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和蒙古贵妇。1901年-1910年,法国军官菲尔曼·拉里贝在北京法国公使馆内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在此期间,他拍摄或收藏了大量照片,记录了北京城内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风貌。目前,这一批照片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附近满载货物的驼队。拉里贝镜头下的北京,整体上呈现静态、落后的状况,缺乏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一面。 正在修建的正阳门城楼。正阳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规模宏丽,形制高大。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城楼、箭楼被焚毁,1901年开始修缮,1906年竣工。 北京哈德门。“庚子事变”之后,列强对清朝的侵略达到顶峰,各地经济社会的衰败也无以复加,清朝走向覆灭的深渊。慈禧太后发起了“清末新政”,在官制、法制、经济、教育等领域改革,试图挽救大清命运。 北京西部山区的一户人家。慈禧太后的“新政”不仅乏善可陈,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为什么?办新政要钱,钱从何来?加紧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生活更加艰难。新政并没有带来新面貌。 这个像结婚仪仗的队伍,是慈禧太后命人送自己的画像至西班牙公使馆,由其转送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慈禧太后对“庚子事变”是有所反思的,除了实行“新政”,还致力于改善与外国领导人的关系,方式就是通过驻华使馆,向他们赠送自己的照片或画像。 哈德门大街街景。慈禧太后在世时,局面虽然日渐纷乱,她还能靠自己的经验和权谋撑持住。1908年她去世,像摄政王载沣这样的年轻亲贵掌权,地方督抚、各级武官以及读书人的向心力就没那么强了,所以就出现了王朝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的景象。 颐和园门口的持枪护卫。慈禧太后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颐和园度过。 工巡总局抓捕的犯人。工巡总局成立于1902年,管理京城的市政建筑和社会治安,其职责范围非常宽泛,主要包括:督修街道工程,管理巡捕事务,审决笞杖以下犯罪及民事案件,受理京控及关涉外侨的民刑事件等。 旌表王刘氏的节孝牌坊。节孝牌坊是朝廷为表彰妇女在丈夫去世后不改嫁,继续侍奉公婆的美德而立。“节孝”固然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但对妇女本身而言,何尝不是以血泪为底色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