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生活在“末世”?

 写乎 2020-09-14

采用即有稿酬:《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8第五版)和征稿选题

作者:刘永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据书中第一回记叙,全书是空空道人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块石头上抄录回来的。

这石头还会说话,空空道人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云云。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他辩解说,这书的时代背景并不重要,写书“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这样写,反而“新奇别致”,正好可以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可见《红楼梦》有意隐瞒了它的时代背景,而且作者曹雪芹还特别指出书上的时代背景并不重要。

(一)贾氏家族的“末世”

那么《红楼梦》是不是果真就稀里糊涂,没有时代观念呢?也不完全如此。曹雪芹之所以回避朝代年纪,有意回避敏感的现实话题,无非是为了逃避文网监控,躲避文字狱灾祸,实出于无奈。然而时间是小说存立的必然要素,曹雪芹有意无意间都得有所交待,其中他特别强调的就是“末世”这个时间概念。“末世”一词,曾在文本中反复出现。一言以蔽之,《红楼梦》中的人物都生活在“末世”。

“末世”就是“末代”“末日”的意思,指的是事物在演变、发展中处于衰亡时期。红楼现实世界的末日也就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末日。贾府经历百年的荣华富贵,到了书中描写的阶段就如同强弩之末,家道中落,眼看着就要衰亡了。

《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子偶遇宁、荣二公,嘱咐她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宁、荣二公眼见自己的家族“运终数尽”,他们从嫡孙贾宝玉身上看到了些许家族复兴的希望,奈何天命难违,即便有神仙帮忙开导贾宝玉,也是徒劳、枉然。

中国有句老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这是家族发展的普遍规律。书中贾府经历“水代文玉草”五个字辈,已经接近衰落,正符合了这一宿命理论。宁、荣二公创下的基业,眼睁睁看着,就这样慢慢毁在了后世儿孙之手,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实际上,宁、荣二公这段话已经基本锁定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国朝定鼎”即建立国家朝代,离清代最近的朝代“明代”建国后,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显然不是宁、荣二公所说的“国朝”。如此一来,这所谓的“末世”就更不可能代表是明代末年了。这里的“国朝”只能是清朝,自清朝建立,经历百年,正是雍正、乾隆时期,也就是《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当然,小说毕竟不是历史。很多人愿意把《红楼梦》当作历史书来看,他们要考证、索隐,把《红楼梦》字句间的含义理解透彻,找出其中隐含的另一层意思。如果仅仅把“末世”当做贾府一个家族的末世,他们是不甘心的。于是有人就把“末世”解读成封建社会的末世,并且认为作者曹雪芹为封建社会的“末世”敲响了丧钟。

这样的解读也未尝不可,一个家族的兴衰正可以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进程。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曹雪芹对贾家“末世”的描述就如同解剖麻雀,透过贾家,人们了解到整个封建社会,一个朝代,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的衰败期,都可以从中窥见,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另外,“末世”也可以理解为王朝的更替时期。

毕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旧朝廷的臣子们来说,新王朝的到来就是他们的“末世”,终究难逃被新主子抛弃宰割的命运。一旦卷入政治漩涡,稍不留意,被打击、抄家、流放、监禁等等厄运,都有可能接踵而至。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王朝变革,曾经发生无数激烈变化的政治悲喜剧。变革之际,流言四起,沸沸扬扬,雍正皇帝甚至还亲自颁布《大义觉迷录》,为自己“辩白”,希望平息谣言。《红楼梦》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即便在书中对这样的“末世”有所隐射,也是正常的。

(二)《红楼梦》中“末世”一词的运用

我们不妨来看看《红楼梦》中“末世”一词用于何处。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甄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这“末世”一词最先用在贾雨村身上。对此曹雪芹对“末世”已作了解释:“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就是指家族衰败,无依无靠。

第二回,贾雨村在论说“正邪两赋论”中说到“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三人都是著名书画家,“近日”二字说明《红楼梦》的时代背景距离明代不远。于是有人说,这“末世”应该是指明末。因为贾雨村如果生活在清朝雍乾时期,距离祝枝山等人生活的明中期二百多年,用“近日”一词显然不合适。实际上,这里“近日”一词就是指相隔清朝最近的朝代,即元、明时期的意思。纯粹靠计算日子来推测“末世”说不过去,倪云林是元代大画家,其与唐伯虎、祝枝山两人在时间上就相差近两百年。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黛玉进入荣府,见堂屋中高挂皇帝书赐“荣禧堂”巨匾,墙上有一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世教弟勋袭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这个书写人东安郡王“穆蒔”谐音“末世”,可见曹雪芹反复强调“末世”的良苦用心。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红楼众女儿的判词,其中探春的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末世”一词同时用在了探春、王熙凤的身上,而其他姐妹的判词中并未出现这个字眼。为什么呢?曹雪芹的用意很明显,探春、王熙凤两位都是贾府能干的女管家,她们为了维持贾府的虚假繁荣,苦心经营,殚精竭虑,尽心尽力。然而她们面对的是贾府走向灭亡的“末世”,更何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们终究是白忙一场,再能干也是回天无力。

书中这些“末世”一词的运用,为我们指明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也说明《红楼梦》描绘的就是一部家族的衰落史。

(三)“末世”结局的凄凉景象

许多神话和宗教传说都有对“末世”——世界末日的描述,灾难恐怖即将降临,从而引起人们对现实的警觉和反思。《红楼梦》反复强调“末世”意象,其用心也是如此。

“末世”的到来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身处“末世”的人们,穷途末路,结局凄凉。《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通过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提醒红楼儿女尽快醒悟,看破红尘。甄士隐在《好了歌》注解中说到:“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末日来到,经历富贵繁华的红楼儿女将会是怎样的下场?那公子哥沦落为乞丐,小姐被卖进烟花巷成为妓女,还有人被逼上梁山成为强盗,还有人被锁上枷杠,身陷囹圄。就连那苦心经营,终于赢得富贵荣华的人,荣荣禄禄,也是白忙活一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的最终结局是什么?黄粱梦醒,“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真的是家破人亡,惨不忍睹。《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曲子《飞鸟各投林》对贾氏家族的“末世”结局作了进一步强调:“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那绝代风华的林妹妹凄凄惨惨,泪尽而逝了;那锦衣玉食的公子哥贾宝玉看破红尘,当和尚去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大难来临,树倒猢狲散,红楼儿女们的悲惨命运让人唏嘘不已。

【作者简介】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