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出现生命信号,嫦娥四号再传捷报

 昵称QAb6ICvc 2019-01-17

近日,关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消息可谓是人尽皆知,不仅国内对其关注不断,就连国外的各大媒体和众多网友也对其赞赏有加。毕竟人类第一次踏上了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一片区域,心中难免有些激动,正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亦或是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表面,都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的事件。

而随着人类探索的脚步不断深入,这样的第一次的壮举也实在不多了,正因如此,当中国探测器成果着陆月球表面时,全世界的人们都表示了由衷的赞叹和欣喜。而当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互相拍照并传回第一张照片,我国国家航天局终于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此次嫦娥四号计划圆满成功的那一刻,我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真正的涌现出来。毕竟,这是航天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即便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互不相让,但也都没有实现这一壮举。​

​而此次计划中,除了嫦娥四号上面搭载了多个国家联合的各种探测器,对月球背面进行各种深入探测外。负责传输探测信号,控制嫦娥四号进行工作并传回实验数据的“鹊桥”中继卫星,在这个计划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长远来看,“鹊桥”中继卫星为世界其他国家探索月球背面都提供了一个平台和通道。这也难怪,许多国家的航天部门请求中国延长这颗中继卫星的使用寿命,以支持其进行相应的探测活动和利用月球背面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干扰信号的电磁环境进行深空宇宙的探测,了解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诞生。

不论怎样,嫦娥四号探月计划,作为一个整体,对于世界航天业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就在不久前,嫦娥四号上的一项试验任务又有了重大的进展。据悉,此次嫦娥四号任务的着陆器上不仅搭载了各类科学仪器,同时还有着用于研究生物生长相关实验材料,其中的植物样本已经成功发芽。而这个生长实验的器材上都装载了什么样的物品,在日前召开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解答。​

​据相关媒体发布的报道中表示,在1月15日举行的“生物科普实验载荷”项目相关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国重庆大学的副校长,同时也是科普载荷项目的总指挥刘汉龙先生,对于这一问题和这一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介绍。

他在讲话中表示,这一生物生长研究的项目团队借助嫦娥四号探测器,对于不同生物在运用自然的光照的条件中,面对月球表面这样重力水平低、辐射强度强,温差变巨大的环境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了解和观察其在这样环境下的生长状态,以为人类未来可能进行的在月球上建立人类基地的相关计划进行基础实验数据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

​刘汉龙表示说,这项相关计划经过了科研团队近三年的辛勤努力,最终在由教育部相关的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的组织下,由重庆大学主要负责承担。而对于这一关于生物生长科普试验的载荷项目,国家国防相关单位及嫦娥探月与航天工程的相关重要部门和指挥中心,以及教育部科技司和有关航天计划的航天科技集团等一系列相关单位和众多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对这一项目进行了重要指导,最终,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在机械、生物、自动控制、环境工程以及其他众多所设计方面,诸如通信科技和材料学等相关单位和专业学科的强大力量的支持下,以及相关航天科研单位进行深层次的通力合作下,才将这一项目研制完成。

据悉,这一项目是嫦娥四号探月任务中唯一一个由各高校研制并成功登陆月球的科普载荷项目。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也是世界上首次在月球表面开展生物相关的科学实验。​

刘汉龙介绍,这一项目为人类今后可能的在月球表面进行的基地建设等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实验数据。这一项目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在整个系统中包含了诸如结构模块、热控模块、控制模块等保障基本功能的功能模块,同时也包括了诸如导光模块和生物模块等关键的实验模块等部分,这些部分一同组成了这一项目装置。

在装置中,本次实验搭载了油菜、棉花、马铃薯等植物样本,也有诸如果蝇等的昆虫样本以及酵母等微生物样本,生物种类较为齐全。这一装置的重量总共约为2.6千克左右,同时包括了近20毫升的水和一系列生物生长所需的环境要素和观察相机,这一装置提供了大约一立方分米的空间用于支持生物生长。这让人不免想到,我国果然要把蔬菜种到各个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