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个不端着的父母

 天地人和w 2019-01-19


为人父母,最难的挑战是什么?


如何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如何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人生的榜样?


对很多很多父母来说,这最难的,其实是步下“全能的父母”这个神坛,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那一刻。



《请回答1988》第一集结尾,有这样让人触动的一幕:身为二女儿的德善哭着控诉父母偏心,最关注大姐,最疼爱小弟,却连自己的生日都给忘了。父亲默默地听完,说了这样一段话:



“爸爸妈妈对不起你。”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

“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所以,我的女儿,你可不可以稍微体谅一下?”



其实有时候,连我们都忘了,我们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做了爸爸妈妈,而是在一边做一边学中逐渐摸索。


我们当然会犯错,当然也会有无知无措的时候。但在孩子懵懂又信赖的注视之下,承认自己的错误和无知,就变成了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我做错了。”这一句话,太掉身为父母的面子。


“孩子以后还会尊重我吗?我以后说的话在他面前没有权威怎么办?”父母这个称号带来的偶像包袱,不亚于任何一个流量明星身上承受的压力。


于是,就诞生了父母式辩论技巧:道理讲得过,就讲道理,讲不过,就讲伦理。



在一次次“辩论”中,孩子的不解、困惑、挫败、失望,就渐渐演变成了不回答、不解释、不耐烦。


本该温馨愉快的亲子沟通,却慢慢僵化成公式般的问候:“你们要多注意身体。”“你也别太经常熬夜,记得按时吃饭。”



其实,每个人长大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或早或晚的发现:小时候,在我们心目中样样完美的父母,其实也不过是个普普通通、会打嗝会放屁、会犯错会无知的小老百姓。


那个在我们心中像山一样高大强壮、像钢铁侠一样无所不能的爸爸,其实是个早早谢顶、总是微微驼着背的电工、小学老师、公司职员、司机、环卫工人。


那个我们眼中事事胸有成竹、像女王一样气势万千的妈妈,其实是个身材矮小、微微发福的售货员、护士、老师、女工、普通医生。


发现这一点那一刻,父母身上环绕的偶像光环瞬间褪下,留下的,却是一个触手可及、更加容易亲近的普通人。


不神圣,却更真实。



“妈妈爸爸也会犯错,也有不知道、学不会的地方。”


早一点承认这一点,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承认之后的结果,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


“他以后嫌弃我的德语差怎么办?”在大姜还是个柔软喷香的小婴儿时,我就开始一边抱着他摇晃,一边默默地担心。


他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也是我们举家从英国搬到德国,我从零开始学德语的时候。


他的德语很快就和同龄孩子没什么两样,我却还在艰难挣扎,他有时候就会来纠正我的发音:妈妈,你说错了,是schp,不是sp。


被纠正那一瞬间,我不是没有冒过“我是不是该恼羞成怒,以保持形象”的念头,但立刻又释然,他说得是正确的,而我是个成人,就该拿出成熟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


我坦率地承认:


“妈妈的德语不好,有时候会出错,因为德语对妈妈来说是第二门外语,是非常难的,妈妈犯错或者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你帮妈妈好不好?”


被妈妈拜托帮忙,他非常自豪的应下了。再次出门,他就会强抑着害羞,悄悄给我各种提示,或者直接主动地和他人交流。


直到现在,我的德语早已交流无碍,陪我出门时,大姜还是会习惯性地站着我的身旁,主动把稍微复杂一点的交流都承担下来。


所以前几天看到这个刷屏的视频时,我一下子就双眼湿润:



妈妈面临违法交规的指控,这个男孩帮妈妈做翻译,却自己加了几句话:


“我的妈妈,她正在找工作,因为她想筹钱搬新家。这也是为何她不能把钱花在其他地方。”


在我们坦然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的时候,纯善的孩子们,根本不会嫌弃,反而会更体贴、更懂事,更愿意提供帮助。


所以,一定要再勇敢一点、再信任一点,在孩子面前,把真实的自己,再多展露一点。



如何做个不端着的父母?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学会做这两件事:勇于面对自己的无知,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


大姜二姜逐渐大了,问的问题越发刁钻,十次里有五次我都不能够直接说出答案。


是胡乱打发过去:“小孩子家,问这么多问题干什么?”

