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句妈妈的口头禅,都藏着闪闪发光的故事

 浅酌低吟1 2019-01-19

               作者简介

李兰,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副校长。曾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进个人”“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成都市语文骨干教师”“成都市优秀科研先进个人”“金牛区教育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全国资深儿童阅读推广人,“百班千人”读写项目导师,四川省小学语文学业质量监测工具研发专家。参加第四届全国古诗文教学大赛、成都市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均获特等奖。编著有《一所学校的幸福阅读》《小学绘本教学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等刊物发表论文、教学案例多篇。所撰儿童小说40余篇发表在《小学生拼音报》《作文指导报》等报刊上。

《我妈说:43个孩子和妈妈》

诞生记


2019年1月15日,散学典礼,我们隆重举行了班级集体作品——《我妈说——43个孩子和妈妈的故事》新书发布会。


对于第一次经历整本书读创的班级来说,这一刻,意义非凡。



我很喜欢彼得.雷诺兹的绘本《点》。这个故事可以有很多种解读,有人读到教师的智慧,有人读到自信的生长轨迹,最近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个“点”的无穷“可能性”——“狠狠地在纸上一戳”,“看它能带你去向哪里”。


《我妈说》是百班千人第十六期我负责导读的书。遵循我自己的共读思路,我把这本书的共读定位于“以读激创”,因此,读完书,要仿写一篇《我妈说》是必须的。


(一)筛选写作训练点

这本书是一本散文集,可供学生学习的写作方法有很多,最为突出的有三:第一,选材、构思;第二,突出的写作技巧,如反复、衬托、夸张,其中尤以反复最为突出;第三,人物的对话技巧。

收录的十二篇文章的共同点是都围绕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来表现妈妈的形象,展现“我”和妈妈的深情。对于我们的孩子一写妈妈就是“老三样”(做饭、喂药、送医院)的选材思路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经由整本书阅读,学生对文章以“我妈说”的一句话为线索,展现人物形象,表达深情的基本思路不言自明。但是,“我妈”说了那么多话,哪一句最有她的特色,哪一句最有可以挖掘的典型事例,孩子并不清晰。因此,要完成一篇优质的《我妈说》,选材指导是第一步。



也许是因为妈妈唠叨,所以作家们选一句话写妈妈的时候,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反复”的手法,让妈妈的话在不同事件里反复出现,进而让人物形象鲜明。因此,“通过反复相似事件来突出人物特点”这一手法,是最具教学价值的写作技巧。我把这一点放在作前指导课上进行,因为它和写作构思紧密相连。写好“我”和“妈妈”的对话,写好“我妈说”,放在作后讲评课进行。

(二)落实作前指导点

课前填写预学单,回顾妈妈常对自己说的几句话,简要记录这几句话是什么情况下说的,自己有什么感受。


课堂上,首先探究《会很可爱哟》《皮绷紧一点》等文章中“反复的秘密”:第一,相似的3-4个小事构成“反复”。第二,“反复”中的事件整体相似,但各有不同。这些不同,有的是在一个平面上,延展出人物的多面性,有的则是刚好和前面的事件相反,利用矛盾的张力“反转”出人物的可爱。接着根据课前预学单上搜集的素材,选出最有“故事”的一句“我妈说”,模仿范文,形成“反复”,接着进阶提升,让“反复”有变化,形成写作提纲。从学生成文的情况来看,90%以上的学生能运用两三件事件的“反复”来变现妈妈的特点,由此可见,作前指导课重视选材、材料组织这种宏观指导,有利于学生下笔迅速成文,且能保证文章的“骨骼完整清晰”。

(三)聚焦习作讲评点

这篇习作的讲评课,我整体上沿用了管建刚老师的方法,由欣赏、挑刺、修改三大版块组成。欣赏环节,聚焦选材和材料组织的“反复”,从“题目亮了”来“赏”选材,“结构亮了”赏析围绕任务特点的“反复中的变化”,回扣作前指导课的指导重点。挑刺则针对本次习作共性特点——“有话不会说”。


在“挑刺”环节,选出来被挑刺的文章是有对话描写的,只不过孩子习惯性地一股脑儿把对话塞在一团,原本是妈妈严厉批评的情景,读起来却少了紧张感。我把这种有意识写对话,但是没写好的“作文病”称为“有话不会说”。


怎样才能“有话好好说”呢?


