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偷钱,家长应当怎么办?

 木香草堂 2019-01-19
孩子偷钱,家长应当怎么办?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小时候,不少孩子都偷偷拿过爸妈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回来后,少不了被家里人一通打,然后哭着发誓:“我再也不拿了!”

  不久前,一位邻居外出了十来天。回家后,他爱人的话让他大吃一惊:

  原来,女儿从爸爸的包里拿了一百元钱。之后邻居找女儿谈话,女儿即承认了错误又把钱还给了爸爸(女儿把钱放了六天)。这样,邻居也就没有再提起此事。

  可此后接连发生一亲戚两次丢失钱包的事,而且每次都凑巧是他们去的那个时间段。父母问女儿,她死活不承认,还说:“难道就为了我在你们包里拿过钱,就能断定是我偷的吗?”细想女儿说得也有道理,因为在此之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而且女儿一直是邻居心中的骄傲,在学校也是优秀学生。

  现在出了这事,邻居真是痛苦之极,想找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伤害女儿,又能解决此问题的办法。他请我帮助想想办法,我在这里讲一讲我的建议,希望大家谈谈看法。

   生活中难免要有小插曲,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有错误的时候。关键是如何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要正确对待这件事,就事论事,认真教育孩子。这对他以后的人生路很重要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孩子犯了错误,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相信孩子是知道家里挣钱不容易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要太约束,让他正常成长,前提是给他一个正确的方向。

  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自然能体会到家长那份焦急无奈的心情。通常情况下家长知道了孩子偷拿家里的钱,第一反应是愤怒,然后会去审讯孩子为什么拿钱,必须给出合理的理由;或者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棍棒体罚;然后自己多了份担忧,孩子长大后恶习不改会怎么样等等,从社会道德方面去判断,把这个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了。我们何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只要我们认识清楚,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纠正这个毛病并不难。 

  我觉得没有确切证据,还是不要怀疑孩子拿了亲戚的钱,可以注意一下孩子的消费情况,如果真的拿了钱肯定会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家长首先一定要先弄清楚,亲戚家的钱到底是不是孩子拿的。

  如果不是,说明孩子说的是实话,没事;如果是孩子拿的,那么问题是孩子又说谎又偷拿钱,问题比较严重了。

  建议家长先缓和和孩子的关系,然后带孩子出去玩,等孩子高兴的时候告诉孩子一些道理,然后再引导孩子说出实情,并进行教育。要是带着愠怒的表情,甚至于暴跳如雷,大打出手,那么极有可能使孩子认为“父母会生气的,不要让他们知道”。这样会导致孩子撒谎,以至于错上加错。我想,可以跟孩子沟通,让她主动和家长“聊”。不过,家长也应该相信孩子,不能一味地指责。

  假如她真的“偷”了钱,那么她内心的不安,我们是会在脸上的表情上看出来的。这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必须耐心引导孩子说出真相。教育孩子时,要冷静郑重但是不可严厉,更不可打骂,让孩子感到这件事情应该认真对待,但不要让孩子感到强大的压迫,以便孩子能够接受我们的建议。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法则之一是:看到行为背后的目的或动机是什么。不要因为孩子拿了你一点钱就生气或打他,而是要耐心的观察并看到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比如说:孩子需要一点钱去帮助其他同学,而自己身上又没有,如果向家长要,一定是不同意的(孩子会用以往的经验来判断,或想自己做自己的主张),而家长又不是没有钱,我拿点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就决定这样做了。孩子的动机是希望帮助其他同学,而不是拿钱去满足自己的虚荣。  
   再比如说:孩子发现同学们都有新玩具了,而自己没有。她会想,我家的生活条件又不比别人差,为什么我不能得到这满足感啊。如果想告诉家长,而又看到家长心情不好,孩子也不敢直接说,于是就偷偷拿了钱……