是不知道装知道,编造一个看上去合理的答案?

还是坦白自己的无知:“妈妈也不知道,我们回去查一下吧。”


我纠结了很久,还是采取了最后一个方案。


第一次说“妈妈也不知道”是最难的,以后就容易多了。现在在我听完问题眼露迷茫时,大姜已经直接会建议:“妈妈,你可以谷歌一下或者在维基上查一下再告诉我们。”


我的管教不算严厉,但依然会有错怪大姜二姜的时候。

我自认一直在竭尽全力做到一碗水端平,但依然不时会有一个孩子跑来告诉我:妈妈,你这件事做得不公平。


是拿出做父母的威严,训斥:我还不都是为了你好?你就不能让让弟弟?

还是冷静反省,如果真有不公,诚恳地向孩子们道歉?


其实,每次做一件“不那么正确”的事,不需要孩子们来告诉我,我的潜意识里已经开始感觉不舒服、隐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但把面子扔到一边、主动在孩子们面前承认,还是十分艰难。


不过,和“妈妈也不知道”一样,说出“对不起,妈妈错了”这几个字,也是第一次最艰难,后面,便越说越顺了。


“不要脸面”也是一件熟能生巧的技能。


孩子们的宽恕,是最容易得到的。一句发自内心的对不起,就可以让他们的表情雨过天晴,再次敞开心扉、不再抗拒。



如今,我在孩子们面前的整体形象,是十分“不要形象”的:示弱、求助、坦白、认错、经常回答不上来他们的问题。但同时,我也坦诚、谦虚、爱打趣自己、会求助、也会积极寻找答案


孩子们,更愿意去亲近、理解、同情、安慰这样“不完美、不威严”的我。


“妈妈和我一样,也有不知道的东西,也会犯错。”

“我要努力,妈妈需要我的帮助。”


这是两个能让孩子们学会去接受自己、学会去爱并帮助他人的念头。


孩子的成长,固然需要掌握很多很多的技能,但学会自爱并爱人,才是最最重要的。


想营造一个轻松又温馨的家庭环境?想培养一个内心丰富、有爱有趣的孩子?


这一切,都可以从做一个不端着的父母做起。


因为,直面自己的无知和错误、甚至打趣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是失去权威的开始,而是更加真实坦诚的亲子关系、更走心的教育之路的开端。


写在后面的话:文章开始的歌,是我写这篇文的时候循环播放的曲子。周末阴雨绵绵,我做了一夜重返中学的梦:写不完的卷子,解不完的题,还有我三分美好、两分苦涩的初恋。


其实梦中的人物都模糊着一张脸,但那份让人透不过来气的学习压力、偶尔像阴云中透过一丝阳光般他的微笑,大概都留在了潜意识的最深处,显得格外鲜明。


醒来,看到一脸起床气地姜爸,左手抱着三姜,右手拿着一大摞衣服,言语略带讽刺地催促大姜二姜穿衣服:“Seid ihr zwei Schalftabletten, zack zack!' (你俩是两片安眠药吗?快点快点),不耐中依然不忘压低声音以防惊醒我。


孩子们看到我后,都放下手中的东西,一窝蜂地涌过来要抱抱,七嘴八舌地要求自己想吃的早餐和今天要做的事。姜爸也走过来拥住我问:“把你吵醒了?睡得好吗?”


忽然觉得最幸福的,莫过于从一个有点痛苦的梦中醒来,发现现实,居然要好上那么一点点。


所以,就把这首歌连听了三天。提醒自己,不要所有事、所有人,都等到失去时,再学会如何去珍惜。


与大家共勉。


最近文章


有孩子家庭做收纳的四大要诀

当孩子说:“妈妈,他不让我一起玩。”时

德国人和自行车那点事儿

你的孩子是否吃了太多糖?

有钱才能培养孩子财商?其实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这些

古板冷硬的德国人,都立了哪些奇葩规定来保护孩子们?


微信改版,可以星标或者置顶一下我的号吗?

只需点3下,就可以轻松找到我的推文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