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出来的健康---五味食疗

 蒼松挺拔 2019-01-17

              吃出来的健康

五味食疗

五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食疗是我们中国人的专有名词,欧美的人是没法体会和享用的,即使告诉了他们,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只有中国人才会心领神会。
    
    “食物因味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效,一般认为,辛味能宣散,能行气,通血脉,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适宜有外感表证或风寒湿邪者服食,譬如外感风寒感冒者,就宜吃具有辛辣味的生姜、葱白、紫苏等食物,用以宣散外寒。甘味食物有补益、和中、缓和痉挛、缓解疼痛的作用,如果头晕、少气懒话、病倦乏力、脉虚无力之气虚证的,可选用牛肉、鸭肉、大枣等甘味食品。如表现为身寒怕冷、蜷卧嗜睡之阳虚证的,可选用羊肉、虾、麻雀等。酸味食物有敛汗、涩精、收缩小便、止喘、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虚汗出、泄泻、小便频多、滑精、咳嗽经久不止及各种出血病。
    
    苦味食物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证、湿证,譬如胸中烦闷、口渴多饮、烦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就可选用苦瓜、茶叶,但苦味食物不宜多吃,尤其脾胃虚弱者更应谨慎。咸味食物有软坚、散结、泻下、补益阴血的作用,所以要想治疗痰核、痞块、热结便秘、阴血亏虚等病症,就可以吃紫菜、海虾、海蟹、海蜇、龟肉等。平时我们老百姓进行食疗,应遵循这五味原则,医圣张仲景曾经说过的‘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概括一下就是这几句话:多甘味能补虚缓急;多酸味能敛肺涩肠; 多苦味能降泄燥湿; 多咸味能软坚散结;多辛味能发表行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