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家胡桂林:如此签名本才具意义

 星河岁月 2019-01-18


多年前,我认识了一位集邮爱好者,他专藏名人签名封,那真是洋洋大观,文艺界有头有脸的基本都有了,这说明他功夫做到家了。文艺圈的活动,名人的单位甚至家庭住址,他都能打听出来,真不知道他有何法术。他曾很得意地炫耀其最佳战绩,说是在政协会议期间,竟有办法混入京西宾馆文艺界委员驻地,挨个房间进去求签名。我很佩服他的胆量,但是,这样得来的签名,又有什么意思呢?

●●●

1995.中秋


我也很喜欢名家签名,不仅手泽可珍,有了签名题赠,还添了一份情意在,这无疑也增加了收藏的趣味。像我那位集邮朋友的做法,为签名而签名,我是不认同的。

在过往的淘书生涯里,我更喜欢在尘封的旧架中,或在狼藉的地摊上,意外地发现一本久慕大名的签名本,所费无多,回味尤香。我藏的签名本大多是这样得到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自己的著作题赠亲友的,包含有赠书人浓浓的友情,我把它们从蒙尘的旧书摊上买回家,去其污垢,抚平折角,珍藏于寒舍,每一本书的背后,都有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如刘盼遂“居之安”旧藏《明清笔记谈丛》,就是我在中关村荒摊上买到的,这是谢国桢题赠刘盼遂的,书里还有刘先生亲笔批校。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1966年爆发的那场风暴,想到了书主人刘盼遂先生的凄然往事。这本濡染着我素所景仰的两位学者情谊的签名本,已成为寒斋的珍品。我曾在京城报国寺以奇廉之值得一周作人签名本,令同好艳羡不已,本人亦飘飘然,沾沾自喜。

●●●

1966.风暴

另一种签名本是曾经的名家所藏,上面有名家自署、题跋及藏书印记等。寒斋中颇可一谈的,如罗振常著《善本书所见录》,封面右下角有郑振铎先生朱笔签名“西谛 购于东安市场旧书摊 1958年6月15日”,字体飘逸,只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沧桑,红墨水的笔迹有些褪色了。同年10月,郑振铎先生因飞机失事遇难。这本书是不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逛旧书摊淘来的旧书呢?现代国画大师溥儒先生旧藏《仲松堂诗集》,书中不但钤有“寒玉堂藏”朱色藏书印,另有一段题跋颇耐人寻味:“庚午四月客天津胡琴初赠,以余求遗民诗也。心畬记”。溥心畬这位“旧王孙”的复杂心迹,在这短短的题跋中袒露无疑。我尚藏有溥心畬先生的祖父恭亲王奕?的旧藏——清内府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零册,书中赫然钤有“恭亲王章”和“正谊书屋珍藏印”,真是大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感叹。著名学者浦江清先生亲笔批校的《山海经》,书中洋洋数千字批注,信笔拈来,汪洋恣肆,显示了这位前辈学者渊博的学识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我等晚辈只能高山仰止。

●●●

1958.西谛

收藏名家签名本,不但墨迹珍贵,其散失流传的经过都可以引出可长可短的故事,还是研究作者、藏家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当然,这些都是专家学者的课题了,不是我等所能为之。我只是从中得到些许快乐,为平淡的人生添了一点生趣,如此而已。


专注藏书文化1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