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展览】给你2019年第一场治愈,医者镜头下的飞鸟会说话!

 cxag 2019-01-17

本周六(1月19日),自博馆又要有新展啦!


这是一次以医者(宋济昌)之眼去展示的有生活气息的鸟类摄影展览。从展出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位医务工作者对鸟类世界的理解——他以关怀生命的视角按下快门,让我们能感受到镜头中的鸟儿在给我们讲故事。


观展感受:治愈感动生命如此美妙



👇

丝路飞鸟集——上海医务工作者摄影作品主题展

宋济昌摄影展


展览展示百余种鸟类

丝绸之路上鸟类分布的点滴影像为主线

拍摄地主要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70幅巨幅摄影精品

大尺寸高清医疗屏滚动展示

多幅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的作品


 🕖2019/1/19- 2019/2/28

周二至周日:9:00-17:15

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510号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B1临展厅


🎫免费,免预约,入馆需自行购票


展览以“翎、音、翔、影”四个板块,呈现不同状态下鸟类的美感。聚居生活,大鸟喂食小鸟,时刻保持警惕,空闲时整理羽毛,它们为了领地而争斗,为了保护后代而竭尽全力……宋济昌镜头下的鸟是拟人化的,这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对生命的关怀。


“我并不单纯地从技术层面——精准对焦、光影效果、构图完美等层面来选取作品,而是从环境、灵性、瞬间、情感、故事等多方面衡量,并以此在数万张作品中选取了这70余幅。鸟类摄影不只是一个摄影艺术的类别,而能直击人心,对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力。我刻意把文件做得巨大,使每一个鸟都比它原本大几倍,几十倍。在一种纪念碑式的视觉体验后,我希望这些作品能激发起大家对生命的反思。”

——宋济昌



“对鸟的亲情的描绘,是作者人文主义的情怀折射,只有心中有爱的人,才会费尽周折捕捉一个个如此美妙的瞬间。”

——中央美术学院余丁教授



“宋济昌先生的摄影带有博物学的视角,这更与他的医生身份相统一。从他的摄影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代人的精神图景。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怀揣着宏大的价值和理想。”

——策展人朱小钧





「展览作品故事抢先看」


白腿小隼


多年前,我连续三年去江西的一个村子里拍照,这个小村庄以出现白腿小隼出名。一天,我爬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和作品中的这只小隼平视,这只小鸟飞过来,手上抓着它的食物向我炫耀。我在那一瞬间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张照片。这个瞬间成为我与它的一次颇具默契的私人对话。


牛背鹭


2012年的夏天,黄浦江上游大量的水葫芦飘下来,水环境的变化带来了虫、蛤蟆、青蛙、水鸟,还有这只牛背鹭。我堵在家门前的河道里,看虫吃植物,蛤蟆吃虫,牛背鹭吃蛤蟆,一物降一物,它们形成了一个生物链。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是候鸟,春天飞回北方,直到俄罗斯。这张照片摄于江西,这对东方白鹳在这里下了蛋,孵出小鸟,春季一到,它们都走了,就留下了这个鸟窝。


水雉


这张照片是2013年在太湖拍的,每年6月,只要天晴,我休息时一定会去这里拍鸟,因为那个时候小鸟刚刚出来。那天很早,六点多钟,太阳都还没出来,我躲在车里就发现了一只大鸟带着四只小鸟,走来走去在觅食。一阵凉风吹来,大鸟就把翅膀一震,四只小鸟就马上钻到它的翅膀下面去取暖,所以就变成了十条腿的水雉。


⑤大白鹭与夜鹭


观察鸟的时间久了,发现它们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画面右边的是夜鹭,左边的大白鹭把它的窝占了,还想把它的蛋捣碎,结果捣了半天都没碎,大白鹭就叼着蛋扔到了树下,摔碎了。夜鹭看着这些发生,眼神里都是绝望。


作为一个鸟类爱好者,我愿意把它们美好的一面拍出来,所以在我绝大部分的摄影作品里,都是从正面反映,比方说这个大白鹭很漂亮,翩翩起舞,姿态婀娜。但是,爱就意味着客观接纳它的全部,在这个画面里,我记录了它们的生存真相。深入认识它们,会发现鸟类摄影不该是人类幻想的投射,它们的世界与我们一样。



「展览作品与心灵碰触」



幸福不是成就和辉煌
而是宁静和快乐




生而知者,才也
学而知者,上也




面对希望与恐惧不再徘徊
对已经拥有的需心存感激




生活中总有磕磕碰碰,但争辩词穷

总不能用这种方式撒泼吧




利益就在于平衡太多与太少之间

......



摄影家宋济昌简介


宋济昌丨摄影家丨 医务工作者 

宋济昌先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分会,任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第五届和第六届副主席。他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默默前行了数十载,是摄影艺术的“实践者”和“思考者”。宋济昌先生也是一位医者,是中国著名的头颈五官影像诊断学专家。这份职业让他有非比常人的感知力,从他众多的摄影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


宋济昌先生作品涉及门类繁多,早年以自然风光摄影为主,足迹遍及全国,之后更是远赴重洋、踏遍全球七大洲,多次深探西藏、新疆和青海无人区。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摄影普众化成为趋势,而对于宋济昌先生来说,比起随手记录的便捷,他更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打磨作品,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西藏班公措鸟岛的拍摄经历,促使他开启了专注鸟类的摄影生涯。他在《翎音翔影》画册前言中写道:“拍鸟,首先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一颗爱护保护大自然的心,要有爱鸟、护鸟的情结;其次要有明确的拍鸟目的,要熟悉鸟的生活习性,掌握拍摄技巧、熟悉所使用的器材、熟练运用摄影语言;最后,还得有较常人更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身体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