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中佟国维为何当着康熙的面大骂张廷玉是奸臣?他当时的想法是怎样的?

 齐家平国 2019-01-19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佟国维当着康熙和满朝文武既各位皇子的面,大骂张廷玉是奸臣的这个情节,挺有意思的——一个以老谋深算著称的号称“佟半朝”的上书房首辅大臣,居然不顾一切的对张廷玉进行了“诛心式”的恶毒攻击。并且就在张廷玉在康熙面前为佟国维说情之后。

这的确有点匪夷所思,佟国维这么做,除了增加康熙对他的反感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也许是“没有任何意义”才是真正的“有意义”。

认真的分析,是剖析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一把好钥匙,也是一种乐趣。

我们先看看佟国维为什么要骂张廷玉和怎么骂张廷玉的。

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为“失德和图谋调兵造反”的罪名被康熙废黜,太子胤礽被废之后,康熙下旨公开推举新太子,凡在京二品以上官员,地方二品以上官员均可以上书推举一名新的太子人选,并且康熙承诺一定会尊重朝臣们的意见,也就是谁的推举票数多,就选谁。

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在朝廷上下威望最高,势力也最大,按照一般的观点,如果哪位皇子得到了佟国维的支持就相当于几乎锁定了胜局。而最终佟国维选中的是同样在满朝文武当中有着“贤王”美誉的、同时也是势力强大的“八爷党”的领袖的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人选,这样一来,新太子的推举就完全变成了“一边倒”,支持八阿哥胤禩的选票呈压倒性的多数,尤其是在佟国维授意和居中联络下的一个有二百多名官员联名签署的推举八阿哥胤禩的“公折”引起了康熙的警惕和愤怒:佟国维和八阿哥胤禩的“强强联手”让康熙深感不安,感觉自己的皇权受到了来自“佟国维和胤禩联盟”的威胁,所以,康熙决心打掉这个联盟。

在康熙出手之前,请佟国维共进晚餐,并与佟国维达成了一笔‘政治交易’:佟国维配合康熙打掉八阿哥胤禩,阻止八阿哥胤禩当选新太子,佟国维告老还乡瓦解“佟国维和胤禩联盟”。交换条件是康熙同意不追究佟国维“擅乱朝纲”之罪,并允许佟国维推荐一个佟家的后代入朝为官替代佟国维,以此来保全佟家的荣怀富贵和势力。

交易达成了,但是怎么演这出双簧,才能做到既保全康熙的面子,有能够“有理有据”的打击八阿哥胤禩及其他的八爷党,就是要看佟国维和康熙的配合了。而这一次佟国维和康熙君臣之间的配合几乎算是天衣无缝。

在与佟国维达成协议之后,康熙在上书房召集大臣们和诸位皇子商议推举新太子事宜,正式拉开演出的大幕,当然,在此之前已经有了隆科多向康熙告密他的六叔佟国维和八阿哥胤禩“结党营私”拉拢自己的“阴谋”的“前戏”。

这场正式的剧目,有三场,其中第二场戏,也就是这场戏当中的重头戏就是“佟国维大骂张廷玉是奸臣”的那一段。

在这场戏的第一段,康熙问有没有人推废举太子为新太子人选的时候,康熙点名是让佟国维和马齐来回答这个问题,并没有提到张廷玉。康熙的问话,佟国维保持沉默,但马齐因为不明就里,就事论事的站出来回答了康熙的问题,马齐总的意思是:既然胤礽是废太子,就没资格被推荐,并且就算有人推荐了,推荐的人也因为已经被罢官而推荐无效。马齐的回答很干脆,为康熙的质问更干脆:没问你废太子该不该或能不能被推荐,而是问你有没有!听明白了吗?

这个时候张廷玉站了出来,告诉康熙:有,臣的密折就是推荐废太子胤扔。

张廷玉在此时站出来,其实是在给康熙找个台阶,或者说是圆个场子。他是担心万一没人站出来的话康熙恐怕要下不来台,他并不知道康熙之所以这样问,其实是胸有成竹,那就是他的手上有两份分量很重的奏折是推举废太子胤扔的,这两份奏折分别来自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但是这个时候张廷玉能站出来推举废太子胤扔,康熙还是很高兴的。尤其奏折当中的一句话:所谓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几乎就是对复立太子的最理想的解释。所以康熙赞扬张廷玉:你这个书读得好啊!好就好在时刻没有忘记圣人的忠恕之道,与人为善,好就好在时刻以江山社稷为重!

接下来康熙开始上纲上线:有些人“趋红踩黑,见风使舵,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自己的禄位”!然后开始对佟国维发起清算,他拿着那本厚厚的有两百多名涵盖六部的官员联名举荐八阿哥胤禛的折子问佟国维:如果没有人居中联络,这两百多人怎么就会同声一气,众口一词?

