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汤始居亳”说到汤都商亳

 爬虫爱书 2019-01-19

从“汤始居亳”说到汤都商亳

宋国故城示意图。 资料图片

“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亳,是商汤所建的商朝第一都,也是帝喾所都。“亳”在哪里?这是商文明研究的一个重大命题。帝喾都亳、汤始居亳均在商丘,可称之为“商亳”。

“殷人之屡迁,前八而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纵观殷商的兴亡史,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都邑频繁迁徙,这些商朝都邑都在那里?如今,安阳、郑州均以商都之名成为“中国大古都”。从商汤建商到中丁迁隞之前,商代立都在亳约200余年,早日确定亳都意义重大,这也将是当之为愧的“中国大古都”之一!

寻商探宋,追梦未已。张光直先生及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长达8年的寻商探宋,虽没有寻找到典型的早期商文明遗存,但经过几年的勘察和钻探发现了宋国故城,为寻找早商和先商的都城和聚落遗址提供了极有意义的线索。何时揭开商朝第一都“汤所居之亳”的数千年史谜的神秘面纱?我们期待着……

一、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亳在哪里?

《史记》称“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亳,是成汤始居之亳,即其先祖帝喾成为天下共主后定都的亳。亳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也是帝喾的都城。

“亳”在哪里?这是商文明研究的一个重大命题。

自汉代起,众说纷纭。中国先秦史专家、南开大学教授王玉哲把古今关于“亳”地的说法总结概括为六种:关中说、偃师西亳说、河南商丘南亳说、山东曹县北亳说、河南内黄说、郑州说。影响较大的为“三亳说”,即南亳、北亳和西亳。

三亳,均以商丘为坐标。南亳,在今商丘市睢阳区东南部、虞城县谷熟集西南三十五里。北亳,即景亳,在今山东曹县南和商丘市梁园区北相交接处。西亳,在商丘以西大约280公里处的偃师商城。除偃师原为西方之夏都所在地外,南亳和北亳与商丘为一地。

《尚书蔡传》《通典》《括地志》和《河南通志》均有“三亳”之说:“书所称三亳者,蒙县之亳曰‘北亳’,汤所兴;谷熟之亳曰‘南亳’,汤所都;偃师之亳曰‘西亳’,汤所迁也。

在“三亳”之说中,“汤所都”之地明确为南亳。

商国、商朝前期的都城在商丘,由此形成了先商、早商文化,并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部分证明。考古工作者在商丘大地上进行的考古发掘或试掘,发现了丰富的龙山文化、早商二里岗上层文化及部分殷商时期的遗物。

2015年12月,“商丘古都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年会”在商丘师范学院举行,会议认定“商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指出:“五帝之一帝喾和商先公先王多在商丘一带活动。商丘是商汤都亳所在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都城,是两汉时期梁国都城和南宋王朝第一个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王国维在《说商》一文中引杜预《春秋释地》说:“宋、商、商丘三名一地。”今“宋、商、商丘、亳(南亳和北亳)四名均指一地。”因为,若将宋、商、商丘视为一座都城,则亳在其附近;若将宋、商、商丘视为一区域,则亳在其中。总之,亳地离不开原古商国的范围。

王国维持汤都北亳说,皇甫谧、董作宾等持汤都南亳说,不管哪个亳,都属于商丘之亳。至于商汤灭夏后西迁都城,在先秦文献均无记载其西迁西亳。

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二·说亳》,力证北亳为汤都有三:一、以春秋时宋之亳证之;二、以汤之邻国证之;三、以汤之经略北方证之。“以汤之邻国证之”其中论述:“然谷熟之去宁陵虽较之偃师为近,中间尚隔二百余里。若蒙县西北之薄与宁陵东北之葛乡地正相接,汤之所都自当在此。其证二也。”

而记者在地图上实测,谷熟西南的高辛、坞墙和谷熟三地,距离宁陵葛伯屯实测分别为45公里、52公里、56公里。而实测宁陵葛伯屯距离曹县南的土山集、商丘古城两地均为35公里。按清代一里为576米,商丘周边的以上五地距离葛地均在百里之内。王国维所论以“谷熟之去宁陵虽较之偃师为近,中间尚隔二百余里”来否认南亳说,并不可成立。

《史记·殷本纪》:“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汤始居亳,皇甫谧曰:“梁国谷熟为南亳,即汤都也。”《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汤都也。”

从先王居,孔安国曰:“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

商丘的南亳,完全符合《史记》所载“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也符合《孟子》所称“汤居亳,与葛为邻”。商丘是商朝最早建都地亳、商国最早建都地商,也是帝喾都亳之所在地。

帝喾都亳、汤始居亳均在商丘,可称之为“商亳”。

二、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商都何在?

张衡《西京赋》中说:“殷人之屡迁,前八而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这里说的“前八”是指成汤建国前之八迁,“后五”则为成汤建国后之五次迁徙。纵观殷商的兴亡史,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都邑频繁迁徙,这些商都都在那里?

