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的历代皇帝以及相对应的诗人

 江山携手 2019-01-17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年号

诗人

唐高祖

618-626,退位,称太上皇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在位8年

566-635年享年69岁

武德

初唐时期为:618-712年

历史上有名的初唐四杰为:卢照邻(636-695年)、杨烔(650-692年)、王勃(649-676年)、骆宾王(640-684年)。

除了这四位比较有名的还有李峤(645-714年)

贺知章(659-744年)

陈子昂(661-702)

其中要数陈子昂的成就最高。

唐太宗

626-649年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在位23年

599-649年享年50岁

贞观

唐高宗  

649-683年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在位34年

628-683年

享年55岁

永徽

显庆

龙朔

麟德

乾封

总章

咸亨

上元

仪凤

调露

永隆

开耀

永淳

弘道

唐义宗:原为太子,死后被高宗追赠为皇帝

孝敬皇帝

李弘:高宗长子,

23岁死亡

652-675年

-

唐中宗(被废)

683年2个月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2个月后被废

656-710年

享年54岁

嗣圣

唐睿宗(被废)

683年,一直被武则软禁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62-716年

享年54岁

文明

光宅

永昌

载初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武周。690-705在位15年

(实际上整个武则天统治大概在50年左右)624――705享年81岁

唐中宗(复辟)

705-710年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在位5年

656-710年

享年54岁

神龙

景龙

  

 

710年中宗被

韦后毒死,立

16岁中宗四子(母亲不详)为皇帝。

殇皇帝

李重茂:在位1月

不到一个月,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退位。

695-714年

享年19岁

唐隆

唐睿宗(复辟)

710-712年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在位2年

662年-716年

享年54岁

景云

太极

延和

唐玄宗

712-756年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在位44年

685年-762年

享年77岁

先天

开元

天宝

 盛唐时间为:712-762年(当然对于755年到763年的8年的安史之乱并入盛唐也一直存在争议)。

主要诗人是王翰(687-726年)、孟浩然(689-740年)、王之涣(688-742年)、张继(715-779年)、王维(701-761年)、王昌龄(690-756年)、岑参(715-770年)、高适(700-765年)。这里的后三位一并被称为“边塞诗人”。

是著名的是“诗仙”:李白(701-762年)、“诗圣”杜甫(712-770年),历史上称为“大李杜”,两人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唐肃宗

756-762年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在位6年

711年-762年

享年51岁

至德

乾元

上元

宝应

唐代宗

762-779年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在位17年

726年-779年

享年43岁

宝应

广德

永泰

大历

 中唐时间为:762-827年

主要诗人有:孟郊(751-814年)、韩愈(768-824年)、贾岛(779-843年)。这三位还是非常好的朋友。

元稹(779-831年)、白居易(772-846年)这两位又是心心相印的挚友。

短命的俗称“诗鬼”的李贺(790-816年)。

刘禹锡(772-842年)、李绅(772-846)。

 

柳宗元(773-819年)。

唐宋八大家里的唐代的两个,一个韩愈,一个柳宗元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唐德宗

779-805年

神武孝文皇帝

李适:在位26年

742年-805年

享年63岁

建中

兴元

贞元

唐顺宗

805-806年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在位1年

761年-806年

享年45岁

永贞

唐宪宗(被宦官毒死)

806-820年

圣神章武孝皇帝

李纯:在位14年

778年-820年

享年42岁

元和

唐穆宗

820-824年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在位4年

795年-824年

享年29岁

长庆

唐敬宗(被宦官杀死)

824-826年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在位2年

809年-826年

享年17岁

宝历

唐文宗

826-840年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在位14年

809年-840年

享年31岁

宝历

大和

开成

 晚唐的时间827-859,也就是李商隐死后就没听说有什么非常著名的诗人了。

是著名的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813-858年)、杜牧(803-852年)。

罗隐(833-910),写过比较著名的诗: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武宗

840-846年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在位6年

814年-846年

享年32岁

会昌

唐宣宗

846-859年

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忱:在位13年

810年-859年

享年49岁

大中

唐懿宗

859-873年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在位12年

833年-873年

享年40岁

大中

咸通

唐僖宗

873-888年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在位15年

862年-888年

享年26岁

咸通

乾符

广明

中和

光启

文德

唐昭宗

888-904年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在位16年

867年-904年

享年37岁

龙纪

大顺

景福

乾宁

光化

天复

天佑

唐哀帝

904-907年

昭宣光烈孝皇帝

李柷:在位3年

892年-908年

享年16岁

天祐

618――907年的唐朝宣告结束。

907年朱温篡权,建立后梁,五代十国正式开始,

五代分别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唐朝除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以外,其实还出现过唐宪宗时代的“元和中兴”、唐武宗时代的“会昌中兴”、唐宣宗时代的“大中暂治”,但是时间都不长。

 

 

 

谥号: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春秋战国时的吴国、越国就不用谥号。如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就不是谥号。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