此时的佟国维与康熙的对话开始进入“反派角色”,他的反驳也很干脆:第一,居中联络本来就是上书房的职责;第二,推举八阿哥胤禩是上书房和许多大臣的公议;第三,我们也是为了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无可指责。

康熙并没有直接驳斥佟国维的反驳,而是说了一句话:你佟国维一个人就能代表上书房?接着就直接问张廷玉:你也是上书房大臣,你说说,佟国维有没有居中联络?

张廷玉的回答非常艺术,他的回答也是分几个层面来说的:第一,佟国维和马齐推举八阿哥胤禩,是因为八阿哥胤禩的确有过人之处,他们的推举没什么不妥。第二,众人串联之事,只是一时不慎,忘了“君子不党”的教训;第三,上书房处理推举新太子这样的大事,想办到使上上下下都满意不容易,如果出了偏差,我们上书房三位大臣都有责任;第四,如果皇上您不满意,我们重新推举就是了。

张廷玉的回答看似在位佟国维开脱,实际上是坐实了佟国维违反了“君子不党”的规矩。同时他的那个“重新推举”的建议。

如果按照张廷玉回答的思路,接下来如何往下进行,估计康熙也没有什么成熟的思路。张廷玉的“重新推举太子”的建议肯定是行不通,而张廷玉已经代表佟国维和马齐或者说代表上书房集体承担了在承担推举新太子的组织工作的偏差的责任,康熙如果执意仅仅针对佟国维就显得既牵强又不厚道。

就在康熙略显犹豫的时候,佟国维站了出来,非常强势又非常不可思议的指责张廷玉为“奸臣”!这让康熙一下子就从瞬间的尴尬当中解脱出来:哦?那我倒要听听,张廷玉为什么是个奸臣!

佟国维指责张廷玉是奸臣,用的是“诛心之法”,也就是不谈结果,只是质问“意欲何为”。他对张廷玉的指责有三个定义:

第一,用心险恶。针对张廷玉推举废太子为新太子的奏折当中: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一句,指责张廷玉在康熙七天前废太子的时候不进谏,而在七天之后用这句话来做好人,却陷康熙于无义。佟国维的这个指责,其实是典型的强词夺理,因为在此之前,康熙已经当着皇子和大臣们的面,反思了自己在废太子这个决策上“乾纲独断”有可能是“冤枉”了太子,已经表示本应该给太子一个机会。所以康熙才赞同并赞扬张廷玉的“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是圣人的忠恕之道。

第二,阳奉阴违,主要是对张廷玉在表面上不反对大臣们,甚至是上书房公开推举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却在背地里另搞一套,背着佟国维和马齐用密折的的方式推举废太子为新太子。但是,佟国维应该非常清楚,当马齐让张廷玉在上书房公举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的折子上联署签名的时候,张廷玉是明确表示不会在奏折上签字,并表示自己有密折推荐。张廷玉并没有做什么“阳奉阴违”的事。

第三,佟国维给张廷玉扣了一顶相当吓人的大帽子“自古大奸似忠者无出其右的奸邪小人”。意思是张廷玉是古来最大的“大奸似忠”的奸臣。

听了佟国维的话,康熙心里就踏实多了,事情的发展还没有离开预设的路线,重点又回到了佟国维这里,佟国维通过大骂张廷玉终于引爆了自己。这场戏如愿以偿的按照既定的情节继续上演。

康熙并没有回答佟国维对张廷玉的指责,却用了另外一个“诛心之法”来转换话题:大家看看,张廷玉在为佟国维开脱,而佟国维却在以怨报德!谁是奸邪小人?眼前就有一个,就是你佟国维!

在隆科多揭露佟国维的“结党营私,擅乱朝纲”的阴谋之前,通过这第二场戏,佟国维就从“当朝首辅”变成了“奸邪小人”。而这个变化,应该是从佟国维痛斥张廷玉开始的。

而且,当佟国维似乎是不死心的“质问”康熙:难道朝廷几百名煲剧八阿哥胤禩的官员都是奸臣,唯有保举废太子的张廷玉却成了忠臣?康熙的回答已经开始充满了杀气:保举废太子的人的确不多,除了张廷玉还有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没准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朕!这三个人都是奸臣吗?

事情到了这里,佟国维的作用就只剩下把八阿哥胤禩逼到台前了。只要是当着众皇子和大臣们的面坐实了八阿哥胤禩和佟国维之间的联盟的存在,八阿哥胤禩基本上就算凉了。

果然,佟国维依然是不甘心:为什么就不能推举八阿哥胤禩呢?康熙冷冷的说:难道你真的要朕把你的老底都兜出来吗?

这个时候八阿哥胤禩再也稳不住了,他终于站出来了--康熙已经把佟国维逼到了墙角,再不站出来就要出大问题。他对康熙的请求是:自己情愿退出太子的“竞选”,请皇上放过佟国维。

康熙此时对八阿哥却一点情面都不讲:果然是“八贤王”,你贤的真是时候。佟国维死心塌地保举你,你就在这个时候为他开脱,实在难得。

这个剧目演到现在,康熙的所有目的都已经达到,剩下的就是“收官”的事了。

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而佟国维的“悟性”也是可圈可点。

剧情分析,纯属娱乐,与史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