商代纪年大致在公元前17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但在夏代很长时期内,商人已立足于豫、鲁、冀之间,选择近水源宜于农耕的河流两岸或沼泽边缘建立聚居点。《尚书·书序》说商建国前,“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建国后“自汤至于盘庚五迁”。

关于成汤之前八迁的具体去处,已无明确的文献记载,史学巨擘王国维曾对此作过考证,指出了“八迁”的具体方位,但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共识和考古学上的证实,自然难成定论。成汤之后的“五迁”,虽有文献记载,但又不尽相同,如可信度较高的三种文献《尚书·序》、古本《竹书纪年》和《史记·殷本纪》,其记载就有差异。由于文献说法不同,汉代之后的研究者也就众说纷纭,难有一致的结论。不过这个争论主要针对各王迁徙的具体方位而言,对总体上的“后五”并无非议。

通谓前八迁是: 一、契自亳(河南商丘一带)迁居蕃(山东滕县); 二、昭明居砥石(河北元氏县南槐河); 三、昭明归商(河南商丘一带); 四、相土迁东都(山东泰山下); 五、相土复迁商; 六、上甲微迁殷(河南安阳); 七、殷侯(在夏孔甲时,不详何人)归商;八、汤居亳。

这一时期的迁徙活动范围,大抵在冀南及豫北平原,至鲁中部和南部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带,位于“有夏之居”的东偏北部,其东南方是夏代东夷之淮夷所在。商人迁徙距离有时相当远,《诗经·商颂·长发》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从豫东进迫东部滨海地区。

商汤灭夏,建立国业后,都城仍屡次迁徙。商代有前后五迁,立过六都,如下: 一、汤居亳; 二、中丁迁隞(也称嚣,河南郑州商城,一说郑州西北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一说郑州荥泽敖山,一说陈留浚仪,一说山东洙、泗上游); 三、河亶甲居相(河南内黄); 四、祖乙迁邢(也称耿,河北邢台,一说河南温县沁水之南); 五、南庚迁奄(山东曲阜,一说河南安阳东南); 六、盘庚迁殷(河南安阳殷墟)。

商代立国后有五迁,建有六都:亳、隞(嚣)、相、邢(耿)、奄、殷。除了汤始居亳的商代第一都“亳”外,主要出现了两座伟大的商都——郑州商城、安阳殷墟。如今,安阳、郑州均以商都之名成为“中国大古都”。

成汤在古商国都城亳建立商朝。亳,为第一商都,称之为大邑商、天邑商。

亳都,是帝喾及商朝早期的都城。从商汤建商到中丁迁隞之前,商代立都在亳约200余年,商代又是公认的中国大一统王朝。所以,早日确定亳都意义重大,这也将是当之为愧的“中国大古都”之一!

三、寻商探宋,追梦未已,期待早日揭开亳都数千年史谜

寻商探宋,追梦未已。张光直先生及中美联合考古队1990开始在商丘长达8年的寻商探宋,虽没有寻找到典型的早期商文明遗存,但经过几年的勘察和钻探发现了宋国故城,为寻找早商和先商都城和聚落遗址提供了极有意义的线索。

为了纪念中美联合考古队和张光直在豫东商丘考古发现宋国故城20周年,2017年9月23日至24日,“豫东考古与夏商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商丘举办。

“张光直先生把中国考古带向了世界,他最大的梦想是豫东商丘的考古项目。今天,张光直先生还与我们在一起!”中美联合考古队中方队员唐际根说。

中美联合考古队美方队员荆志淳在《商丘记忆——宋城的发现与勘查》的学术发言中谈到:“张光直教授根据古籍和近代学者的考证,认为商丘是商昭明以降11个先公、先王的经营地,因而动议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组成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进行多学科的田野调查,探索早期商文明的发展历程。张光直于1990年春到豫东作了短暂的实地考察,从而开启了中美联合在商丘地区进行多学科的考古调查。”

数座城叠压,基址两千多年不移,验证了张光直先生的观点:“不同于西方突变、断裂的文明发展模式,中国文明呈现连续性模式。既然睢阳城址数千年不移,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周初年,周王朝之所以将微子启分封于商丘,是在承续先商的根基。”

商丘(宋城)不仅是宋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宋国头等的商业城市,其规模宏大。据相关资料记载,宋城当时人口约在10万人以上,聚居着本地众多手工业工匠和外地商人,专门设有贸易市场,百工居肆,店铺林立。宋国经济发达,宋国人善于经商,在继承与发展殷商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方面,功不可没。

我们期待着,商丘的宋国故城的考古发掘工作能继续向前推进,宋国故城的城墙、城门、宫殿遗址、出土文物等方面能有重大考古发现,并能建成一处“宋国故城遗址公园”,从而成为商丘数千年商宋文化的有力考古见证。

以此为基础,继续张光直先生及中美联合考古队“寻商探宋”的未竟事业,将暂时搁浅的寻找早商、先商的都城和聚落遗址的“商丘商文明考古探源工程”继续下去,为商丘能申报成为“中国大古都”创造有利的考古依据和条件。

何时揭开商朝第一都“汤所居之亳”的数千年史谜的神秘面纱?我们期待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