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临床生涯必备干货:心内科临床常见的十大误区!

 御冬青文斋 2019-01-17





 01

仅凭心电图T波低平就诊断心肌缺血

很多因素可导致T波的改变,如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睡眠障碍、情绪紧张、过度换气、肥胖、电解质紊乱等,心肌缺血只是常见原因之一。若无相关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证据,仅凭T波低平不能诊断冠心病,更不能作为药物治疗的依据;

   

T波代表快速心室复极的过程,形态呈半圆形,两支不对称,前支长,后支短。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与同导联QRS波群的方向一致,在I、II、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余导联可以直立、低平、双相或倒置。
   
1.T波增高
T波增高可表现为轻度增高和显著增高。多数的T波轻度增高无意义,T波的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早期、高钾血症、急性心包炎、脑血管意外等。这就要与病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了。若怀疑心梗,注意询问病人是否有胸痛症状及相关既往病史;怀疑高钾血症时,可询问是否有特殊的服药史或慢性肾脏病史等。
2.T波低平或倒置、正负双相
此种情况可见于心肌缺血、心室肥大、低钾血症等,是比较常见的T波改变。在临床上把T波低平、浅倒置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依据的现象不在少数,很多人听到就会很紧张,而实际上这一改变是非特异性的,很多因素都会有类似性T波改变,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如果仅仅将这一改变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往往会造成误诊。而T波倒置明显的,大多都有临床意义,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演变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尖肥厚性心肌病、脑血管意外等。有心绞痛症状,所有冠心病人均服用硝酸酯类药物


 02

有心绞痛的所有冠心病人均应服用硝酸酯类药物

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应将他汀、抗血小板药物、b-受体阻滞剂以及ACEI作为基础治疗药物。若无心绞痛症状,无需常规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此类药物只能缓解或减少心绞痛发作,不能改善预后;

1.血压太低的患者
硝酸甘油有扩血管的作用,所以硝酸甘油就可以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有些人对扩血管药物比较敏感,那么其降压作用就会较大。所以,如果患者血压太低,使用硝酸甘油会增加低血压风险,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更为严重的事件,所以,血压太低的状态下,是硝酸甘油使用的相对禁忌。


2.青光眼的患者
教材上一直将“青光眼”列为硝酸甘油的禁忌症,是因为在扩张血管的同时,会引起脑脊液压力和眼内压力升高。所以,青光眼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后,有可能会加重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其实能不能使用硝酸甘油,要结合患者有无高眼压、房角狭窄以及眼底视神经改变的轻重情况。一般来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未经手术治疗者,应避免使用硝酸甘油;而开角型的青光眼用硝酸甘油相对比较安全。


3.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
肥厚性心肌病,确切的说是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是硝酸甘油使用的禁忌症,因为硝酸甘油的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使得回心血量更少,原本梗阻的流出道,会因为回心血量的减少从而使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引起的心绞痛更加严重。


4.不能耐受的患者
硝酸甘油使用后,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因为其扩血管作用从而出现头痛不适,其一方面是和扩血管有关,另一方面其增加脑脊液压力,从而使得患者出现头痛。所以,如果患者不能耐受硝酸甘油,头痛严重,此类患者不能使用。另外脑脊液压力已经增高的患者,会进一步加重脑脊液压力。


 03

心肌梗死或心衰病人服用心律平

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心律失常,应用心律平虽然能够减少早搏数量,但对预后不利,因此存在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不应服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这些患者应该首选b-受体阻滞剂;


 04

舌下含服心痛定降压

这样做会导致血压短时间内迅速下降,有可能诱发心肌缺血或卒中;

心痛定属于慢通道阻滞药,抗心绞痛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抑制细胞外钙内流,使心肌细胞内缺乏钙,从而减弱心缩力和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而实现的。


因此,当长期服用心痛定时,钙离子内流长期受阻,细胞内钙离子耗竭,假如突然中断用药,其结果会导致心肌收缩异常,出现心悸、心率失常等表现,甚至反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


 05

老人联合b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如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虽然不是绝对禁忌,但有可能诱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甚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因此不是特别必要时不要联合使用;


 06

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ACEI

(普利类)或ARB(沙坦类)与b阻滞剂降压治疗:这种联合用药方案对患者并无危害,但降压效果很差,两种药物之间的降压作用不能起到相加作用。如果患者合并冠心病或慢性心衰,这种联合治疗方案是合理的;


 07

应用西地兰转复房颤

洋地黄类药物只能减慢房颤患者心室率,但无转复房颤的作用。建议选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等药物转复房颤;

西地兰优越性在于强心但不增加心率,改善心衰还能控制心律失常,作用时间较长,不用持续泵入,谨慎使用,较少中毒。需要注意的是:


1.适用于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加重者,控制房颤、房扑患者的心率,终止室上速;
2.禁用于洋地黄中毒、室速或室颤、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患者;
3.慎用于低钾、高钙、房室传导阻滞、甲减、急性心梗、心肌炎活动期、肾衰患者;
4.考虑药物中毒先停用,利尿,适当补钾,苯妥英钠/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阿托品/临时起搏纠正缓慢心律。


 08

房颤患者不做血栓风险评估及使用抗凝药物

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应常规进行卒中风险评估(如CHADS2评分),必要时予以抗凝药物治疗;

长期以来,CHADS2评分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被视为制定房颤抗凝治疗策略的基石。


CHADS2评分方案为——C:充血性心衰1分;H:高血压1分;A:年龄>75岁1分;D:糖尿病1分;S2:卒中或TIA病史2分。满分共6分。


 09

舒张性心衰患者使用洋地黄

洋地黄会降低心室壁顺应性,可能加重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由于心衰是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因此必须个体化使用洋地黄类药物。 心衰有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不全两方面原因。 二者治疗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舒张功能不全,洋地黄类药物完全没有指征,而且可能还加重病情 。除了合并心房颤动外,洋地黄不用于此类患者。 改善舒张功能,要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 收缩功能不全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 ,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停用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心衰症状加重 。



 10

严重冠心病或心衰患者进行强化降糖

对于已经发生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弊大于利,故应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大多数冠心病的主要病变在心外膜与心肌较大的冠状动脉,而糖尿病的主要病变在心肌和微血管,若二者并存时上述病变将更加广泛与严重。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方案


所以,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比仅有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更严重、更复杂也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说明

本文来源: 整理自郭艺芳心前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