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善孝为先,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昵称25315202 2019-01-19

感恩,一直是我们挂在嘴边的词汇,也是作为教导子女的准则。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救命之恩,终身不忘”等词汇,表达了中华民族感恩的传统美德。

2019年1月18日,我应邀参加一场特殊的婚礼,也是这场婚礼引起了我对孝道和家教的反思。我们一行5人,都是被邀请的医院专家和领导,在被邀请的时候,我们就不是很乐意去,因为我们是收到新郎68岁的母亲的邀请,去参加自己儿子的婚礼,并且还要在婚礼现场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


说实话,我一听说去参加这样的婚礼,真担心会不会闹出不愉快。虽然我们用中医治好了新郎母亲的食道癌,而且已经4年时间。但是我们不知道患者家属是否和患者一样心存感激,因为我们遇见过太多的家属不是这样的……

2018年,我们查访了新乡乳腺癌康复7年的患者,当患者听说我们要去,高兴地忙了整整两天时间,做了很多好吃的药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但是当我们来到患者家里,发现除了患者本人对我们非常热情以外,她的儿女基本上不和我们交流,甚至有点厌烦的感觉。当时感觉非常尴尬,家属们好像早已经忘记了当时病人生死两重天的绝望……

也是在同一年,我们查访一名新乡食道癌康复19年的患者,但是当家属了解到我们的意图,说当天不在家,第二天才回来。我们一行人在新乡住宿一晚以后,家属还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如果不是为了做科研数据,我们也许不会去打扰病人,但是曾经的“救命之恩,永世不忘”已经早已被遗忘。


洛阳一名肺癌康复9年的患者,患者本人每年都会来给恩人拜年感谢,但是在我们到家查访的时候,却遭到家属的现场反对。家属和患者当场发生争吵,最后不得已在村口的空地上为病人检查身体。

正是因为有太多家属的先例,我们对此次邀请忐忑不安。如果不去吧,这又是患者的心愿,不能让老人感到失望。最后经过商量,我们做了计划:到了以后简单的与患者交流,给新人送上红包祝福,我们就离开。

然而当我们快到的时候,情况却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患者和家属早早的都在村口等待,就像迎接婚车一样热闹,见了我们亲切的让我们差点流泪。一家人一个比一个客气。当我们提出要走的时候,家属专门派人看我们,说啥都不让走,一定要留下来吃饭。


在婚礼现场,新郎的母亲专门把救命恩人请到前面,向所有来宾讲述4年前的救命之恩,并拉出了“感谢焦作名仕医院,给我妈第二次生命”的横幅,全体家人一起感谢救命恩人。吃饭的时候专门给我们安排了最好的地方,在临走的时候,专门准备了本地的特产,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含着眼泪目送我们离开……

在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我认为:是我们传统感恩和孝道的文化在流失。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老年人已经与现有生活节奏拉开了距离,很多年轻人基本上不会听从老人的的建议,对老人的感受更是不会再去考虑。难得回家一次,不是玩微信,就是看抖音,没有人去陪老人聊聊天,说说话,把陪老人当成一种任务。

因为他们不会考虑父母的感受,所以他们就无法体会父母生病后的绝望和痛苦,这种经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理解。在今天婚礼的现场,我看到的是全家人对老人的尊重,对老人的顺从和爱,包括孙子辈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这也让我开始反思我自己……


在此,我呼吁所有的年轻人,孝道是一种有温度的恩情,不是冷冰冰的责任和任务,不要把孝道变成任务,时间久了,你们的家教就会形成,这种言传身教的家教,会一代代相传,很快就轮到你做老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