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之所以那么痛,是因为你不了解以下这四点!

 林小霖 2019-01-17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经水为血所化,经血运行通畅与否,与气机的畅通、调达有密切关系。古人说:“气随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行则血行。”若气血充沛,气血调和,则经行通畅无阻,自无疼痛之患。如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滞,即所谓“不通则痛”之意。其次为气血虚少,经脉失养。历代医家论述痛经的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湿凝进、湿热蕴结、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均可引起经脉瘀滥或经脉失养的病理改变。

(一)气滞血瘀:

多由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机阻于冲任,经行受阻,运滞于胞中而作痛。

(二)寒湿凝滞:

因经期受寒、淋雨、涉水、过食生冷。或久居阴湿之地,或产时不慎,当风受寒,经血受寒凝结,运行不畅,滞而作痛。《傅青主女科》说:“夫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

(三)湿热蕴结:

湿与热结,流注冲任,阻滞气血,乃致经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至痛经。

(四)气血虚弱:

素体虚弱,或因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不足,血海空虚,胞脉失养,运血无力,经行滞而不畅,导致痛经。《胎产证治》说:“经止而复腰腹痛者,血海空虚气不收也。”

(五)肝肾亏损:

素体虚弱,肝肾本虚,或房事不节,损伤肝肾,因此,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脉失养,行经之后,精血更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致痛经。

痛经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其疼痛特点是伴随月经而周期性发作,因此辨痛是一个重要环节。

辨痛的性质和程度:刺痛为热,为血瘀;阵发性剧痛,瘀块下后痛减,亦为血瘀。绞痛为寒,隐痛为虚。持续痛为血滞;时痛时止为气滞。痛甚于胀为血瘀;胀甚于痛为气滞。得热痛甚为热;得热痛减为寒。拒按为实;喜按为虚。

辨痛的时间和部位:一般经前痛者属实;经期痛者,或虚或实;经后始痛多为虚证。小腹正中痛者,多为寒湿凝滞;小腹两侧或一侧痛或牵连胸胁背部痛者,多为气滞血瘀。

辨痛当合参月经的量、色、质及全身症候。一般经量少为血虚,其经色多淡红而质稀;若红色紫暗有块,则为寒凝血瘀;经量多为血热或气虚。血热者,色呈鲜红质稠;气虚者,则色淡而质稀。经痛属虚者,多伴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等虚象;属实则有声高气粗,面色红润,舌红苔厚脉实等实象。

一般以寒凝、气滞、血瘀、湿热所引起者,多属实证,其痛多见于经前或经期,痛势剧烈而拒按,经血排出后则痛减。因气血虛弱,肝肾亏损引起者,多属虚证,其痛多在月经将净之时或经后,痛势绵绵而喜按。

治疗原则是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主要是通调气血为主。实证宜理气活血;虚证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如因气郁而致血滞者,以行气为主,佐以活血;因血瘀而不通者,以行血逐瘀为主。若血热气实者,以清热凉血为主。因虚而致痛经者,以补为通。病因不同,治法各异,着重调血通经,则痛自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