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中,男性的哭泣行为对自己的消极影响

 了无一客 2019-01-18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文章首发于唧唧堂,译者:唧唧堂研究人高洪尧

       

职场艰辛,不仅要辛苦工作,有时还会受到老板、上级的批评。每个人能够承受的压力、打击是有限的,当然也和性格、经验等有关,但当打击达到自己的极限时,可能就会退回寻找最初的解决方法——哭泣。在小时候,如果自己受了委屈,很多孩子都会大哭大叫,或默默流着眼泪,以表达自己的悲伤、不满。长大了,我们很少哭,因为自己不再是个孩子,应该学会坚强、学会寻找其他更为有效的方式面对此刻的种种委屈,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哭。


一般来说,在几乎所有文化背景下,男孩相比于女孩需要更加坚强。男性被认为是独立的、竞争的、有力量的,女性则被认为是和善的、友好的、富有同情心的。正是基于这种性别的刻板印象,在各种组织中男性都要比女性有优势,他们更可能成为领导、管理他人,甚至更可能被选为博士生。这可以说一种歧视,对女性的歧视,因此女权主义产生了。但这里并不过多的讨论对女性的歧视和女权主义,而是谈人们、社会对男性的偏见。


因为种种刻板印象,男性需要时刻坚强、勇敢,所以他们不能哭泣。根据性别一致性理论,人们对那些表现出与规定的社会角色相反的行为的人持有强烈的偏见,经常会导致一些具有歧视性的看法、行为。因此,如果一个男性哭泣,那么他人则很有可能对他们持有偏见,认为他们没有血性,甚至会给他们起绰号……这可以说是社会对男性的一种不公,他们不被允许哭泣,因哭泣而不被重视。


最近一篇发表在《应用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就是探讨了男性的哭泣行为对自己的消极影响——管理者、老板对其评价明显降低。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招募了一群被试,平均年龄为32.19岁,58%为女性,均为美国居民。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看一段录像,然后对里面的一位员工进行评价。录像的内容便是一位员工正在被领导批评,这位员工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可能哭泣也可能没有哭泣。


看完录像后,研究者对被试进行了操作性检验,主要是确认他们是否认真观看录像。随后,他们需要对那位员工的表现、领导能力进行评价,并且表达自己是否愿意给其写推荐信。结果发现:人们认为,相比于女性,男性哭泣不是这一性别角色所具有的典型行为;同时,相比于女性,如果男性哭泣,那么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他们表现不佳、领导能力差、更不愿意给他们写推荐信。


可以看出,在职场中,如果男性哭泣,老板对他们的评价会很差,更加不看重他们。这也算是一种歧视吧,因为性别刻板印象,这个社会不允许男性哭泣,或是说不愿意接受男性哭泣。人们希望男性可以时刻忍住,肩负起自己身上的重担,马不停蹄、毫无怨言、情绪自理的走下去。


哭泣可以说是一种发泄,如果受到了委屈却不能表达,是有害无利的。也许是时候接受哭泣的男孩了,这样不觉得更加有血有肉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