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每日练 | 地膜覆盖应用广,区位差异不一样

 沐沐阅览室 2019-01-18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原创编辑制作,如有转载必须注明原作者,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


导 读

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解读题目中的知识含义答案与解题思路已改在题组说明里给出。您也可以直接在留言栏内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欢迎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广东中山一中2017-2018学年期末模考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图3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A. 降水    B. 热量    

C. 光照    D. 土壤


2.在甘肃省降水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为最大限度的起到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最佳的覆膜时间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A. 拦截降水径流    B. 减少水分蒸发

C. 防止大风掀膜    D. 增强昼夜温差

题组说明

本题组以甘肃省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及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以这种技术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为最大限度的起到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在甘肃省降水较少区域最佳覆膜时间、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区域特征、农业区位因素、人类活动对农业区位的改造及影响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组难度不大,属于生活化地理,解题时需要结合图中所示的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因为地膜膜覆盖技术种植农作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播种农作物在膜内,一种是播种农作物在膜外。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地膜上面有一些农作物生长处所在的孔和农作物生长处地势较低,可使雨水明显流入孔中,一方面可以收集雨水缓解旱情,另一方面雨水在地膜上流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在垄沟中播种,垄可以阻挡冷风,减少损失。


ACD   1、地膜覆盖主要有两种作用:保温和保湿。因为甘肃省是在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再加上播种农作物在膜外,所以当地采用的这种方式与保温无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种方式可以垄沟集雨,所以当地在全地面覆盖地膜后,实际上是人为增加了集雨面积,可将当地有限的降水通过垄的分水作用、地膜的良好阻止下渗作用,将雨水汇集到种植沟,并沿播种孔入渗到作物根部,以供作用吸收,这样可大大提高了耕层土壤水分含量。而由于这种地膜覆盖技术,农作物是生长在膜外,所以这种技术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两种因素;虽然垄沟可以挡风,但也不是这种技术的主要利用因素,故本题A正确。


2、甘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夏季降水多,但农作物植被已经生长,此时覆膜不便;秋冬春三季中,因为秋季蒸发旺盛,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耙地,在十月中下旬耙地后起垄覆膜,此时覆膜可以有效阻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发,能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起到保墒作用,也可以减少冬春季节的大风对土壤的侵蚀,故本题秋季最宜,选C项。


3、通过前面分析可知道该技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尤其是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避免了秋冬早春休闲期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又减轻了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同时也有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相间的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降雨集流入渗于作物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因此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拦截降水径流,A是有利影响;覆膜可减少降水水分蒸发,B也是有利影响;而在相接处用垄面或表土压实,可防止大风掀膜,C也是;这种覆膜技术不能增强昼夜温差,因此D不属于有利影响,故本题选D。

拓展知识

提到地膜,各种技术都有,这里仅介绍贴地面覆盖的地膜(不包括塑料大棚)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地膜覆盖种植是因为其首先具有保温保湿的作用,保温即提高温度满足作物所需热量(这种技术有利于增加地温),同时可以防止低温冻害;保湿即防止土壤水过度蒸发,减轻土壤的盐碱危害(前提是不能大量灌溉),利于保墒;

同时地膜覆盖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这种压膜覆盖不利于植株生长);减少病虫害(虫卵在土中,被地膜大面积覆盖,不利生长);


干旱区可以增加雨水的集流作用(地膜有垄沟收集才行),可以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在降水多的地区可以加快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在浓密的果园区则可以改变太阳光线的辐射,增加果实光照,使果实均匀着色等。

您认为这种地膜覆盖还有哪些作用?

欢迎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