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兆伟治疗血瘀汗证验案1例

 369蓝田书院 2019-01-18


单兆伟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名中医,擅长用古方化裁治疗脾胃病和内科杂症。现将单兆伟教授治疗血瘀汗证1例总结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女,36岁,1997年9月18日就诊。半年前因车祸导致脾破裂并行脾脏切除术,出院时自觉脘痛隐隐,情志抑郁不遂,胸闷叹息,少食不饮,头痛少寐,曾服用多种药物罔效。后稍动辄汗出,初以头部为主,渐次发展至全身汗出,屡次就诊,多医诊断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予以维生素B2、谷维素、抑郁药物等,或用中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玉屏风散、沙参麦冬汤等治疗,取效均微,药停依旧。查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均正常,心电图、B超无异常发现。刻诊:阵发性大汗淋漓,衣如水浸,每日换衣物5~6次,大汗过后细汗绵绵,肢体湿冷,头晕寐差,脘痛不适,性情急躁,时胸闷如窒,月经量少,色黯,舌质紫黯,舌苔薄白,脉细弦。证属术后气血亏虚,瘀血内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脉络受阻,津液输布失常。治以益气和血,化瘀止汗。方选补阳还五汤合血府逐瘀汤化裁。处方: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0g,炒白芍15g,川芎10g,柴胡5g,红花5g,麸炒白术10g,地龙10g,桔梗5g,麸炒枳壳10g,浮小麦15g,瘪桃干10g,甘草片5g,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7剂,每日服1剂。

二诊:服药3剂后大汗止,7剂后,汗出已敛大半,然药后时有泛恶。处方:上方去地龙、桔梗,加炒防风6g,更进10剂。

三诊:汗出已止,脘腹痛稍好转。处方:黄芪20g,当归10g,柴胡5g,麸炒白术10g,延胡索10g,麸炒山药15g,麸炒白芍15g,仙鹤草15g,首乌藤15g,川芎10g,甘草片5g。14剂。

四诊:两周后复诊,病证悉除,月经来潮,经量中等,有较多紫血块。又以逍遥丸调理善后1个月。


按语

按语:汗证世医多喜从气虚、阴虚论治,但诚如《丹溪心法·自汗》云:“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可见病机多端。本案患者乃因术后气血亏虚,又有旧瘀内积,气虚复加重血瘀,正如《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加之情志抑郁,肝气失疏,疏泄不利,气机郁滞又成新瘀,新旧瘀结,阻于脉络,枢机不畅,津液输布不循经隧,溢于脉外而发为自汗。故单兆伟教授认为“脉络气血不和”为本案的发病基础,正如《素问·调经论篇》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可因虚因实。虚则补之,术后气血亏虚,益气养血为治本;实则泻之,新旧之瘀阻络,和血化瘀以通络。益气以运血,化瘀生新血,相辅相成,使经隧通畅,津液依脉道而走,运行全身,不致溢出体外。如只益气,则瘀不能化,由于新瘀乃肝气不疏,气滞而致血瘀,故需加疏肝理气之品,益气化瘀同用方能起效。益气化瘀通络,单兆伟教授以补阳还五汤为首选,气充则血行,瘀祛则络通,然此案瘀阻较甚,故首诊又合用血府逐瘀汤之法。患者服药后稍感泛恶,乃方中升提之品所致,药证对路。二诊去地龙和桔梗,加防风疏肝和表。三诊时,月经来潮,瘀滞随经血排出,经隧打通,故去较多化瘀之品,加用延胡索等药,终以逍遥丸善后。单兆伟教授治汗证习用瘪桃干、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等,均有收涩之功,用之每获良效。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