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道红:产业易逝、城市永存

 houfour 2019-01-18

本文来自施道红先生在UNEP-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的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城镇化发展领袖班 上的分享。




大家好,很高兴与各位远道而来的各位城市领袖们交流。我来自FTA,FTA从2003年来一直专注于办公与产业地产的一体化设计,从从策划定位到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等一体化设计。FTA三个字母代表的是,用技术(Technology)与艺术(Art)设计未来(Future),这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


有些人问我们,你们做产业地产的,那产业应该很重要了。

我们的回答是:是,也不是。

600个产业地产的实践经验加上全球的实地考察告诉我:

产业易逝、城市永存。

因为长期来看,眼里只看到产业是件很局限、很错误的事!


我们看看硅谷的历史吧:


硅谷其实最早是靠国防产业起家的。60年代,硅谷兴起了集成电路行业,大家肯定还记得那个奠定了硅谷基因的仙童公司。随后因为成本敌不过其他地区,半导体行业转移到了日本和欧洲,于是有人说硅谷要玩完了;

没想到70年代,硅谷的软件业兴起了,随后就是80年代个人电脑时代的崛起。世纪之交,互联网泡沫被戳破后,人们又说硅谷没戏了;

结果不到一年就恢复了元气,开始发力社交网站等等(比如FaceBook等等),到现在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新科技。


为什么产业一直在变?因为科技与时代都在变,产业只不过是这些变化的结果而已。



而且,最近的一个趋势是:变化更越来越快!

所以如果必须在前期定下一个以后都不会改的产业方向,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看到很多园区,前几年是一个产业主题,现在都做了一些调整。


作为城市的CEO们,我们要思考的就是:产业易逝,城市怎么能更好地存在?而我们FTA做为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在“百年建筑,千年城市”的背景下,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的角色是什么?


其实,城市永存,其原因不在于他建造的都是能屹立千年的建筑,而是打造具有这个时代精神的城市与建筑,服务于这个时代的人们。


美国知名的经济地理学家乔尔·科特金在《新地理:数字经济如何重塑美国地貌》这本书里说到:

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并非基于具体的产业,而是根植于人才



纽约市在其《可持续发展计划》中也说到:

今天人才与资本的流动在城市之间创造了激烈的竞争,我们正在争取最好的想法和最有能力的员工。


今天的那些最成功的城市,其本质就做对了一件事情:

吸引人才



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我们来看一看,能源源不断吸引人才的加州是怎么做的:



01

迎合年轻人



年轻的人才,特别是年龄在25到34岁之间的年轻人往往是最具流动性的,相比你有了伴侣、有了孩子,开始还房贷的生活,自由的单身贵族从一个城市跳到另外一城市要容易得多(特别是在没有户口的美国)。


但在某些方面,这些年轻人也是最难以满足的:

这些优秀的年轻人要的不仅是一份可观的薪水,他们还要寻求生活、工作和成长的创新环境。他们希望能在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学习,体验当地文化,构建自己的人脉网络。



2015年的一项针对美国年轻人的调查表明:60%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具有“积极的社交氛围、负有社会责任感、有趣的工作环境”的公司工作,即使收入比其他的公司稍微低一些。


年轻人还希望在工作中得到成长,而不仅是关注与短期的薪资待遇。这意味着,如果城市和公司能够用心培养年轻人,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么将吸引到更多人才。



年轻一代的人才不屑于尊重等级制度,对强制性的“打卡”也不感冒,相比于更加传统的东海岸的工作环境,湾区的开放文化、积极成长和相对非正式的氛围吸引了很多富有想法与激情,想要做一些改变的年轻人才。


有些人可能要问,

中国年轻人是怎么想的?


2016年,科技巨头腾讯旗下的QQ浏览器发布了关于2016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QQ浏览器共调查了1.3万名大学生,并从其每日8400万的互联网搜索量中挖掘了大量数据,发布了《95后迷之就业观》,报告显示,大约48%的95后在毕业后不愿进入传统的就业市场,毕业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新趋势。




02

专注生活质量



湾区的自然条件的确好,一年到头都很给力的阳光、沙滩。


真能每天享受这些固然很好,不过,很多年轻人要的就是更好的生活质量,因为真有很多城市、很多区域,因为汽车时代的规划理念与工业时代的工作方式,生长地像一个个鬼城:你如果在下午6点之后走进这些地区的一些地方,没有可以停留的地方,没有地方可以吃饭,更不用说看电影或购物了,甚至没有几个人,而且,如果你想在这些地方步行,你可能随时都像是在给自己拍恐怖片,更要命的是打车司机也不过来,乘公交都很远。

这真的是没有什么生活质量。



这也是在16年QQ的调查报告里的发现:中国52.27%的毕业生会流向北上广深:城市,因为要素聚集,能更低成本、更多元地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创新区的理念:


