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方周易》十三 同人 九三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九三 象曰 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zhaogengbai 2019-01-17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十三 同人 

【同人】九三 伏于莽,升高陵,三岁不

【译】九三 埋伏军兵在草丛中,登上比较高的大土山,多年没发动进攻。

注释: 潜藏,埋伏。《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⑵军队。《左传·桓公七年》:戎右少师。

      ⑶草丛。《左传·哀公元年》:“暴骨如莽。

      登,登上。《论语·八佾》:“揖让而升,下而饮。”

      助词。在句中,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诗经》: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大土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表示多数或多次 。《战国策》:鲁仲连辞让者三。

      ”无,没有。《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派遣,发动。《战国策·燕策》:不敢兴兵。


【同人】九三 象曰 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

译】象 埋伏军兵在草丛中。是敌人强盛;多年没发动进攻。这是奉行安稳做法。

注释: 强盛,壮健。《广韵》:“刚,强也。”

      ⑵安定,安稳。《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做,实施。《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