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振国新视野︱学习于漪,为民族的未来奠基

 阅读是多么美好 2019-01-19
文︱袁振国

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教授,曾任教育部师范司、社科司副司长,中国教科院院长等职,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


于漪老师说:“教育的所有工作都要指向‘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于漪老师的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根本任务。基础教育是一个人成功、幸福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提升素质、一个国家发展未来的基础。于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怀着澎湃的热情、崇高的使命、人文的关怀、精湛的业务,坚持德智融合,谱写了一曲为民族未来奠基的育人华章,引领着基础教育的时代价值。


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什么是教育?于漪老师说:“教育是要成就、发展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基础教育无选择性,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她说:“教几个‘尖子生’有什么难?基础教育涉及整个国家民族素质,必须对每个孩子负责。”

关注一部分学生,忽视一部分学生的现象依然有一定的普遍性。只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后进的学生,同在一个学校里,同在一个课堂上,不同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大相径庭。被寄予更高期望的学生会得到更多雨露阳光,性格会更加活泼可爱,学习成绩也会明显比其他同学提高得更快。优秀的学生、讨喜的学生通常会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我们要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不是那么优秀的学生,教育要促进所有人的发展,使每个人充满成功的希望。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于漪老师说:“培养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之人,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才是我们的使命,要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点亮他们的生命之火。”

人与生俱来是一个丰富的生命体,具有各方面的才能和禀赋,教育有责任让这些禀赋像破土的嫩芽茁壮成长,而不是让它们萎靡凋谢。但严酷的现实是,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学科学习轻社会接触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这些与全面发展的价值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人的全面发展创设情境、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所有潜能都得到尽可能的发掘,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于漪老师始终强调,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丝毫不矛盾,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你的心中有学生,你就知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个性发展是根据一个孩子的特点,把其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人。生物的多样性是生命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个性化发展是社会创造性的根本源泉,个性的消失意味着社会的死亡。教育的个性化是一个重大、复杂、不断深化的课题。我们需要像于漪老师那样深刻认识到人的个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人的根本特征,是人的生命价值的本质体现。

多样性的教育不仅是要造就丰富多样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对生命意义的提升。因此多样化的教育,因材施教,不仅是教育的技巧,是教育的经验,而且是教育的使命,是教育的境界。我们要把人纳入标准体系排序的制度改变过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机会,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于漪老师说:“教育不是为了就业,更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学生的完成。”“为了学生的完成”,说得多好啊!不仅是生理上的完成,更是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的完成。表达的是一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情怀,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面对快速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教育更加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基于兴趣的学习,基于自主的学习,才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态度和能力,以终身发展的思想统领学校教育。


师生共同发展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是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于漪老师说:“从教师自身来讲,要有自我修为,一定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因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要培养顶天立地的人,首先自己应该努力成为大写的人。”所以她始终强调提升专业素养,是一个教师最好的敬业。“一个人能不能气象万千,归根到底取决于思想的高度、情怀的广度,以及文化的积淀。” 于老师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时代榜样。

我们举行于漪老师教育思想研讨会,就是要把这种思想、这种精神接过来、传下去,在于漪老师这位老当益壮火炬手的带领下,继续前行,开辟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新境界。

(本文系作者在人民教育家于漪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