创新区的资深研究者Bruce Katz和Julie Wager是这样描述创新区的:

“这里有各种规模的企业和教育机构,有草根创业公司和学校医院等,它的开发是混合的,这里适合步行、骑自行车,交通非常便捷,金融系统也很发达 - 所有这些都是通过清洁能源,数字技术,TOD,还有咖啡因所支撑的。”


在FTA的设计中,我们希望创造的就是充满活力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用设计为工作的人们赋能,这个地方是多元复合的环境,可能包括公园,文化场所,时尚餐馆,以及自然而然地轻松进入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跟大自然亲密接触。当然,概念还需要支持步行、骑车或完全依靠高效的公共交通工具。人们在这里彼此交流、激励、协作、成长。




03

自由的氛围



看看湾区吧,随着平台经济的兴起,Uber,Lyft,Zipcar,LiquidSpace,TaskRabbit,DogVaccay和Airbnb等公司让社区里的伙伴面对面交流,分享资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共享,由此简化生活。


最近也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自动驾驶的技术也在反复锤炼中,不过,产品研发出来了不能总是在试验场里进行吧,湾区宽松的制度让⻋有机会“上路”, 在真实环境中学习,而这个时候,制度环境的“自由度”就很重要,而湾区对于新技术试验非常宽容,所以这里变成了自动驾驶的天堂,谷歌等一大批的科技企业才能放手地去积累真实路况的数据,不断改进。



这样的制度创新,宣告了一种“欢迎试错”、“勇敢实验”的园区精神,吸引更多的人才在这片沃土上去创新实践。


当地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等会影响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而决定是吸引还是排斥有冒险精神的人才们。


另外,湾区的自由度体现在它对于人才流动的宽容上:

举个例子,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中国),普遍的做法是要求新员工签署严厉的非竞争协议以及对未来就业的限制协议,一方面是,你在公司任职期间,想出来的任何好想法都是公司的资产,属于公司,你创业不能用你的想法,而且就算员工跳槽,也不能立马跳到“同行”公司,这样就不可能把公司的“想法”与“资源”带走了,对公司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在湾区,可不是这样的。


因为加州有一项规定:那就是如果一个人只会一种谋生的手艺,那就必须允许让他使用这种手艺。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图像处理专家,在谷歌从事图像处理工作,你和公司也签署了竞业禁止协议。这时候雅虎高薪挖你去他们公司做图像处理,如果你愿意跳,你只要证明自己除了图像处理,其他专业工作都不会,你就不受竞业禁止协议的束缚了,即便谷歌把你告上法庭,法庭也会判谷歌败诉,允许你跳槽。


但这还没完,加州不仅是允许员工背叛他所在的公司,甚至是要求员工背叛。2011年,加州政府起诉苹果、谷歌、英特尔和Adobe四家公司,理由是这四家公司不互相挖人,影响了员工的收入。但加州政府诉讼的根本原因,是加州政府希望这些公司能释放人才,让人才自由流动。这个官司打了三年,加州法庭最终判这四家公司败诉,并且要求赔款3.24亿美元,这四家公司不服,提出了上诉,结果上诉之后更惨,赔款涨到了4.15亿。加州政府的这种做法,让公司更是不敢限制人才的流动了。


叛逆的文化基因加上当地政府的支持,让硅谷地区的人才流动及其顺畅,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这里的创新效率,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叛徒”文化。



当然,除了以上三条,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吸引着有才华的年轻创新人才来到加州:是天气、是研究机构,是强大的政策支持,是公私合营企业的模式、是顶级的教育资源、是与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的机会……


布鲁金斯学会(美国知名的智库机构)之前提到,如果美国想要在21世纪继续领先,那么就需要关注于:

创新区。


在我的定义中,加州的湾区就是这样一个大的创新区。




科技正在加速回归都市,人类进化到高感性时代,人的改变,特别是在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让我们看到,城市发展逻辑也发生了转变。


那我们怎么造城?

遵循时代精神,传承过去,开拓未来。


我十年前去参观大英博物馆,整整在博物馆待了3天的时间,其实3个月可能都不够,那里展出的都是每一个时代的精华,体现着那个时代的高度。

当时,我就在想:

如果我们这个时代被放进了博物馆,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平是什么?

是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的科技与艺术。

而这些,都是因为“热爱”而生发出来的。

城市也一样,我们现在很多的新城,城市冷冰,缺少温度,缺少连接,没有整体感 ……如果一个地方不能让人爱起来,那谈何保护她,跟她一起发展呢?


FTA的一个愿景就是,用我们的专业知识,让我们的城市有更好的体验感。

人们被这里吸引,进而留下,进而发展自己的事业,兴起一些能让中国更强大的产业。


愿新的一年里,与您一起同行!



-THANKS FOR READ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