箭窗对应,通廊间东西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东西两侧箭窗和门洞对应。西侧通廊南端东壁有蹬道上顶。此楼东侧塌毁一窟窿,中部门洞和南端箭窗无踪。
此楼也称黄楼。
西南向50余米处,第23号马面,两马面夹住一敌楼。
前不远,第24号敌楼,残基。
此时,对面老王、路军、海哥、紫川和没谱穿行而至,美景使其行动滞缓,并告知前方有棋盘石和花卉石柱,需留意寻找。
山崖前,第25号敌楼,残,北墙和西墙全失,其余留存。
此楼应为3*3规制,回字形通廊结构,北侧回廊和西侧回廊随着北墙和西墙的塌失而消失。
此楼也称三角楼。
出敌楼后,墙行不远即抵山崖处,此崖壁高耸数十米,陡直,全为夹含鹅卵石的石砾层,亿万年前海底隆起所成。
旁绕行一处石瀑边沿而上,其间再遇一处30多米长的砖墙,与东侧墙体一道形成东西交叉射击杀敌之物。
攀爬至顶,第26号敌楼残基。
前,一路下行,毛石垒墙,较为简陋。
第27号墩台,马面状,外凸于墙体内侧。
第28号墩台,石墩,周围无墙。
前,第29号墩台,石砌。
与两月前相比,此地存有变化,墙体内侧山坡处经过了砍伐,杂草树木被清理干净,似有要展开施工的架势。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5)
墙体,巨石垒砌,墙面,平石铺展。
第30号墩台,马面.
第31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东端,西端各2箭窗,东侧3箭窗,西侧4箭窗,箭窗下各一射孔,箭窗内侧呈内八字形。敌楼内南北向纵横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南北两侧门洞和箭窗对应,通廊间东西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东西两侧箭窗对应。中部通廊中间顶开天窗,西侧中部墙面及顶塌失,箭窗无踪。
敌楼外地面一石件上刻划有两副棋盘,一象棋,一十六宫格,似近现代人所为。
墙体内侧存一些石块堆积,长城资源调查中认定其为烽火台,事实上绝不可能为烽火台,距墙很近且地望不符。
前,再出砖包墙体。第32号墩台,马面状。
再前,第33号敌楼,2*3*4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东端,南侧西端2箭窗,北侧西端1箭窗,东侧3箭窗,西侧4箭窗,箭窗下各一射孔,箭窗内侧呈内八字形。敌楼内回字形通廊结构,中厅较小,四周圆弧状簋顶结构,四壁各一券洞与四周回廊相通。回廊东北角内侧有蹬道上顶。
墙内侧20余米,小矮墙围合一石柱,方柱花蕾顶,柱面刻有花纹,不知是何物,似近几年移插于此。
再前,第34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北两侧,北侧门洞位于东端,西端1箭窗,中部1暗窗,东侧门洞位于南端,北端2箭窗,南侧3箭窗,西侧4箭窗,箭窗下各一射孔。敌楼内东西向三横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东西两侧箭窗及门洞对应,南北向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南北两侧箭窗及门洞对应。中部通廊较宽大,南北两侧相对窄小。南侧通廊西端顶开天窗。敌楼内曾有灰浆抹壁。
过此敌楼,长城叉分两道,围合而成套城、关城。
北侧一道为主线,下至垭口,有村道穿垭口而过。
循南线而下,第35号敌楼,环线关城上的一个敌楼,造型独特,4*7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东端,西端皆为上1下2成品字状的3个小箭窗,东西两侧中部1大箭窗,左右两侧分别为倒“品”字的1下2上3个小箭窗,各侧下层箭窗下一射孔。敌楼内南北向纵券顶通廊结构,通廊间东西向各对开3券洞,西南角顶有塌垮。
敌楼南墙,裂痕累累,塌垮之日不远矣。
此楼也称谢家楼。
前,第36号敌楼残基。
再前,第37号敌楼残基。
墙碎坡陡,遂跳到坡上栗子园中下行,至半山腰公路处,行程结束。此刻,老吴慢悠悠而至,已经下山两小时了。
关城内墙从公路处继续向下,一直至扎到沟底,然后再昂首而上,穿过茂林,直抵山巅。
时间不到三时,开没谱车回到石碑沟村,车小底盘偏低无法走土路上山,只得在山下苦等,连催带喊终于将一众人等叫下山来,赶紧回家,还想着在夜半前吃上一顿团圆饭呢。
此段长城,敌楼别名甚多,有红楼、花楼、黄楼、三角楼、谢家楼等,皆记录在长城资源普查中,但似乎这些名称都是现代人们的俗称,记录在长城数据集中,未加说明和甄别,当会造成以讹传讹之势。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长城游记】石碑村至青山口长城记略20190101

          

新年第一天,长城顶上放歌,过了个有意思的元旦节。
路上还在和拐弯等回忆,去年的元旦到哪里去了?后查记录才知,原计划是要跟拐弯一起去往陕西三边寻城觅墩,结果行前拐弯的大舅哥身体出点毛病,活动取消,悲伤的我哗哗泪流。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