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2019学年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培优同步训练题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1-19

2018-2019学年

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培优同步训练题(人教版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 分)

1、如图所示,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调玻璃板之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2、某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___.装好液体的量筒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____.

3、如图所示,为在不同情况下墨水滴入水中后出现的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水中发生此现象,说明 ,同时也可以推理知,物体的内能和 有关.

4、把碳素墨水分别滴入质量相等的清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8所示,这个实验演示的是 现象, 越高,分子运动越激

烈。

5、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发现它们会粘在一起,这说明 ; 夏天走进正在使用电蚊香的房间,会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6、滨州市已开展对空气中的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 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人后会进人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中的运动 (属于/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7、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 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惊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因是 ;消防队员疏散周边群众,因为氨是有害气体,它的 现象,会对人们产生危害.

8、春天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是 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 ;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9、请指出图中的3个实验,分别演示的是什么现象?

(1)甲演示的是__________

(2)乙演示的是__________

(3)丙演示的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 分,共48 分)

10、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1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12、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减小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

存在斥力

C.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势能减小 D.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势能增大

13、在缉毒过程中,训练有素的缉

毒犬可以准确嗅出毒品,是由于毒品()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永不停息做

无规则运动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B.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

C.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D.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

15、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16、 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快 B. 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连在一起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C.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D. 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

17、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1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校园里黄桷兰花盛开清香宜人 D.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

19、榴莲因其果肉香甜又富有营养,被称为水果之王。榴莲被切开后,其香味将很快充满整个房间,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20、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微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

C.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2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久打扫房间时灰尘飞扬 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D.在一杯水中放些盐,一会儿整杯水变咸了

22、下列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能够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潭清疑水浅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余音绕粱,三日不绝

23、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客厅里摆上鲜百合花,花香弥漫客厅说明分子在运动

B.在冷、热两杯水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C.一根铁棒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其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水、酒精等液体都能流动,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24、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

明( )

A.分子热

运动与温度有关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25、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6、(4分)打开一瓶香水,不久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为了探究液体中影响分子扩散快慢的因素,某小组同学用烧杯、冷水、热水、酒精、胶头滴管和红墨水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相等的酒精和水如图7(a)、(b)所示,在两杯液体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观察到两杯液体变成红色的时间不同。然后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不同的冷水和热水,如图7(b)(c)所示,同样滴入相同的红墨水,热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短,冷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长。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①比较(a)和(b)两图可知:

②比较(b)和(c)两图可知:

27、(5分)小李做验证“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实验时,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如图24所示。抽去玻璃片后,通过观察瓶内气体颜色时发现,空气与二氧化氮逐渐混合均匀。小李认为二氧化氮分子可以自发进入空气中,是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温、常压下,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由于体积相同的二氧化氮比空气重,所以二氧化氮会进入空气,小李的实验并不能得出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要求只利用图24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实验现象。

28、(8分)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 ,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2)图2是 现象,说明 .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

(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 ,说明了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29、(5分)如下图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⑴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在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图所示,将两个

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

⑶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图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该实验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8分)

30、1克食盐中约有1.0×1022个分子,把1克食盐投入一个水库中,已知水库的蓄水量为4×109立方米,如果食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库的水中,那么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上面的瓶子也变成红棕色 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2、硫酸铜溶液 快 3、解:将几滴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热水中颜色变均匀的快,表面热水分子运动的速度比冷水分子运动的速度快,分子动能大,所以热水杯中水的内能比冷水杯中水的内能大,实验现象表面: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种物体,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故答案为: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温度.

4、扩散 温度 5、 分子间有引力 无规则运动 斥力

6、不属于

7、解:液氨在常温下汽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泄露的液氨迅速汽化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而结冰;氨气是有毒的,扩散到空气中,会对人们产生伤害.故答案为:汽化吸热;液化;汽化吸热使水凝固;扩散.

8、解:(1)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梅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雨后天晴,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

9、解:(1)泾渭分明的两种液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混合在一起,彼此进入对方,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两个独立的铅块紧密靠在一起,下面的铅块受到重力作用而没有掉下去,说明了上面的铅块给它一个向上的力与重力相平衡,这个力就是分子间的引力.

(3)两杯水中同时滴入相同的墨水,而扩散的快慢不同,进一步发现,温度高的扩散得快.由此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

故答案为:(1)液体扩散实验;(2)分子间存在着引力;(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

二、选择题10、B【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

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不合理;

图丙中,瓶子水平放置,抽开隔板,气体可以自由运动,互相进入对方,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与甲相比,仍不够典型.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是甲图,最不合理的是乙图.故选B.

11、D 12、 D 13、C

14、A解:A、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是香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B错误;

C、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是米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

D、扫地时,空中

尘埃飞扬,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错误.故选A.

15、D解: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6、B解: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快.故A错误;

B、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正确;

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7、B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露珠看起来呈球状,此种情况下主要表现水分子与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如果相互排斥就会散开.故选:B.

18、D解:A、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说明盐分子进入到了菜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A错误.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是废水分子进入水库的水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B错误.

C、闻到花香味,是肉眼看不见的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C错误.

D、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是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

19、D 20、D 21、D

22、C解: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少”是光沿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回音,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解:A、室内弥漫着百合花的花香,是花的香气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把一滴墨水滴分别在一杯热水和冷水中,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铁棒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很难被拉长,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水、酒精等液体都能流动,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引力的存在,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4、A【解析】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冷水与热水的温度不同,热水的温度较高,

分子运动较快,所以盛有热水的罐底颜色较深,故应选A。

25、A【解析】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液体难压缩是由于斥力在起主要作用,故A正确;海绵体积的变

小,是物质结构的原因,与分子无关,故B错;分子太小,用肉眼直接是看不到的,尘土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颗粒的运动,故C错;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故D错;应选A。

三、实验,探究题

26、(体积相同)温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分子扩散的快慢不同;

(体积相同)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

(第14、15题,每格2分)

27、将图24的装置倒置过来,抽去玻璃片后空气与二氧化氮逐渐混合均匀。

28、 解:(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2)图2中,能闻到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图3中,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故答案为

:(1)混合;小;(2)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离开水面后变小;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

29、⑴乙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⑵分子间存在引力

⑶分子间存在间隙 ⑷宇宙膨胀

四、计算题

30、2.5×1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