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集体经济的“破冰之路”——峨眉山市罗目镇卢山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案例

 阅读人生988 2019-01-19

【基本情况】

卢山村位于罗目镇西南面,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共324户,892人,党员25名。2017年无村集体收入,村党支部在2018年的“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中被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顿措施,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村级集体经济脱空发展上因地制宜开辟出了一条“破冰之路”。

走出集体经济的“破冰之路”——峨眉山市罗目镇卢山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案例

【主要经验】

卢山村在2018年被定级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存在问题就是服务能力差、是集体经济空壳村为了转化提升,镇、村两级决定从发展集体经济着手,提升村级班子服务能力走出一条符合卢山村发展的路子。为此,镇、村两委作了三方面努力:

一是通过村“两委”班子分析研判和优化整顿工作,对个别履职能力较差的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优化了班子结构,提升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

二是针对卢山村干部存在的服务群众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的问题,镇党委定期组织开展谈心谈话与不定期监督巡查,提升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

三是镇党委组织村干部到周边集体经济发展成效较好的村参观学习,开展集体经济专题讲座3期,主题论坛1期,对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为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行动基础。

由于卢山村地处山区,交通区位无优势,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不成体系,集体“三资”匮乏。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一直是横亘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考虑到茶叶是峨眉山市的重要产业之一,村两委班子成员深知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力求找到这个体量巨大产业的市场空白点,把目光聚焦到了产业上游,萌生了“别人种茶,我卖茶苗”的想法。

为了解茶苗是否具有市场前景,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深入峨眉茶叶产业市场作调研、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有了一系列数据作为支撑的基础上,最终敲定了依托本村的环境资源优势,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原则,同时借助“绿秀峨眉行动”大力发展茶苗种植,满足市场未来几年的巨大需求。

为了确保茶苗能成功种植的同时又能为农户谋利,村两委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成立茶苗集体经济合作社,重点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了“钱”的问题。村两委将非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10万元注入合作社作为本金后,又发动党员干部逐户宣传,按照每股100元的标准,吸纳62户农民持96股,村干部带头持60股,共筹集资金11.56万元。二是解决了“地”的问题。合作社于今年8月从本村农户手上以每亩每年7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近5亩作为茶苗种植基地,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平整土地、挖排水沟、拉遮阳网、打立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解决了“人”问题。合作社聘请雅安市名山区茶叶种植技术专家进行专业指导,从技术上把关,又将入股的农户吸纳到茶苗地务工,按平均每天80元发放工资。

走出集体经济的“破冰之路”——峨眉山市罗目镇卢山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案例

目前,茶苗已扦插完毕,进入培育管理阶段,预计明年10月左右茶苗产出80万株,预估价值24万元,其中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

【经验启示】

卢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破冰”之路,为“三资”匮乏的“三无”村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一是加强支部引领,锻造好干部队伍,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结合市场创新发展思路,在确定发展项目时要结合市场环境,杜绝盲目投资,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三是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解决了钱、地、人的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壮大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