  总之,家长要了解为什么,是孩子零用钱不够,还是受人指使或胁迫,是物欲诱惑,还是有恶癖?其中最本质的问题是,这种情形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已形成习惯?必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如果孩子犯了较严重的错误又屡教不改,可以考虑动用体罚。而在事情发生后,孩子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如果家长只会大声训斥,或是拳脚相加,那这就是最蠢的家长了。  
  有一个相当流行的观点,“偷窃”是特殊的过错,要求家长严厉体罚。而教育学家却有大量数据表明:事实正好相反,孩子由于害怕和屈辱,变得不敢吐露真言,更加趋向于不诚实。 不同的教育,会导致不同的后果。发现有撒谎、偷摸行为,不要一律打骂,要说清楚这种行为的危害之处,会给别人造成什么伤害,让孩子理解后,勇敢地承认错误。  
    教育学方面有这样的建议:“应当从儿童的需求做起,如果孩子的要求对于他这个年龄来说是合理自然的,那么家里就应当尽可能给予满足。应让孩子觉得成人在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愿望,这样,孩子就不会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这种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了。

  
  女儿把钱放了六天,从这可以看出她极其细心谨慎,拿了钱先不花,先过了这个风头再说。 而亲戚丢的是钱包,相信这女儿不会马虎到这种地步。因此,我还是比较愿意相信孩子真的没拿钱。

 

  在此特别建议,父母应该根据条件适当地给予孩子零用钱,并引导孩子明白应当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来得到钱,教育孩子懂得“取财有道”:通过讲故事,可对孩子进行“金钱与道德”的教育,要使孩子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贪财的人,不讲道德的人,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应当指导孩子合理使用属于自己的零用钱,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孩子被吸纳参与家庭的经济活动乃至预算,这是家教中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的最好方式,可以让孩子从中了解金钱的意义、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孩子会因此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并学习合理地使用金钱。
  教育孩子确实不容易,需要建立彼此的沟通桥梁,而这个沟通桥梁必须了解其心理动机及需求是什么,这样的沟通才是真正有效的。毕竟是孩子,需要被引导和启发,而不是动不动就生气或动手打孩子,更不能当其他人的面指责孩子。 有很多事情一定要大人做有心人,处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你要想办法让孩子佩服你,崇拜你,和你心心相通,你说的话就会言听计从,相反,你们在感情上成了对头一样,孩子还能听你的吗?往往孩子变坏,就是因为家里把他推到对立面去,外面刚好有坏人乘虚而入,不费劲就把孩子拉过去了!

   

  我们的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三四年级后,就需要特别留意孩子的用钱动向。

       

  现在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开放社会,孩子私自“拿钱”买零食的事情是很常见的,有调查数据显示,有60%左右的孩子都出现过类似的行为。当然,这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应该用比较科学健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孩子也应该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不是说花钱就是错误,而是让孩子懂得金钱的价值,并且学会合理的消费。

 

  孩子偷拿钱,问题就比较严重了。现在外面的小吃啊,玩具啊,书啊,诱惑太多了!同时,现在的孩子们还讲排场,爱面子,消费观念比以前大不相同了。小孩子也学会了过生日,请朋友,送礼物……我们必须正确引导。

  当您的孩子主动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掩饰错误时,不要批评孩子,应该告诉孩子:你虽然犯了错误,但是你主动承认错误,让大人很高兴,欣赏你的勇气,为你自豪

  在此提醒家长注意,自己的零钱不要随手乱放,最好有个固定地方,而且一定要上锁。也不要让孩子可见家里大笔的钱。有的家庭中,孩子偷拿零钱已经很久了,家长却不知道,直到问题严重了,才引起重视,但往往孩子已经养成坏习惯。

  家长可教孩子认识不同价值的钱,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这钱都是父母的辛勤工作换来的,是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幸福,孩子是不可以随便拿父母的钱和乱花钱的。更不能随便偷拿别人的钱。为了保证教育效果,我们应该突出重点。告诉孩子最让您生气的不是撒谎,不是拿钱,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想法,这种任性的、自私的、不计后果的想法是您不能容忍的。告诉他,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用合理的方式,假如合理的方式行不通,那么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放弃自己的愿望,而不应该是不择手段的去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给孩子举一个现实的例子。  相信,孩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如果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特别是养成偷窃陋习后,就需要家长和学校的耐心教育,采取适当的方法纠正这种行为偏差。

  我所在的学校就曾邀请监狱服刑人员给学生现身说法,让孩子们知道很多犯罪都是从小偷小摸开始的。应当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避免孩子走上邪路。

http://luanpim./2011/682854.html

 

 

 

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