再次研究《皮绷紧一点》“我”被妈妈审问的对话。孩子们寻找此处对话的秘密。很快发现,人物对话“分行写”,分行短句容易引起读者注意,造成一个“对话特写”的感觉。同时,分行后,妈妈说的话短促有力,突出“皮绷紧一点”的威慑力。“我”几乎没说话,用“……”表示“做贼心虚”“有口难辩”的紧张。《会很可爱哟》对话中,“妈妈”说话重复啰嗦,“塞成一团”,突出妈妈的“骗子”形象,“我”大部分并没有通过有声语言“说话”,都是叙述“心里话”。通过这两个片段的赏析,孩子们明白了“写对话”要根据人物形象特点和当时情景特点来确定技巧,比如分行对话,提示语位置,“无声胜有声”等。立刻进入集体修改阶段。选择一个“有话不会说”的片段,大家集体修改,使其“改头换面”,“重新成文”。课后,根据今日所学,重点修改文章中人物对话。

(四)连缀“散点”,汇编成册

孩子们决定要把精彩的文章汇编成册,成为自己班的《我妈说》。


共读《我妈说》的过程中,孩子们就觉得这本书精彩之处有很多,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给每一篇文章配上插画。所以,在制作自己班这本《我妈说》的时候,一定得弥补上这个遗憾。


我们“广招天下英才”,迅速招募了插画组、编辑组、秘书组。插画组负责设计封面、扉页、环衬、插画,编辑组负责校稿,秘书组负责组稿。



在插画组的小课上,大家通过研究大量书籍的插画,确定了绘画的基本思路:第一,封面要体现“我妈说”对孩子人生的引领和陪伴。第二,所有插画都要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一个场景来展现母子之间的故事和情感。为了节约印制成本,插画以钢笔线描为主,但要注重细节,用细节讲故事。插画风格和文章风格要基本一致。第三,模仿《我妈说》环衬,向全班征集“金句”,裁剪粘贴美化后,形成“环衬”。


为了让这本书更加完整有意义,全班总动员,邀请师长朋友来为书作序,成功者颁发“班级功臣”奖状。最后,一个男孩写信给校长,成功邀请到一篇,一个女孩软磨硬泡自己的才子爸爸,又获一篇。






序  言

作者:袁江(袁紫熠爸爸) 

前不久,女儿放学回家,一本正经地向我求助:老爸,我们班要出一本《我妈说》的书,老师要我们回家动员家长参与,可不可以帮忙写个序?女儿一脸的虔诚和期望,我不忍心拒绝,立即应承下来。原因有三个:一是十分赞赏学校和老师让学生记录成长经历的做法,二是这种方式有利于增进学校和家长沟通、有利于共同促进孩子成长成才,三是在教育的有效期内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参与和陪伴。

  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母亲和母爱举足轻重,不可或缺。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在物欲横流、集体拜金的当今社会,如果说还有哪种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了。

  神圣的母爱总能触动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唤醒良知,激起共鸣。上世纪80年代,台湾一部苦情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在大陆许多人的记忆中,是一枚重量级的催泪弹,激起了广泛的情感共鸣,引发了观众的一次集体挥泪。3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晰记得其中的歌词: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在孩子的心中,妈妈就是上帝。妈妈的话,将永远镌刻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对其人格塑造乃至人生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行笔至此,忽然想起了我的妈妈,想起了妈妈对我们兄弟姊妹们的谆谆教诲。这么多年过去了,言犹在耳,记忆犹新。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出生于川东一个偏僻的农村家庭,家中兄弟姊妹共5人。在当时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体制中,我家属于典型的劳弱户和贫困户。妈妈的文化不高,初小(小学1-3年级)没有读完就辍学了,仅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和阿拉伯数字,属于半文盲。但她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性格要强,把一个七口之家操持得井井有条。妈妈教育我们的话不多,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再穷也不能没志气。尽管家中贫困,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但我们家几个小孩明事理,懂规矩,有教养,从来没有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恶习,邻居经常夸奖我妈教子有方。妈妈的第二句口头禅: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只要你们愿意读,家里再穷,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读书。妈妈说到做到,带领一家人开源节流,一方面广开财源:养蚕卖茧,种菜卖菜,养鸡卖蛋,养母猪卖猪崽,哪样能挣钱就干哪样;同时厉行节约:把全家的吃穿用度降至最低水平,鸡蛋碰裂一点也舍不得自家吃,贴上相近颜色的纸条也要拿到集市上卖掉换钱。最终,一家人度过了5个孩子都在读书的最艰难的10多年时间。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我们家5个子女均读完高中,其中有两个考上重点本科大学。在上世纪80、90年代,要考上大学十分不易。老家很多农村家庭的子女顶多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以缓解家中经济压力。我们家飞出了2只金凤凰,方圆几十公里的家长们都纷纷到家中来取经。我妈自然是功德圆满,喜笑颜开,谈及子女的成就倍感骄傲。

