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电影原创 上周,有一部超超超超超豪华阵容的国产电影在院线悄然上映。 片中的绝大多数主演身家数以亿计,出场自带话题热度。 锤子科技罗永浩、ofo创始人戴威、顶级网红papi、《奇葩说》冠军马薇薇...... 个个都是近几年名噪一时的创业新贵。 看到这种配置,许多人会以为这是一部“鸡血满满”的创业宣传片。 但其实它想要表达的,远比“打鸡血”更多—— 《燃点》 耗时14个月,跟踪拍摄14位极具话题性的“创业明星”。 近距离观察这群创业者的真实生存状态,记录下他们不为人知且无法复制的人生故事。 项目成立之初,《燃点》一度被看作“可能是世上最好的创业电影”。 可是现如今,这部片子却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主演之一的罗永浩近期一直饱受争议。 由他所创立的锤子科技不停传出供应商要债、资产被冻结、拖欠员工薪酬等负面消息,事业岌岌可危。 另一位主演戴威的处境更加艰难。 ofo融不到钱,债台高筑,1000多万用户至今仍在排队等待退还押金。 戴威本人也直接被法院执行了“限制消费令”,坐不了飞机,住不了酒店,不能买车,不能买房。 还未上映,“C位已死”。 全网一片群嘲之声。 就连罗永浩自己,都在日前的某个发布会上调侃了这部纪录片:
别看老罗和吃瓜群众一样,能没心没肺地把自己的“黑料”抖成包袱说成段子。 远离了公众眼光之后再聊起创业,他却严肃得判若两人。 在罗永浩眼里,创业分为两种。 一种是想赚钱,一种是想把这件事情做成。
可即便不是奔着赚钱去创业,也免不了处处受制于没钱的苦恼。 没钱搞研发,做不出自己最想要的产品;没钱打广告,手机销量一直上不去。 没有好的产品和知名品牌,又没法获得更多收益。 罗永浩和他的锤子科技,仿佛陷入了一种不见出路的恶性循环。 随时发不出工资,随时倒闭,随时被债主围楼,想过自杀。 这是他作为一个创业者,在看似风光无限万人追捧的演讲之外,最为真实的生存状态。 不同于罗永浩在片中所展现的苦闷与纠结。 《燃点》拍摄期间,正是戴威意气风发之时。 ofo原本只是一个想在北大校园内推广共享单车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日订单量突破5000单,团队都会激动不已。 然而一年之后,小黄车以野火燎原之势,在国内攻下了一城又一城。 如果哪一天的订单量没有达到2500万单,团队就会倍感焦虑。 从白手起家到拥有一家估值过百亿人民币的公司。 26岁的戴威,以前所未见的速度缔造出了一个“商业奇迹”。 到了2017年7月,ofo拿到了E轮7亿美元的投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纪录。 “我们要让世界没有陌生的角落。” 在一次骑行活动上,戴威用流利的英文向外国的合作伙伴阐述着ofo的理念。 对于未来,他充满着自信。 可惜这样的高歌猛进,已经成为了ofo的过去式。 “所谓江湖路,遍地皆白骨。” 彼时如日中天的明星企业,现在却已经到了破产边缘。 这在创投圈里是常有的事。 尤其在当下的中国,所有事情都像是摁了快进键一样。 风口一波接着一波,项目一茬儿接着一茬儿。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的风向会是怎样。 谁成功?谁倒下? 这使得创业之路遍布荆棘,如履薄冰;同时也充满机遇和可能性,让人兴奋不已。 其中的辛酸和喜悦,没有人会比经历过失败的创业者更能有所体会。 在决定做医美APP“新氧”之前,金星已经做砸了两个创业项目。 最捉襟见肘的时候,他曾对公司仅剩的几名员工说,公司账上没钱了,就剩下这些电脑,大家分一分吧。 然后吃了顿散伙饭,独自一人回到办公室里哭。 之后,金星抓住了医美整形的这股风潮,创立了新氧。 前两次创业失败的经历给了他养分,他变得更加成熟、稳当、有条不紊。 目前,新氧已经完成了几轮融资,跻身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头部公司。 金星“幸运地”成为了这场资本寒冬里暂时安全的那拨人。 可在这短暂的成功背后,危机和竞争依然存在。 哪怕是身兼着艺人、网红身份的创业者——马薇薇和papi也不敢有一丝懈怠。 《奇葩说》走红之后,靠着“说话”吸粉无数的马薇薇在马东的建议下,与胡渐彪、黄执中、邱晨等老奇葩一同成立了米果文化,进军知识付费领域。 2016年,他们推出了产品《好好说话》,一举成为音频界的头部内容。 出道即巅峰,他们不得不面对另一种创业者困境: 如何保持上升趋势,不断超越过去? 如果突破不了内容创作上的“隐形天花板”,只有死路一条。 想要活下去,必须死磕到底。 除了强化自己和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创业者还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的东西。 如何与团队沟通、如何进行公司管理,都是他们的进阶必修课程。 2016年,papi的首支视频广告拍出了2200万天价,一下子站上了网红界的金字塔顶端。 之后,papi和好友一起成立了papitube,开始探索短视频MCN平台。 截至2018年6月,公司已经签约了60多位短视频内容创作者。 但谈及前路,papi依旧迷茫。 在上海老旧的父母家中,看着窗外不远处的电梯楼房,她只能先想:
“这是一个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梦想的年代。” 买房买车,实现财务自由,并不是所有创业者都想得起的问题。 现实往往残酷的多—— 许多底层的创业者,其实还在温饱线上艰难挣扎着。 河南小伙安传东就是这其中之一。 出生于河南滑县农村的安传东,高三暑假时曾跟随父母来到北京打工。 后来老板赖账,父亲和叔叔以跳楼相威胁才得以拿到薪酬。 那是他第一次认识到赚钱的不容易。 为了在北京立足,实现自身的阶级跨越。 安传东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以后,没有像绝大多数同龄人那样找个单位或者公司工作,而是选择了自己创业。 没经验没人脉,在睡了九个月的会议桌之后,安传东才拉到了第一笔钱。 安传东对创业注入了自己全部的热情,项目却在现实中接连碰壁。 在和经纬中国的投资人张颖短短几分钟的交谈之中,安传东的创业项目就被投资人冷静果断地给否了。 面对张颖关于项目盈利模式的质疑,安传东哑口无言。 这个安传东寄予厚望的创业项目,到头来还是以失败告终。
在影片结尾时,安传东已经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创业当中。 “创业很难,但坚持很燃。” 这是《燃点》的宣传语,也是导演关琇一直以来对创业的态度。 这位曾经制作过《我是创始人》、《赢在中国》,长期关注中国创业热潮的导演,从来不以“成功or失败”的二元论来粗暴地定义创业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