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这个词我们应用得很广泛,上至先古圣贤老子的《道德经》,下至日常聊天中会说起某某有没有道德,某人的道德怎样,做人要讲良心、讲道德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德,怎么样才是有道德?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由此可见,“道”和“德”在古代是两个概念而并非一词。二者的体用关系其实很清晰, “德”是“道”的显现(用),“道”是“德”的本体。 我们明白“道”是超越善恶、是非、好坏、对错这些世人制定的概念规范、行为准则的。世俗所谓的“德”或“德行”都是建立在人为制定的标准之下,而道德顾名思义,不是以行为规范为德,而是以道为德,是建立在以道为标准的背景下。 由此可知,“德”不是规范出来的,也不是培养出来的。与天地万物一样,“德”只是“道”通过人(作用万物)为载体的显现和作用。 抛开道而只单纯要求规范品德实是本末倒置。《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里说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哪怕针孔大的一点点德,也是出之于道、从之于道。我们要做的是铭道于心,循道而行,如此德必从之,才是真正的有道、有德。
|
|