  还是回归正题。这本册子收集了20多名同学妈妈的“经典语录”。有学习习惯、身心健康、做人做事方面的提示:如陆乐芸妈妈的“Please fasten your seat-belt”(系好安全带)、蔡梦雅妈妈的“注意保护眼睛”、陈诗蓓妈妈的“背打直”、陈何思奕妈妈的“诚信第一”、杨喻舒妈妈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高云祥妈妈的“做事要专注”等;有半带威胁和杀气的口头禅:如周昭彤妈妈的“你是不是欠收拾”、许章亮妈妈的“想挨打吗”、袁紫熠妈妈的“你不要噔里个当的”、徐瑞豪妈妈的“哎呀,你个鬼娃儿”等;也有有鼓励性的语言:如向天乐妈妈的“我们共同努力吧”、周思瑶妈妈的“你要加油哦”;还有带有调侃式的语言:

  如王英喆妈妈的“装什么装,戏精上身了吗”、包语嘉妈妈的“猪性又爆发了吗”、李旖曦妈妈的“I服了YOU”;也有生活中的口头禅:陈栎琪妈妈的“走,我们去当买买提”、周子吟妈妈的“等一下,我先化妆”、蒋熹月妈妈“不许叫我大姐”等。

  绝大多数作品选题新颖,语言流畅,中心突出,前后呼应,令人印象深刻。有的同学观察细致,刻画到位,妈妈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或温柔如天使,或暴躁如吼狮,或倔强如蛮牛。读来令人捧腹,忍俊不禁。有的同学另辟蹊径,构思巧妙,选题不拘泥于教育和学习方面,选取妈妈的日常生活用语,比较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个别同学文字功底扎实,语言诙谐,悬念迭起,真实地描绘了母子(女)之间斗智斗勇的情形,既有剑拔弩张、针尖对麦芒的时候,也有相互理解、和风细雨的时候。

  尽管个别作品文笔略显稚嫩,内容较为平淡,语言不够凝练,但瑕不掩瑜。对小学阶段的小朋友来说,围绕一句话的题材,通常难以驾驭,能够动笔,就已属难能可贵了,这需要勇气,更是一种自我挑战。

  这些文字将会变成一颗颗沙砾,铺就在每个人历经的生活之路上。沙砾上将会留下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那是同学们记录在生活日记中最好的印迹。多年以后回过头来,就会透过那些若隐若现的划痕,揭开尘封的所有记忆。

  二0一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五)个人亮点,“私人订制”

共读活动到此全部结束。经由百千共度夜、创意写作两次大的活动,孩子们的热情已经到达顶点。每个人在共读中都体验到不同的乐趣。我希望能让共读的结束有一些仪式感,也让每个孩子有机会回望自己这一段独特的经历,整理得失,留下沉淀。共读,一切都应该以书为本,以读者为本,时刻谨记把孩子推到阅读面前,推到这一本或者下一本书籍面前。所以我设计了“私人定制荣誉”的申请表,创造一个真实的“交际语境”,让学生用写作为自己“办实事”。


特色申请表举例如下:

私人定制的“荣誉奖状”

(六)“点”的“画展”,熠熠生辉

2019年1月15日,散学典礼。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我们颁发了“金句贡献奖”“班级小作家”“班级插画家”“最佳策划奖”“私人订制奖”,用隆重的庆典定格共读中的每一个熠熠生辉的“创造点”,兴致勃勃的“成长点”,信心满满的“期待点”。



这是我和这个班同学的第一次共读,我们像《点》中的瓦斯蒂一样,面对白纸,毫无方向,所以只得“狠狠地在白纸上戳了一个点”,没想到,一点一点,最终竟长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故事链”。


每一句妈妈的口头禅,都藏着闪闪发光的故事;每一个“点”,都值得拥有一个隆重的“画展”。

 


转自“读写狮”,责编 天天 


(图文经作者授权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